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既有军事上的攻守,也有权谋上的较量,但曹操却又开辟了一个新战场,动不动就喜欢评论别人,大有开“嘴炮”的架势,姑且叫“嘴炮之战”吧。
在《三国演义》中,经典的嘴炮之战,出自诸葛亮骂死王朗,当然这个几乎都知道,是虚构的。因为之前《三国演义》还为诸葛亮加过一场舌战群儒的戏。故而《三国演义》中,论嘴炮,无人不服诸葛亮。
可三国时,真的的嘴炮大师,却是曹操!最著名的一战跟孙权的大战,眼见军事上打不赢,曹操便开启远程嘴炮: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立刻反击,给曹操送来一封书信,里面是: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心难安。
曹操和孙权的这轮嘴炮,算平局吧。除了跟孙权的这次平局外,其他的嘴炮,曹操可谓是全胜,比如“炮轰”袁绍,虽军事实力比袁绍差远了,但曹操还有嘴炮: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结果官渡之战的事实证明,袁绍被曹操用嘴炮命中了。也许这带有调侃的味道,但却能说明曹操能说,会说,还爱说,这点恐怕无人能反驳。谁让三国三位雄主间,就曹操从的成就高呢?不服,也没办法。
也许正是因为曹操嘴炮太厉害,成就太高,所以曹操死后,许多帝王和名人,轮番向曹操发动嘴炮。而在帝王中,李世民的嘴炮堪称是最犀利。
那是公元645年,李世民路过邺城之时,皆知三国时邺城曾为袁绍集团的大本营,曹操在这里本来想抢甄氏,结果被儿子曹丕先到一步。这位甄氏便是后来曹睿的母亲,被曹丕给逼死了。
但李世民是啥人物,才不会如笔者这般八卦,因为他懂得,曹操攻陷邺城后,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统北方,要开始新的征程。故而邺城之战,堪称是曹操的一个人生转折点。
在这里,李世民亲自为曹操撰写了《祭魏太祖文》,开篇就坦言:皇帝是应运而生的(大宝曰位,应五运而递昌。贵贱废兴,莫非天命)。跟着就谈汉室衰微后的现状,用商汤时的名臣伊尹和西汉的霍光,来影射曹操。然后笔锋一转,就开始教训曹操,比如“观沈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等,所以你曹操死后,汉朝一分为三,总之这其实就是你的过错。
显然李世民的这番嘴炮,相当威猛的同时,也有点不厚道了,因为他是站在帝王角度上来谈曹操的,这就有失公允了。倘若曹操九泉有知,能回复李世民的话,估计以曹操的文学修养的嘴炮功夫,李世民还真不是曹操的对手。
不过,李世民除了站在帝王角度“炮轰”过曹操外,还站在军事角度,同样也评价过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即,曹操能够统领千军万马,是难道的统帅,但上升到开国皇帝的层面,却略显不足。这点,其实正是曹操的死穴。因为三国时曹魏最出名的军事统帅,就是曹操自己,而其他人显然都不够格。如曹仁,比起周瑜甚至关羽来,都差很多。
反观唐朝,除了李世民这位军事统帅外,李靖、李勣,这都是帅。却最终都被李世民统驭。哪怕军事上不行的刘邦,也照样被牛逼的军事统帅韩信赞为:将将之人。就是说,刘邦是统驭帅才的。这点上,显然是曹操的短板了。
所以曹操虽生前嘴炮无敌,评价了这个,评价那个,但死后被李世民的这句评价算给“打了脸”。但这种“打脸”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毕竟,后人就是要从前辈身上吸取经验教训,从而继往开来。从这个角度来言,曹操却又是光荣和值得被赞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