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广州解放70周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纪录片《看见一九四九》。《看见一九四九》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联合出品。
为保持纪录片的原创性,《看见一九四九》纪录片项目邀请音乐人冯奔为其创作和改编多首作品,得以让整部纪录片实现全原创。这也是继自然类纪录片《湿地的力量》之后关于全原创的延续。与《湿地的力量》不同,《看见一九四九》面向的更多的是人物故事,所以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旋律,乐器,节奏等元素,除了需要符合故事叙述场景之外,还需要符合故事年代及人物个性。
战争日记
《战争日记》是围绕第四野战军战士崔吉庆的回忆录进行创作的。为了让音乐的旋律吻合,导演特地将日记的内容反复与音乐人进行沟通,最后确定以崔吉庆在山东抗日时负伤的场景进行音乐和插画联合创作。
在草丛中的崔吉庆 /《看见一九四九》插画
主创团队力求将音乐、插画,日记三个元素融合。日记以第一人称讲述;插画以第三人称进行刻画;音乐部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互转换,这一“桥梁”作用,使得三者共同还原出主人公“边写日记边回忆”的场景。
秘密谈话
受到黄菘华及其他地下工作者的故事启发,音乐人创作出与其相符的“谍战旋律”。地下工作者是孤独的,而又是勇敢的,他们在长时间孤独中随时面临着生死抉择。
爱群大酒店门前看报 /《看见一九四九》插画
音乐人运用重复短促的低音,塑造出地下工作者接头时的紧张,使场景瞬间凝固。接头暗号的问答,在不安的气氛中沉着应对。此旋律贯穿于纪录片讲述的“海珠桥被炸”的整个片段当中。
吉庆与瑞环
崔吉庆与黄瑞环的故事贯穿全片,纪录片中多次穿插崔吉庆的身影及日记,以推进时间线。从东北到海南岛,随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崔吉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黄瑞环与崔吉庆 /《看见一九四九》插画
在南下的时候,他认识了来自广东的黄瑞环... 饮食和语言习惯的南北差异,哪怕是禾穗和香蕉,均融入到纪录片记录和创作之中,这种差异有时成为了展开故事的契机。每一处细节,都足以动人心弦。
想欣赏更多纪录片《看见一九四九》原声配乐,请识别以下二维码。
关于纪录片《看见一九四九》的故事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推文之中,我们将会逐一为您讲述。敬请留意《看见一九四九》的系列推文。
纪录者
看见一九四九 | 10.20 纪录片展映回顾纪录片
看见一九四九 | 一部与时间赛跑的纪录片
看见一九四九 | 重磅!广州解放影像!
看见一九四九 | 他曾尝试剪断海珠桥炸药引线
探寻湿地的力量(1) | 生于斯
探寻湿地的力量(2) | 长于斯
探寻湿地的力量(3) | 一部音乐作品对于纪录片意味着什么?
探寻湿地的力量(4) | 制片王平:随笔集锦
首发!《湿地的力量》音乐原声带!
纪录片《灯火阑珊处》| 一部没有解说的纪录片
纪录片《土华洪叔》| 岭南故乡的人和事
纪录片《龙腾》| 两百年后的第一条传统龙
2019 | 用光影记录时代
制片人 | 彭颖斌
视频 | 彭颖斌 王逸鸿
撰文 | 彭颖斌
编辑 | 彭颖斌 陈佩文
2019年10月20日14:00,纪录片《看见一九四九》在广州图书馆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展映。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活动现场视频
《看见一九四九》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