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南开生科】蓝天柱:以本我直面人生,以忘我追求真理

【南开生科】蓝天柱:以本我直面人生,以忘我追求真理

阅读量:3620253 2019-10-21


蓝天柱, 1932年出生于广东惠州。1949年到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系求学,后又考到南开大学生物系专攻植物生理和遗传。1958年毕业,分配到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负责筹建作物生理研究室,并担任该室负责人和研究课题主持人。一生主要从事农业生物学研究等工作,著有自然科学专著两部:《糖代谢与冬小麦越冬和寒害》和《作物杂交F1数量性状遗传》。与女儿蓝岚合作著有《卖冰棍的科学家》、《小窝棚里诞生的专著》、《唐山地震亲历记》和《震后余生》四部记实文学著作。
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蓝岚带着父亲蓝天柱的挂念和心愿,回到了南开园,回到了他曾经就读过的南开大学生物系。
来到父亲生前的精神家园南开,蓝岚心中也有颇多感慨。在父亲几十年后的校友面前,她深情地讲述起父亲蓝天柱的故事……

蓝岚的父亲蓝天柱是一个有传奇经历的学者。
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前后,蓝天柱曾被组织动员参加土地改革和工业民主改革。1954年,蓝天柱申请重回大学深造,考入南开大学生物系。
1958年蓝天柱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河北农科院筹建生理生化研究室。在此期间,写成一部科研专著《糖代谢与冬小麦越冬和寒害》。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科院戴松恩院士在《人民日报》发表建国以来农业科学成就,就提到这一理论成果。
1973年,蓝天柱被下放到河北省唐山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他不愿意放弃深深热爱的科研事业,根据新环境条件,自选课题,自费研究数量遗传学理论。
20世纪30年代,苏联遗传学界把孟德尔经典遗传学定性为“唯心、反动的资产阶级伪科学”。国内也开始批判孟德尔遗传学,大学不准开设相关课程。蓝天柱不相信这一套,他在大学就自学了细胞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等相关课程,下放后以高产试验田为掩护做实验,以数理方法研究孟德尔遗传学。
怀揣医生疑为癌症的诊断书,在农民技术员的帮助下,蓝天柱开展了为期三年数量遗传学“黑试验”,做了108个杂交组合实验,他用笔和算盘推导出几万个数据,整理完成了三年的实验资料。
1978年,蓝天柱成为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宣读论文和书稿摘要的最年轻学者。1986年,蓝天柱调回家乡广东省惠州市。1992年在一个国营工厂退休,每月从社保领到298元退休金,不足以维持个人生活。即使如此,蓝天柱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在市场一角,他边卖冰棍、传呼电话,边修改和补充科研专著《作物杂交F1数量性状遗传》,接着又撰写36万字的新著《遗传变异和表达新概念》。直到70多岁,蓝天柱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 
后来,在惠州市政府提供出版经费支持下,这两部科研专著得以出版。蓝天柱还撰写相应的论文在中国核心期刊和美国杂志发表,参加过多次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蓝天柱先生所编写的书
2003年,广东省科技厅给蓝天柱颁发《科研成果登记证书》。本专业权威,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盖钧镒院士和五位正教授写推荐书,总评是“研究方法独特创新,对遗传学基础理论有所突破,理论联系实际。”2007年8月,蓝天柱参加世界第三届数量遗传学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Mr.WeirBruce说蓝天柱“是世界上唯一的业余数量遗传学学者”,大会六位主席全部对他的成果和科研经历给予高度好评。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朱军副校长说,蓝天柱“为中国人争光了”。中央电视台说他是“卖冰棍的科学家”,新华网称他是“独行侠科学家”,《文汇报》说他“挑战孟德尔”,还有许多媒体对他的故事做过追踪报道和转载。

蓝天柱的科研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下放到唐山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之前,蓝天柱被诊断疑似患有癌症,医生建议他停止工作,休养半年。但蓝天柱没有将诊断书交给单位,而是默默藏起来,前去报到。在没有经费、设备的艰苦条件下,他以高产试验田作掩护,开始了自己的遗传学研究,三年的时间里,他做了108个杂交组合。由于物资短缺,工作强度巨大,蓝天柱最后晕倒在试验田中。在医院里,蓝天柱还念念不忘自己的科研工作,开始整理自己的实验资料。108个实验,上万个数据,全部用算盘和笔人工计算出。住院十个月,蓝天柱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条件下,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
医生曾生气地问他:“你到底是来治病的,还是来工作的呀?”蓝天柱听罢掏出一张纸递了过去,医生便给他换了一间单独病房,不再干涉他的工作。
蓝天柱掏出的,正是他的癌症诊断书。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大地震,超过24万人罹难,蓝天柱全家也被埋在废墟下。他死里逃生,救了全家和邻居多人后,挖出了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实验资料。
“地震后,父亲先是自救,然后从废墟中挖出了我们一家人,又挖出了邻居,随后就开始抢救自己的实验资料。当时下着大雨,所幸父亲的实验资料是用塑料袋装好又放在木盒子里的,这才得以保存完整。”蓝岚说道。
在送亲人转外地疗伤的火车上,在陪护罹患瘟疫女儿的病床边,在搭建自住小窝棚的工地上,到处都是他撰写科研专著的书桌。一年后,蓝天柱完成了一部20万字的科研专著《作物杂交F1数量性状遗传》的初稿,初步提出新概念、新理论,推导出新数学模型,发现新规律,自成一套完整思想体系。他对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继承、扬弃、创新、发展,解释了遗传学家们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
蓝天柱从来不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他的每一个成果都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都是大量的实验基础加之缜密的逻辑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因此他对自己的科研非常自信。曾有一次,蓝天柱的一篇论文已被接收,但他又在反思后认为结论不完全正确,于是果断地向出版社要求撤回了文章。做学问要扎实,要讲求依据,要追求真理,是蓝天柱信奉的准则。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便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有人说:蓝天柱一生都是苦,没有乐。
蓝天柱说:“追求真理就是乐。人不能饿着肚子干事业,但是吃饱了就要为事业奋斗。职业可以随遇变,事业却需坚持始终。”
不被理解反被批判,生活清贫,条件困顿,这些都没有阻碍蓝天柱追逐真理的步伐。
他不是不懂利害,而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不顾这些。他说:“每一个成果都是精神物化而成。科技成果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成果,更宝贵的是产生成果的精神力量,有可能推动千千万万成果的产生。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除此之外,蓝天柱还和女儿蓝岚一起完成了几部纪实文学著作,如实介绍几部科研专著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思想由来、实验条件和研究方法,宣传普及自己的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挖掘创新的历史传统,要将治学方法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传承下去,激励后人。“父亲曾说,他的‘根’在南开,我此次来,也是想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带回南开,想让父亲的故事影响更多的南开人,也算是带他‘落叶归根’了吧。”蓝岚深情地说道。
蓝岚将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总结为三点:
一是有使命感。在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在被批判、被打压的时候,在疾病缠身、伤痛不止的日子里,蓝天柱始终没有放弃科学研究。蓝岚说,蓝天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蓝岚还提到,一流的大学应当培养一流的学生,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学生。在蓝岚看来,这里的“领袖”并非“当官”,而是具有使命感,有自己的判断,能够引导社会向上发展的领袖。
二是有创造性。蓝天柱先生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人,他曾不信苏联对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的无端批判,也敢于在自己的科研专著中对世界权威小麦专家库别尔曼提出不同观点,在没有课程指导的情况下自学细胞遗传学、生物统计学,成为“打破常规的人”。蓝天柱始终相信科学,追求真理,以实验说话,以数据说话。现在的青年人、南开人,也应当独立思考、不盲信权威,在学术和生活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是有坚持的毅力。为撰写《遗传变异和表达新概念》一书,蓝天柱每天写1000字,一年时间无一天间断,最终完成36万字的科研专著。40年艰苦科研路,蓝天柱的生活之困顿难以感同身受,但他从未受外界干扰,只是一门心思专注于自己的实验和科研,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蓝岚说,蓝天柱总是鼓励她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她还提到,父亲说过南开大学有学术自由的传统,父亲的根在南开。百年校庆,蓝岚带着父亲的愿望回到南开,也为新一代南开人带回了最好的“南开故事”。从蓝天柱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对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最好诠释,也能感受到“巍巍乎高山”般的学人风范。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新一代的南开生科人当以蓝天柱校友为楷模,肩负使命,公能日新,探索生命科学奥秘,再塑南开百年辉煌。
蓝天柱的作品
蓝岚将蓝天柱的作品捐赠给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和生命科学学院资料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借阅。此外,蓝岚希望能找到对蓝天柱先生的理论感兴趣的人,对他的理论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深入研究。她说:“基础研究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活的学术是对先父最好的纪念。”
图左为蓝岚
图文来源:蓝岚
                  团委宣传部 李雪桐
编辑排版:团委宣传部运营中心 陈一诺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