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汪沟镇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汪沟镇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阅读量:3626377 2019-10-21


喜欢就点关注吧!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汪沟镇文化旅游工作
调研报告
汪沟镇位于兰山区西北部,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辖30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孝文化,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笃圣闵子骞故里。
近年来,汪沟镇党委、政府本着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发展理念,把建设乡村文化阵地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努力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汇入了动力。
一、全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村级文化广场,是最接近群众、最方便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汪沟镇共建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处,村级文化广场60处,分布在各个行政村和自然村,这些文化广场,同现代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网点有机结合,从而使文化广场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图书室、文化娱乐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另外,全镇还拥有庄户剧团3个,镇村史馆3处,打造文化长廊12处,乡村大舞台4个,广场舞队68个,舞龙队1个。基本实现了村级文化小广场全覆盖。
3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配备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儒学大讲堂、文体活动室、广场舞队,文体广场等 文体设施,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2300平方米(文体活动室600平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00平方米,儒学大讲堂800平方,历史展示室200平方,书画棋牌室200平方,图书馆200平方)。配置有文体活动室、历史展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棋牌室、书画室,儒学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等,可同时容纳400多人休闲活动。体育健身房配有跑步机、乒乓球、羽毛球等设施;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8台,已接入宽带;图书室配备图书5000册;棋牌室配备4张麻将桌、4张棋牌桌及娱乐器材,书画室每天都有书画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多功能活动室配备投影仪、电视、音响等设备,文化站所有活动室均免费对群众开放。
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文体活动开展方面:一是按照“一村一支广场舞队伍”的工作要求,引导村村成立广场舞队。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6届广场舞大赛。广场舞队也由最初的10支发展到68支。二是组织本镇的庄户剧团进行送戏下乡展演活动。今年已送戏下乡演出30多场次,观看群众达20000余人,还多次举办了职工运动会、广场艺术节、孝文化研讨会、书香人家评选等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较好的提振了全镇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以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为重点,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时机,相继举办了春节文艺晚会、秧歌大赛、广场舞培训、“同城共读·万卷共知”全民阅读推广等各类群文活动20余场。组织开展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积极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组织各类文艺团体、庄户剧团开展演出活动。实施“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工程,截至目前,已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00余场次,观影人数万余人次;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20余场次,中小学生观众达到6000人次,圆满完成各项放映任务。群众文化生活呈现出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的生动局面。
三、全镇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汪沟镇孝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笃圣闵子骞的故居之地,受其影响,乡村文明,民风淳朴,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民间传说。如鞭打芦花、石干娘、玉皇庙、炮楼、石大车遗迹等等。
近几年,该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电路讯村村通、户户通。海棠园、百合园、竹柳园、茶园等四大现代农业园区已初见成效,各种文旅采摘基地、苗木基地、种植基地、水库垂钓等旅游景点遍地开花,为人们休闲游乐、短途旅游提供了吃住行游购一条龙服务。
自从临沂市提出开展全域旅游的方案后,汪沟镇及时响应,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全面开展全域旅游工作。精准扶贫工作中,全区10个省定贫困村都在汪沟镇,有2个村属于国家旅游扶贫村,有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可带动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时还统筹协调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挖掘汪沟镇历史文化、孝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同时整合文化、生态、产业等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持续发力,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节庆,凝聚了人气商机,极大提升了汪沟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该镇进一步健全了乡村非遗保护传承体系,避免乡村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完善非遗名录保护工作,一是申报了“溜山棒子”市级非遗项目,二是对笃圣闵子骞的孝文化进行了挖掘。
四、全镇文化旅游状况的改变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文化书屋、文体广场,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日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旅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广场舞团队,文艺表演队伍,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扭秧歌、跳舞、舞龙、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五、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文化广场只建不管,建成后有名无实,有形式无内容,作用发挥不大。二是受经济条件限制,部分文化场所设施落后,利用率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创新,缺乏吸引力,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明素养起不到多大作用。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活动经费少,活动设施不好,社区文化活动缺少专业队伍,活动开展不平衡。四是缺乏专业的文体活动培训,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十分高涨,但是却没有机会得到正规的培训和训练,因此十分需求专业人员给与培训指导。
汪沟镇多措并进的文化植入,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19年10月18日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