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成立于2008年12月,由人类学系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合并而来,学科历史悠久,学术底蕴浓厚。
1981年,中山大学在全国率先复办人类学系并首批复办社会学系。同年,人类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首批博士点单位),社会学获硕士授予权。社会学学科2000年获得博士点,2006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人类学专业于2002年、2007年两次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考古学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6年2月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我院人类学专业稳居同类第一。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中,我校社会学、考古学专业整体办学实力排名全国第6位,人类学专业稳居同类第1位。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中,我校研究生教育社会学学科(学术学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3(前5%),考古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竞争力位于全国第1位。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院社会学、民族学均位居全国第5位。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我院社会学和考古学全球排名进入101-150名。
师资力量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其中获得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境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
至此,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共10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 2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90%以上,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整体队伍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各类高层次人才数量居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近年来,教师中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2人入选中央或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1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入选珠江学者,1人入选珠江青年学者。13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其中省级2人)。
为保障学院发展事业行稳致远,
现诚挚邀请各方英才
加盟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招聘岗位
(一)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岗位
(二)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专职研究人员
http://ssa.sysu.edu.cn/article/3181
招聘条件
1.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岗位
(1)领军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取得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达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条件,或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卓越成就。
(2)青年杰出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3周岁,取得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达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条件或相当学术水平。
(3)青年学术骨干: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8周岁,取得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
2.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专职研究人员
(1)特聘研究员:具有显著学术潜力,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3项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适当减少;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至少主持过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来自海外的申请人可不做要求)。年龄不超过38周岁。
(2)特聘副研究员: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2项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减少到1项;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博士后:有一定科研积累,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招聘流程
(一) 应聘者提交个人学术简历(包括大学及以后学习、工作的履历,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获奖成果及证明材料)和来学院工作的学术研究计划,发至学院联系人邮箱。
(二) 确认引进需求情况后,填写相应表格,并附上相关佐证材料。
(三) 本招聘信息常年有效,应聘者可随时申报。学院将根据人才引进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并通知审议结果。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邮政编码:510275
联系人:林老师
联系电话:020-84113313
电子邮箱:lpslxj@mail.sysu.edu.cn
详见“学院官网-人事工作”版块。
想了解更多招聘与代课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