文明,绘就“创新之都”最美风景线合肥奋力建设独具魅力的全国文明城市
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的70年。70年来,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从城市示范向全域覆盖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改善环境面貌向改善群众精神风貌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职能部门“独唱”向全社会“合唱”的根本性转变。全市涌现出城管议事会、小巷管家、市政“啄木鸟”、志愿服务“四个十佳”等一大批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和标兵,2018年中央文明办年度测评结果显示,群众参与率大于95%,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深化文明创建,
画大美好生活“同心圆”
文明创建要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抓起,从群众身边事儿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做到为百姓创城、让百姓参与、由百姓评价。
今年4月初,合肥市从整治机动车辆不礼让斑马线为切入口,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赢得了老百姓的一片赞誉。
为推动“礼让斑马线守法文明行”向纵深开展,我市从公交车、出租车带头“礼让”开始抓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公交集团要求全体驾驶员礼让行人或非机动车要做到“321”,即途经交叉路口或斑马线时看到行人或非机动车,30米左右要松开油门减速至25公里/小时以内;20米左右车速减至15公里/小时以内,脚放到刹车踏板上;10米左右时采取刹车措施,慢行至路口或斑马线前停车。
“我们还结合志愿服务工作,组织高星驾驶员、党团员及青年志愿者组成稽查队伍,不定时、不定点到各大路口查看,对公交车礼让斑马线行为进行实地监督。”合肥公交集团第五巴士公司副总经理黄军告诉记者。
经过宣传引导和处罚并举,如今在合肥街头,斑马线前逐步形成了“从油门到刹车”“从抢行到礼让”的转变。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查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22520起、记67530分,罚款400余万元,公交车、出租车礼让率平均提高70个百分点,38个示范路口和路段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下降36.5%。
公交车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
开展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是我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一项坚实举措。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目标,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市文明创建从打扫卫生、整治“脏乱差”起步,到之后的狠抓“三个起来”“四个延伸”,到“讲文明、树新风”全面铺展,再到城市建设管理“提质、提速、提品、提效”整体推进,创建工作从未停歇、年年递进。2015年,我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7年,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礼让斑马线”文明提示牌
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下足“绣花”功夫抓好城乡建设与管理,突出问题导向,先后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文明创建再出发、城市管理补短板”等专项行动,全面推广“一线工作法”“行走合肥”“包保责任制”等做法,推动创建融入社区治理“1+8”体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城市人文魅力、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改造棚户区,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标准化提升菜市场,推动街区更新,改造背街小巷;以巢湖治理为重点,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努力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合肥连续6次被评为“中国幸福城市”,多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被评为“美好生活城市”。
深化道德建设,
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
在合肥,好人“盆景”成长为道德“风景”。由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组成的“合肥榜样”群体正在不断扩容,为合肥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正能量。
今年7月4日,由市文明办、蜀山区文明委主办的2019年合肥市暨蜀山区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互动交流活动举行。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走到台前,与市民面对面进行交流,接受礼遇和大家最真挚的敬意。一个个好人故事感人至深,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截至目前,我市涌现出的全国、全省、全市道德模范分别达5人、31人、163人,“中国好人”数达160人,位列省会城市前列。
合肥榜样 祝福祖国——2019年合肥市暨蜀山区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互动交流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公民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公共场所,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行动,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2018年2月8日,“德耀中华 善行庐州”第五届合肥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举行。图为全国道德模范徐辉宣读“立德树人 争做新时代文明好公民”倡议书(本报资料图)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先进典型选树力度,设立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专项奖励资金,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2800多人次,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互动活动,让好人成名人、好人得实惠;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化建设;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深化志愿服务,
引领社会风尚“风向标”
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生力军;志愿服务,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尺。
今年2月,中央文明办公示了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我市推报的8个候选先进典型中有4个入选,是全省唯一大满贯入选城市,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入选最美志愿者的安徽中医药大学华佗爱心社指导老师齐亚军从踏入大学校门之日起就开始做志愿服务,那时的他年仅19岁。爱心围脖、暖冬行动、暑期义务支教……13年来,感动让齐亚军和他的“华佗爱心社”不断坚持。
齐亚军向同学们介绍安徽中医药大学华佗爱心社
和齐亚军与他的“华佗爱心社”一样,每一天,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不同的志愿者队伍正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着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为城市文明刻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进入新时代,为了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成为社会新风尚,我市颁布施行了《合肥市志愿服务条例》,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合肥南站综管办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在平台搭建上,我市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推进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开门询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运行网络,目前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985个,区街级志愿服务中心56家,让志愿服务有场所有阵地有平台。
在项目运作上,市财政每年拨付志愿服务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聚焦国家发展战略、人民群众需求,培育志愿服务项目2628个,我市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4个。
党员志愿服务亭
在队伍建设上,合肥既注重壮大“草根型”队伍,又积极发展“专业化”队伍,目前有1573个志愿服务组织、73.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庐州大地,汇聚了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力量,续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此外,我市还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担当大任的“接班人”。目前全市涌现出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51人、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1人、入选全国百名美德少年事迹展1人。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拓展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投入近2亿元建成学校少年宫206所,每年安排100万元建设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成县区级中心12个,标准化建设学校心理健康站室294所,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文字:记者 束芳图片:资料图
编辑:吴青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