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Nike Flight系列篮球鞋回眸(四)

Nike Flight系列篮球鞋回眸(四)

阅读量:3611666 2019-10-20



经过了之前三篇内容的梳理,相信已经唤起了大家对于Nike Flight球鞋不少有趣难忘的记忆,在今天的故事中,我们的故事将从2003年继续展开。
其实在2003年到2006年这几年中,Nike对于旗下众多篮球鞋系列在定位风格上进行了重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转型便是Flight。在2003年,Flight开始逐步淡化自己身上的速度元素,而是将飞翔一词,更多地注入到自己的基因中,并且Flight门派也在那一年,收获了NBA最伟大的扣篮艺术家,Vince Carter,以及他的Shox VC系列签名鞋。

回首历史,早在Michael Jordan和Air Jordan 4时,飞翔就已经成为了Flight家族基因的一部分。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球鞋风格上的区分并不明确,Nike能够将Force、Flight两大家族定义为内线与外线选手用鞋。其实已经展现了足够的前瞻性,而之后Uptempo的推出,更多是作为Force与Flight之间一个折中的选择。
但随着球鞋科技本身的发展、篮球运动比赛风格的改变,以及品牌在商业方面更加细致的考虑,包括Nike在内,很多品牌都在进入新千年之后,调整了旗下篮球鞋矩阵的排布,而Shox VC 3,这款属于Vince Carter的第三代签名鞋,便成为了最早被纳入到Flight家族的Shox球鞋之一。

在Michael Jordan退役,LeBron James尚未正式登基之前,Vince Carter和他的Shox VC系列曾在短暂的两三年里面成为Nike集团,乃至整个篮球鞋领域的旗帜。
而Shox VC 3,则不幸成为了Shox VC系列正式让位给Zoom LeBron的分水岭。其实就产品本身来说,Shox VC 3仍然代表了当时签名鞋最顶端的水准,Aaron Cooper在设计上采用了多处源于Carter个人的细节元素,而进一步缩小Swoosh Logo的运用,而通掌Shox也如同在Shox VC 2上那样,霸道十足。

但是由于伤病原因,这一赛季的Carter并没有率领猛龙队延续优秀的表现,与球队爆发出的矛盾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这位球队核心在球迷心中的形象与商业价值。而就产品本身而言,在消费者们针对Shox,特别是全掌Shox球鞋度过了蜜月期之后,球鞋本身一系列缺陷开始被人们所正视。
譬如Shox VC 3作为一双Flight球鞋来说实在太过沉重,过高的力度高度让它的稳定性也被一些消费者所诟病,再加上昂贵的价格,和代言人陷入低潮期的不利局面,让Shox VC 3几乎成为了Shox球鞋的滑铁卢。在它之后,Shox VC系列便告别了顶级签名鞋的光环,而Nike也没有再为任何一位其他球员推出过全掌Shox的个人签名鞋。

Shox VC 3的褒贬不一,并没有影响Flight系列转型的决心。一年之后,同样隶属于Flight旗下的Shox VC 4如约而至。此时的Shox VC 4,放弃了前掌结构的Shox,回归到了Shox BB4那样前掌Zoom Air搭配后跟Shox的组合,同时将后跟柱子的数量从四根增加到六根,即确保了球鞋在性能上的稳定,同时也让它相比普通Team款球鞋加以身份上的划分。
在科技简化的同时,Shox VC 4也将发售价进行了下调,仅以国内市场为例,990元的发售价创造了Shox VC系列的新低,同时也将Nike篮球鞋矩阵中最顶端的位置让给了售价1250元的Zoom LeBron 2。

虽然降低了售价,但其实就产品本身来说,Shox VC 4却有着极高的水准,不仅具有Shox篮球鞋上少有的舒适脚感,在设计上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细节。相比Shox VC系列前三代的设计师Aaron Cooper,在第四代球鞋上接手设计工作的Tracy Teague,在风格上更加内敛,却同样细腻。譬如在Shox VC 4独特的复古风格、鞋底运用的音符元素、Flight以及Alpha Project细节的加入,都足以体现出Shox VC 4依然高贵的血统。

而在赛场上,穿着Shox VC 4的Carter在转投篮网队后,似乎也告别了伤病的阴霾。他与Jason Kidd、Richard Jefferson共同组成了东部最具爆炸力的攻击组合。同自己球鞋的情况类似,此时的Carter,或许在风头上已经让位于LeBron James、Kobe Bryant,当人们说起联盟最出色的三位或是五位球员时,篮网队15号的名字已经不再是热门,但甩掉了这些过于沉重的压力之后,Carter却在新泽西开始重新飞翔。

有趣的是,在2018年2月,也就是Shox VC 4诞生后大概十四年之后,在国王队发挥余热的Carter出人意料的重新穿上了Shox VC 4,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元年版本。或许这是对于未来Shox VC系列复刻的一次预热,或许只是Carter自己突发奇想的致敬青春,当然,之后球鞋在赛场上的开胶掉底,也让Shox VC 4这次回归多了一些诙谐的意味。

在2004年的Shox球鞋,除了Shox VC 4之外,还有另外一款产品被归入到了Flight名下,那就是由Jermaine O'Neal代言的Shox Jump Off。

和当时许多主流Team款Shox球鞋一样,Shox Jump Off也采用了前掌Zoom Air与后跟四柱Shox的科技配置,而除了Jermaine O'Neal、Elton Brand等年轻内线球员之外,在Shox Jump Off的穿着者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Penny Hardaway。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Shox Jump Off背后还有着另外一份特别的回忆。当时Nike在国内推出了一部以“换人”作为主题的篮球品类广告,穿着Shox Jump Off在其中风驰电掣的少年,正是当时CBA最炙手可热的新星,也是中国篮球之后十余年里的领军人物,易建联。

2005年,Shox VC 5如期而至。相比Shox VC 4,新款的Carter签名鞋具有更加现代的设计风格。虽然有些资深鞋迷认为Tracy Teague这次的设计与当年Sheryl Swoops的Nike签名鞋过于类似,但不可否认,Shox VC 5凭借它富有动感的设计而大受欢迎。与此同时,虽然在科技上延续了前掌Zoom Air与后跟六柱Shox的科技配置,但是Shox VC 5在脚感上要比前作稍硬一点。

在Shox VC 5上,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在于对于Advance Fit理念的引用,也正是因此,在当时一些宣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地方将这双球鞋称呼为Shox VC 5 AF。

早先Steve Nash脚下的Zoom Drive AF也是类似的情况。其实就Advance Fit本身来说,它代表了根据运动特性而专门设计的鞋型,绝大多数采用了Advance Fit的鞋款都在各自的专业运动项目上有着不错的性能表现。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Advance Fit在之后逐渐淡出Nike主流运动鞋领域,一些爱好者在总结时将它总结为专为亚洲脚型设计,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关于专为亚洲脚型打造的Asian Page,即AP鞋款,比较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Air Force 90 AP,其中的特点笔者会在Force相关文章中再和大家分享。

说回到Shox VC 5与Vince Carter。尽管在签名鞋矩阵中已经彻底让位于Zoom LeBron系列,甚至价格比起隶属于Uptempo旗下的Zoom Kobe 1也要便宜不少,但凭借水准之上的外形设计和出色的穿着体验,Shox VC 5还是在这一年收获了不错的口碑,Carter本人也在篮网队延续着自己的优秀表现。

只可惜,在包括Nike在内的绝大多数品牌眼中,仅仅有着不错的成绩、稳定的数据,和球员良好的形象,并不足以支撑一个签名鞋系列的存货,相比LeBron和Kobe,Carter的年龄称不上大,但在许多球迷看来,那个飞天遁地的少年已经永远的留在了多伦多,篮网队的Carter依然有着全明星级别的身手,但他低调平和的为人、日渐收敛的球风,加上Shox科技本身从未平息的争议,让Shox VC系列在第五代时走到了尽头。

或许是为了应对Shox VC系列的式微,Nike在这一年中将更多的Shox球鞋归入到了Flight家族,并且组成了由Jermaine O'Neal、Shawn Marion、Andrei Kirilenko,三位锋线悍将组成的Shox代言团队。他们极具爆发力的球风,也确实代表了Flight系列转型后全新的风格。

虽然Shox VC 5仅仅采用了前掌Zoom Air与后跟Shox的中高端科技配置,但Nike显然不愿意就此放弃全掌Shox在高端球鞋上的一席之地。Shox Bomber便是这样一双采用了全掌Shox,国内发售价高达1480元的顶级鞋款。和早些时候的Shox VC 3情况类似,Shox Bomber这样的“重装轰炸机”并不符合我们传统印象里Flight的轻快风格,但是在Flight转型之后,Shox Bomber不仅披上了“小翅膀”,更是成为了Flight最为顶级的产品。

在Shox篮球鞋的历史上,出于稳定性的考虑,Nike极少推出低帮款式,甚至在笔者的印象里,Shox Bomber还是唯一一双拥有Low Cut形态的通掌Shox篮球鞋,并且在Shox Bomber Low上,Nike还曾经推出过采用了俄勒冈元素的Doernbecher特别版本。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当时Shox Bomber的高端地位。

在2006年,除了Shox Bomber,Nike还在年末推出过另一款全掌Shox科技的Flight球鞋,Shox UPS。同样霸道十足的硬朗造型、同样由锋线悍将们领衔的代言阵容,还有同样昂贵的价格,除了采用了额外的脚踝绑带,以及没有再推出Low Cut版本,Shox UPS基本延续了Shox Bomber的思路。但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想到,Shox UPS也就此成为了最后一双采用全掌Shox的Flight球鞋,甚至也是最后一双全掌Shox球鞋。

由于失去了签名鞋的光环,其实全掌Shox球鞋在Shox VC 3后,便始终销量平平,反倒是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穿着,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的,前掌Zoom Air结合后跟Shox的中高端球鞋更受欢迎。譬如2006年这双同样被纳入到Flight大家庭的Shox Lethal,就在笔者身边具有颇高的普及度。

除了Shox Lethal,同时期还有另外一双前Zoom Air搭配后跟四柱Shox的Flight球鞋值得关注,那便是这款造型充满速度感的Shox MTX。

或许是考虑到Carter的签名鞋即将终结,Nike一度希望再为Shox科技讯找到一位新的招牌球员,在Shox代言团队中,场上位置相对更偏向于外线,球队也具有较高曝光率的Shawn Marion,便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自己的“准签名鞋”Shox MTX——球鞋命名中的MTX正是Marion绰号Matrix的缩写。但Nike在针对Shox MTX的系列推广中,并没有给Shox MTX一个正式的名分,况且Marion纵使身手不凡,在商业价值上相比Vince Carter也着实相差太远。

2006年,Flight系列在转型之后首次失去了Shox VC系列这块金字招牌,甚至连全掌Shox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在这一年的Flight球鞋上,我们见到了太多科技相同,风格也颇为类似的Shox产品。显然,个性的逐渐丧失,加上高端产品的缺失,让Flight系列逐步陷入了低谷。
简单来说,Shox Leapers有着残存的Carter光环、Shox Certified和Shox Bounce在设计上更加现代与飘逸、Shox Lifted则是由著名扣将Jason Richardson代言的小众款式,但从篮球鞋的核心价值上来说,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四双不同的球鞋,所吸引的不过是一批同样的消费者罢了。

与这些重复度极高的Shox球鞋形成对比的,是Nike在这一年中推出的一款名为Air Flight Banger的中低端Flight鞋款。
当然,受限于Shox科技的成本与定位,Nike此前也推出过一些没有采用Shox的中低端Flight鞋款,但它们都多数如同Air Certified之于Shox Certified这样,基于Shox鞋款的简化版本。但Air Flight Banger则不同,虽然在国内的发售价仅仅是760元,但在推广力度上却足以代表了那一年的Flight球鞋的最高水准。


除了被连庄MVP先生Steve Nash在全明星周末穿着,并市售了球员版配色,Air Flight Banger还也曾是另一位顶级控卫Chris Paul在职业生涯初期的鞋款之一。然而,比起球星上脚,Air Flight Banger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以中低端球鞋身份在Flight整体陷入低迷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考——Shox科技对于Flight,乃至Nike品牌来说,或许已经不再是不可或缺。
也正是从Air Flight Banger开始,Nike开始减少了对于Shox球鞋在数量上的比重,也让Flight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回到了我们熟悉的模样。

2007年注定是属于Force的一年,相比来说,Flight系列在度过了2006年的动荡之后,则陷入了沉寂。Shox Testify可以说是整个2007年最具认知度的Flight鞋款之一,包括Vince Carter、Andre Iguodala等球员版配色的市售,加上Shawn Marion和Andrei Kirilenko等一干球员在赛场上的穿着,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如今的Flight旗下依旧众星云集。

在Shox Testify之后,Nike还在2007年推出过一双名为Shox Optimal的Flight鞋款。和Shox Testify,以及更早时候的Shox Leapers一样,Shox Optimal也推出了一大批代言球员的市售配色。
单论产品而言,尽管Shox Optimal也是采用了前掌Zoom Air搭配后跟四柱Shox的传统配制,但鞋面上极为夸张的魔术贴绑带,让它远比此前的Team款Shox球鞋们更具个性。只可惜,此时的Shox科技大势已去,纵使Nike Shox Optimal水准不凡,也是无力回天。

这一年,由年轻设计师Jason Petrie打造的Air Flight Windmill成为了Flight家族中非Shox球鞋的代表。在这款球鞋上,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其一些配色在鞋舌上具有一处标有“HYPERFLIGHT”的细节,结合其Alpha Project的身份,可以说,Air Flight Windmill正是Air Hyperflight事隔多年后,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只不过,相对中庸的设计与性能,加上Flight整体略显萎靡的世态,让Air Flight Windmill远没有了当初Air Hyperflight的锋芒毕露。此外,值得一说的是,Air Flight Windmill还采用了Flight全新形态的家族Logo,只不过由于产品的影响力有限,新Logo远不如此前的“小翅膀”、“大F”,以及手写体Flight那些Logo一般著名。


伴随着Shox Spotlight的推出,Nike开始逐步将Shox科技从Flight系列中剥离出去。而诞生于2008年的Shox Gamer,则是最后一款被打上Flight标签的Shox球鞋,同时也是最后一款市售Carter球员版配色的Shox球鞋,一个属于天空的时代,在这双颇为中庸的球鞋上,划上了句号。对于Shox球鞋来说,Shox Gamer多少有点“Game Over”的尴尬,但好在Nike并没有完全因为Shox的日薄西山而放弃Flight。

几乎是从2006年开始,Nike每一年中都会推出一款售价不高,但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代言阵容都颇具诚意,且性能扎实的中端鞋款来补充Shox科技之外的市场空白,譬如刚才提到的Air Flight Banger、Air Flight Windmill,以及这双Air Flight Skool。

显而易见的是,这双采用后跟小体积Max Air,并且在鞋舌上继续采用着Flight最新一代家族Logo的中端球鞋,比起同时期的Shox Gamer,更能代表Flight系列一贯的精致与科技感,这种感受无关速度与高度的博弈,只是在于产品背后的诚意。而初出茅庐的Kevin Durant,在当时也成为了Air Flight Skool的正牌代言人。

在2009年之后,Nike也推出过包括Shox Vision、Shox BB Pro、Shox Hyperfuse在内的一些Shox鞋款,但Shox与Flight缘尽的事实,却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在那一年中,Nike调整了篮球鞋整体的矩阵,以Hybrid理念推出了大量合体鞋,并且大范围启动了可视Zoom Air的科技配置。
隶属于Flight系列的Zoom Flight Club便是一双在如此思路下诞生的作品,在它的身上,你不仅可以见到如同Zoom Flight 98一样的拉链结构,更是可以在包括大底等位置寻找到不少来自于以往经典Flight球鞋的相关元素。而Transformer联名企划的推出,更是让Zoom Flight Club在视觉呈现上拥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除了正牌代言人Tony Parker之外,包括Andre Iguodala、Caron Butler、Larry Hughes、O.J. Mayo等球员也都在当时选择穿上了Zoom Flight Club。只可惜,在迄今为止关于Flight系列的完整故事中,这双十年前的作品,也是最后一款认知度较高的Flight鞋款。在它之后,Nike调整了篮球产品整体的思路,Flight系列虽然没有被马上终结,却距离自己原本的高度,渐行渐远。

Zoom FP是2009年中另外一款和Flight渊源颇深的作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Nike并没有在细节设计或命名上将它纳入到Flight系列,但Zoom FP背后的故事却足以证明它的Flight身份——其命名中的FP,代表Nike在上世纪年代末期著名的广告“Fun Police”,而在球鞋设计上,Zoom FP也融入了这则广告中三位主演,即Jason Kidd、Tim Hardaway、Kevin Garnett各自经典球鞋的设计。
就Zoom FP血统源自的三双球鞋来说,Zoom Flight V和Zoom T-Bug Flight都是殿堂级别的Flight之作,Air Garnett 3虽然并没有被纳入到Flight当中,但它与Air Flight '00之间的联系,足以让它可以被视作为Flight的编外成员。因此,当Zoom FP融入了这三双前辈鞋款的基因之后,自然也就具有了属于Flight的血统。

当时间进入到2010年,或许是为了给Hyperdunk以及Hyperfuse等全新的系列让路,Nike并没有选择继位为Flight家族推出如同Zoom Flight Club这样具有一定设计水准,以及明星代言人的中高端鞋款,而是整体降低了系列的定位,并且以回潮90年代初期的风格示人。
在Air Flight 2010,这款Flight家族年度主打鞋款上,你可以见到如同Air Flight Lite一般的整体轮廓和同样复古的“F”Logo。如此的思路,基本上让Air Flight 2010,乃至Flight家族,在一夜之间彻底淡出了主流篮球鞋的领域。

而在Air Flight 2010推出的同时,Nike还推出了包括Air Flight Above和Air Flight Scorer在内的一批中低端鞋款。几乎毫无亮点的设计,陈旧的科技,以及在一线球员脚下近乎绝迹的尴尬局面,让这些Flight球鞋和Air Flight 2010一样,难以肩负起继续背负Flight家族前行的使命。




2011年,Flight的复古主题依然在延续。在Air Max Flight 11上,源自90年代初期的整体风格与Air Flight 2010可谓如出一辙,但是相比后者有所进步的是,Air Max Flight 11引入了当时Nike最为主流的Flywire鞋面,结合复古主题也算是颇有温故知新之意。并且在代言团队上,Air Max Flight 11云集了当时Nike旗下众多年轻一代选手,虽然并非签名鞋,但包括Brandon Roy、Tyreke Evans、Stephen Curry、Russell Westbrook等选手的球员版配色得以市售,也为Air Max Flight 11加分不少。

Air Maestro Flight则是Flight家族在2012年的主打产品,依然是采用源自于90年代初期的设计风格。但是相比Air Flight 2010和Air Max Flight 11,Air Maestro Flight的原创性更低,几乎完全照搬了Air Maestro系列前两代的鞋面设计,只是在细节处进行了些许的调整,并在后跟采用了更大体积的可视气垫。
就此,Flight家族在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中,完成了颇为另类的复古三部曲。在这个过程中,被Nike放弃的不仅是Flight,Force与Uptempo这另外两大篮球鞋系列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它们不得不将主流市场拱手相让给以Hyperdunk为首的新一代Nike篮球鞋,至于这样的决定是否成功与正确,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

2013年,Nike已经逐步放弃了Hybrid这种极具争议的设计思路,但Sonic Flight却是一双非常典型的Hybrid鞋款,它通过将Zoom Flight 98与Zoom GP的设计相结合,以新的面貌向Gary Payton这位Flight传奇球星致敬。只可惜由于系列整体的沉沦,Flight旗下再也难以找到如同当年Payton一般的优秀代言人,赛场上也鲜有Sonic Flight的身影出没。
当然,在Sonic Flight之后,Flight系列并没有消失,而是转战到Nike Sportswear产品线中,以复古新品结合经典复刻的方式,仅需存在着。但每一位经历过Flight辉煌时期的人,都知道,翅膀天生就是用来飞翔,Flight也迟早要回归到属于它的球场与天空。

也许很少有人能想到,作为曾经Nike旗下首屈一指的篮球鞋系列,Flight的回归居然要归功于Jordan Brand对于历史的回眸。从某种角度来说,Jordan Brand常常将创新挂在嘴边,但往往有着一颗尊重历史的心——在科技革新的同时,我们经常能在包括Air Jordan鞋款在内的很多Jordan Brand产品上,见到对于过往的致敬与思考。反倒是Nike,每一个新系列成功的同时,他们都在极力洗刷过往产品的痕迹,这点从AlphaDunk对于Hyperdunk并不成功的接班,就窥见一二。

感谢Air Jordan 34,它不仅承载着Zion Williamson成功启航,那来源于Air Jordan 4的点点滴滴,那一小行手写体的Flight,也足以在这个连Hyperdunk都需要被缅怀的年代,让我们重温旧梦。

▲如今的联名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不经意间,你已成为绚烂夜色中的焦点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