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七十载奋斗铸就全面小康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昆明民生发展报告之二十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区委区政府奋勇当先、砥砺前行,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2019年4月30日,东川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区)序列,摘除昆明市唯一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的“帽子”,昔日的“天南铜都”再次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夯实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东川1958年10月经国家批准设立地级东川市,1999年2月,东川撤市建区,成为一个因矿产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停滞而降级的地级市,“生态破坏、城市破旧、企业破产、希望破灭”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较低。经过十年再就业特区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连连出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生活水平向着小康的道路阔步前进。
(一)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1.2001年,东川重要产业支柱的东川矿务局破产,全区失业人口总数达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高达40.2%,就业再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社会矛盾较为突出。2004年4月,东川再就业特区成立,揭开了东川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一页,全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增长近10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也实现跨越式增长。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5161元上升到2012年的19270元,增长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900元上升到4313元,增长4.8倍(见图1)。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人民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农村居民收入再翻番。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270元增加到2018年的32809元,增长70%,年平均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313元增加到2018年的8543元,增长98%,年平均增长12.1%,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目标。居民生活水平从生存、温饱向着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图2)。
注:2013年以后统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年至2012年称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1)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增速位居全市前列。2012~2018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加705元,年均增长12.1%,比全市的10.8%高出1.3个百分点(见图3)。
(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2012~2018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1%,比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9.3%的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在城乡居民收入双增长的同时,东川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4.47缩小到2018年的3.84,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态势。
(三)人民生活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区在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居民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追求品质型消费升级.
1.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1年的67.4%下降到33.4%,恩格尔系数的逐年降低,彰显出脱贫攻坚的成效,标致着农村居民生活由贫困迈向小康。
2.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从2013年308元增加到2018年1233元,增长4倍,年均增长32%,占消费支出比重从2013年6.6%提高到2018年14.2%,年均增长1.5%。
3.汽车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农家。随着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居民在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炊俱等家电满足日常生活后,家用汽车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13年的2.8辆上升到2018年18.8辆。
奋力谱写新篇章(一)全力以赴促脱贫,群众福祉显成效
2016年至2018年,东川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53亿元,累计实现129个贫困村28143户脱贫出列,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镇(街道)脱贫摘帽,稳定实现脱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区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98万人下降到0.2万人,年均减贫1.68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49.92%下降为1.09%,年均减贫7%(见图4 )。
(注:以上数据2011年-2015年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省扶贫办和省统计局联发通报,2016年-2018年来源于扶贫系统。)
(二)住房保障体系搭建全面小康 “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区紧扣供给侧改革,以解决安全住房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宜居农房、抗震安居、异地搬迁等政策的实施,全面实现农村居民安全住房保障的解决。
1.宜居农房建设:近年来,东川区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区负总则,农户主体、自愿建设、政府补助,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适用,精准扶贫、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施农村贫困户宜居农房建设。使39015户农户安全住房得到了保障。
2.异地搬迁:建区以来,东川区大力实施“三区”移民搬迁工程,2014年共计实施两期移民搬迁,投入资21716.32万元共搬迁921户2896人。2017、2018年统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8754户32227人异地搬迁。
随着宜居农房、抗震安居、异地搬迁等脱贫工程的推进,41311人农村居民住进楼房,居住面积也得到较大改善。30~60平米住户比例由2013年的55.5%下降到2018年的12.2%;60~90平米住户由2013年的28%上升到33%;90~120平米住户由2013年的12.1%上升到21.1%;120平米及以上住户比例由2014年的3.6%增加到33.3%。小面积住房不断缩小,大面积住户越来越多(见图5)。
注:数据来源于东川2013年至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
(三)坚定不移强基础,交通建设突飞猛进
近年来,东川区抢抓全省“五网”基础设施机遇,全区公路总里程达2624.29公里;功东、东格高速公路建设,交通末梢转变为发展前沿;龙东格二级公路、金东大桥、东倘公路(东川至乌龙段)、东川铁路支线运能提升等项目的完工,加快川滇渝快速新通道建设。特别是2014~2018年五年间,全区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928.52公里,投资1.09亿元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投资2.22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建设,投资7.47亿元实施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及改造工程,投资6.02亿元实施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投资1.6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东川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打通了7镇一乡的交通瓶劲制约,铺就了全面小康之路。相关部门数据表明:2015年,全区共有33个行政村尚未开通网络,其中:铜都街道办3个,汤丹镇15,因民镇4个,阿旺镇6个,乌龙镇3个款,拖布卡镇2个,占全区行政村的22.2%;全区尚有54个自然村未通公路,涉及1364户,5342人,50户以上未通公路自然村145个,涉及7026户24064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农村公路实现了“三个百分百”目标(行政村百分之百通硬化路、50户以上村百分之百通硬化路、保留自然村百分之百通达)
(四)聚焦生态补短板,城乡环境稳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城区建成面积从1999年的4.2平
方公里扩大到12.4平方公里。实施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打通了东川进出城便捷新通道。农村“七改三清”,建成美丽乡村52个。水井山水库,轿子山水库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得到提升,集镇供水有了保障。
2012年以来,东川围绕生态功能恢复示范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完成营造林建设44.62万亩、荒山造林24.17万亩、退耕还林20.4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0.8%上升到2018年的33.7%,是全省同一时期内森林覆盖率增长最高的县区之一。
70年披荆斩棘,70年沐风栉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川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快速发展”为中心,围绕“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川滇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滇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四个定位,按照“11311”的思路,团结一致、苦干实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谱写新时代幸福美丽新铜都新篇章!
(作者:潘仲云 本期编辑:张嘉熹 刘迪)
1.【昆明70年】奋勇开拓 砥砺前行 铸就辉煌乐章2.【昆明70年】人民生活从贫穷到小康的跨越式转变
3.【昆明70年】城乡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长
4.【昆明70年】城乡居民消费迎巨变5.【昆明70年】脱贫成就突出 擦出最亮民生底色
6.【昆明70年】70年农村居住形态变迁 看昆明美丽乡村建设
7.【昆明70年】农业发展七十载 结构调整助腾飞8.【昆明70年】七十年腾飞 畜牧业铸就辉煌
9.【昆明70年】物价体系从“探索”到“完善”10.【昆明70年】工业发展稳中有进11.【昆明70年】安其家 优其居 居民住进幸福里
12.【昆明70年】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了解更多民生成就,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