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南昌大学学子喜获首届全国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南昌大学学子喜获首届全国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阅读量:3634455 2019-10-21



10月13日,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微瑞-欧倍尔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队伍在全国87支参赛队伍中以第15名的成绩喜获大赛一等奖(排名第5)。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获奖名单
特等奖:
1.中山大学(许  阳  章笑研 钟云竹)
2.北京师范大学(梁  敏  耿天翼 史韵琪)
3.复旦大学(王晓康  邹思远  李昊昆)
4.大连理工大学(王天泽  陈渡文  于景成)
5.武汉大学(胡  芯  陈  泽  闫  涛)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天泽  徐  炜  刘明强)
7.四川大学(严子君  张  鑫  吴祚骜)
8.吉林大学(李嘉梁  汪博宇  付薪宇)
9.南开大学(常宇轩  石  麟  贾敬佩)
10.兰州大学(吴宁然  田恩麟  赵创源)
 
一等奖:
1.云南大学(王则月  郝天辉  张思雨)
2.南京大学(刘天瑞  冯凯旋  张妍欣)
3.北京大学(余佳黛  胡相涛  江意达)
4.陕西师范大学(宋华昳  曹雨雨 叶思阳)
5.南昌大学(罗广桢  高君宇  霍梦琦)
6.华南师范大学(王玉琪  林耿忠  庞浩然)
7.贵州大学(刘永杰  陈桥斌  李陈成)
8.苏州大学(王舒娴  李幸佳  张胜寒)
9.西南石油大学(邓茂青  甘绮龙  陈  龙)
10.南京师范大学(汪  蕾  宋楚文  谷青雨)
11.新疆大学(刘赛赛  钱茜茜  蒋  璐)
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丁少松  岳   通  高家楠)
1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  晗 郄浩飞  曹怀元)
14.同济大学(吴志铭  张佳宁  李仕菊)
15.厦门大学(秦  松  邹家胜  葛文慧)
16.华东师范大学(张阿芳  敖渝涓  钱鸣来)
17.黑龙江大学(王  凯  方雅玲  陈  竞)
18.武汉理工大学(谭俊杰  许  颖  姚文高)
19.中南大学(杜成斌  余烯矾  杨  静)
20.宁夏大学(王军旗  周  颖  姚  俊)
 
二等奖:
1.浙江大学(邓耀庭  蒋希程  周惟欢)
2.广西师范大学(吴丽芸  张  丛  张羽真)
3.华东理工大学(孙一硕  史寅杰  段  奇)
4.西北大学(邓雪甜  王  欢  王  萌)
5.天津大学(赵乐天  陈季俞  吴巧艳)
6.山东大学(于少芬  李思琦  孙一鸣)
7.云南民族大学(李新汉  李  倩  沈  娟)
8.福州大学(林立超  王雅仪  陈  铮)
9.安徽师范大学(王姗姗  王思雅  王皖露)
10.海南师范大学(王玉宝  习亚茹  陶  龙)
11.济南大学(张  渤  高淑娜  尹永跃)
12.东北大学(王佳怡  张馨月 杜旭娇)
13.青海大学(黄子洋  杨林博  许紫钰)
14.东北师范大学(邓  萍  王玉主  严爱萍)
15.山东师范大学(孙雨辰  高  雅  张  礼)
16.江西师范大学(龙  达  翁雅情  宋筱琳)
17.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子钰  邢思敏  张玉才)
18.安徽大学(吴  涛  黄  磊  汪  琳)
19.西北工业大学(吴征豪  胡向攀  朱城运)
20.湖北大学(王  颖  柴慧敏  邵元和)
21.四川师范大学(王子仟  刘松林  苏晶晶)
22.河南师范大学(刘小康  尹志红  王  慧)
23.华中农业大学(李  雪  易雪蕊  汪婉琴)
24.中央民族大学(张  飞  刘秋彤  陈思懿)
25.青岛科技大学(巩佳妮  李桂佳 杨吉旭)
26.郑州大学(司  越  韩紫霄  陈  芳)
27.重庆大学(马侑才  陈裕豪  李  鑫)
28.贵州理工学院(徐志华  张善淇  陈芊瑀)
29.四川轻化工大学(李  婷  李玲玉  张琳琳)
30.山西大学(马宪辉  朱家乐  黄建勋)
31.东南大学(朱  琼  刘张钰婕 戴恒毅)
32.浙江工业大学(胡文亨  陈乐建  王  洁)
33.湖南师范大学(曹 溪  黄  垒  谢银梅)
34.南京理工大学(雷开宇 张添畅  季浩然)
35.西南大学(陈虹运  南丹阳  曾瀚林)
左起依次为:
罗广桢(化学174)
高君宇(本硕17级)
霍梦琦(化学171)
第一届大赛共有来自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分赛区的87所高校261位同学参加。
答辩会场外
颁奖现场
为参加本次大赛,化学学院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今年3月份启动校赛进行初选,吸引了全校各学院367名同学报名,并有52支队伍156名同学提交有效实验项目,最终通过复赛,校内PK赛,于七月选拔罗广桢、高君宇、霍梦琦三名同学组成校队参加国赛。校队同学和指导教师团队不畏酷暑,利用暑假时间,白天在实验室实际操作,晚上查找文献资料改进实验方法,最终形成参赛实验设计作品。
学校内部决赛
这次竞赛也体现了我校持之以恒进行系列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化学学院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将继续在“一流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实验教学创新改革力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努力。
实验中
我的收获
通过这次比赛,让同学们在创新锻炼中体会了化学学科的奥秘。正如参赛队员霍梦琪所说:“从校内选拔的激烈,再到暑期实验准备的忙碌,最后是答辩的紧张和欣喜,这一次比赛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精彩,这样一场集结了全国高校的比赛带来的不仅是结识的新朋友,更是思维的碰撞、强烈探索精神的升华。”
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
罗广桢说:从三月份学院初选走到今天,超长的赛程不但全面提升了我们的学术能力更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品质。这次比赛带给我的绝不止薄薄的一张证书,还有一往无前的科研精神和探索未知的科学热情。高君宇非常感谢学校和化学学院能提供这样一个珍贵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在比赛中大家收获颇丰,有所成长。
三位同学均表示,在比赛准备和答辩过程中,有成功更有失败,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而能和国内众多高校的同学一起交流更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和学习。
赛事简介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的目的在于夯实大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建立一个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竞赛内容分为新创实验设计、已有实验创新设计和科普实验设计。大赛以作品汇报和答辩方式进行比赛。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化学基本能力、化学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检阅全国大学生化学学科水平。该项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与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隔年交替进行,是我国化学学科竞赛的最高等级系列赛事。竞赛设团队特等奖10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35个。
推荐阅读
(点击蓝字进入传送门)
1.直击现场|活力满满的校园“百团大战”
2.我校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双创大赛中获得3银5铜
3.“红色故都”的振兴梦里,有南昌大学的光和热!
编排 | 侯芳炜
来源 | 化学学院
来,一起为南昌大学点亮“在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