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阳光育人”计划第十三期导师交流座谈会暨师生见面会举行

“阳光育人”计划第十三期导师交流座谈会暨师生见面会举行

阅读量:3632953 2019-10-21


点击上方“上海民族联”可订阅哦!
10月18日,市政协民宗委、市民族联、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市行为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阳光育人”计划第十三期导师交流座谈会暨师生见面会在市政协举行。
“阳光育人”专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今走过十二载岁月,为许多上海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场首先播放了朴实而感人的项目介绍影片,看到那些受助学生的成长与感恩,历届导师投入其中的付出与收获,都让在场师生感动不已。
座谈会上,从祖国西北远赴上海求学的各大高校的19位少数民族大学生,以“个人发展规划”为主题,通过简短、真实而又精彩的个人演讲,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和未来规划。
来自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藏族学生巴桑旺堆,看到家乡缺少水治理方面的人才,导致一些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科学的处理,他希望能为家乡的水源保护、净化和排污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蒙古族学生吕彤,正在朝着专业电影制作人的方向而努力,她希望在追梦路上找到一位能够引导她的导师。
大学生们的成长经历、学习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深深感染了到场所有嘉宾,更令大家感动的是,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感恩,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会场上,历届导师与新任导师齐聚一堂, 分享和交流了“阳光育人”的经验与感想。最后,经导师交流,意见汇总,确定了结对名单。
“每培养一位少数民族人才,就是播下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作为项目发起人的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田新民说,“阳光育人”计划不是仅仅在帮困,而是关注和支持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是物质经济上,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上,帮助他们提升能力素质和自信,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阳光育人”不是单向的,而是一座架在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桥梁,是一个让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阳光育人’计划走到第13个年头,一路播散梦想,传递希望,这就是它的成就之所在。”市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徐梅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这项计划的不断向前推进,“阳光”这个词也从最初的对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关爱和资助,逐渐转变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支持与引导。她表示,要充分发挥政协平台的优势,利用好人才资源,更好地打造“阳光育人”特色品牌,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当我得知有机会加入到阳光育人导师队伍中,我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了,我想把这个承载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梦想的火炬传递下去,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散播到更远的地方。”第十三期导师张娴说。
据了解,阳光育人计划已成为上海民族工作的特色品牌之一,共帮助近300余位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同时也推动了他们从单纯的受助者,将主动作为的公益人的转变,通过年复一年的传递,让“阳光”照进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里,给他们的学习生涯及人生道路带来了温暖与激励。     
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田新民,市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徐梅,市民族联副会长克祖蒙及“阳光育人”计划推进小组成员出席会议。
供稿:阳光育人计划推进小组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