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刘 佳
从2012到2019年,短短几年间,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博)从名不见经传的行业新人,一跃成为市值20亿元的上市公司。越博是如何抓住行业发展契机,华丽蜕变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领头羊?我们专访了公司董事、合伙人高超先生,听他讲述越博振翅领航的创业故事。
抢抓机遇,占领高地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2年的越博之所以能成功走到今天,秘密是“在关键节点的机遇挑战面前,正确把握住了节奏和方向”:
一是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之间,选择了纯电动汽车作为开发方向。2012年公司成立之初,没有哪个专家或学者指明未来方向,同时也有人投入混合动力领域,而越博则坚决选择了纯电动方向。后来,国家在2014年前后出台了鼓励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为公司跨越式发展铺平了道路。二是选择了物流车作为主攻车型。适合于纯电动的车型主要包括客车和物流车,而物流车当时没有公司涉足,越博在国内最早研发物流车领域的产品,在2015年时就拿到了订单,在2016、2017年实现销售业绩大跨步往上翻。三是公司于2018年5月8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有人曾建议越博做并购,但越博不想受约束,就想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上冲杀。当时上市的评审难度和严格程度都是相当大的,但经过高超和他的核心创业团队不懈努力,公司奇迹般地在成立五年后成功上市,成为该领域第一家上市企业,也获得了更好的融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高超看来,当时人们对新能源行业的判断还是众说纷纭,越博在迷雾中选对了这三条路,抓住了黄金机遇,占领了战略制高点,从而夯实了今天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越博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强大的技术、产品优势,有目共睹的实力最终赢得了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
(2018年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敲钟)
技术引领,唯快不破
回首越博创建之初,缺市场、缺人才、缺资金。“一般初创企业遇到的困难我们几乎都经历了一遍,可谓除了技术一无所有。”高超坦陈,作为一家新创的高科技企业,越博靠技术起家,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立身之本也是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技术。“我本人是技术出身,大学本科学习飞机发动机技术,毕业后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了我国第一批深耕该领域的核心人员,并先后在国企、民企历练了多年。2012年4月与同是技术出身的几位合伙人一同创建了越博。研发是越博的老本行,也是最擅长的点,更是驱动公司持续发展的利器。我们不排斥谁模仿谁,但越博的迭代速度必须比别人快,才能保持领先地位。比如过去产品开发周期是12个月或18个月,现在只需要6个月。每半年必须要有新的产品出来。汽车产品的特殊性是需要验证的,产品出来了、有了成车才能去验证,验证之后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下一步的新产品做准备,这个周期节奏很关键,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越博最早不是起源于制造,那不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我们是起源于研发,通过上市公司整合现有产能来扩大制造规模,这是非常合理的道路。强大的研发能力是越博强大的软实力,也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点。”
深耕技术前沿、快速迭代创新,越博专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依靠自主研发,坚持以自主创新和领先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仅走出了低谷,而且走在了国内外同行的前面,引领了市场和趋势。国际几大汽车零部件巨头早就意识到电驱动动力系统的技术优势并争相研发,越博率先研发出DET双电驱系统并集成在一起,在商用车动力系统上打败了国际竞争者,进而打开了市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示范项目,这套动力系统是全球首个双电机双自动变速器设计,可以根据不同路况调整电机与变速器的工作状态,扩大了有效工作区间,还能提高电池的续驶里程。我国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使用环境的多样化决定了电动汽车要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在旅游景区、山路、立交桥等应用场景,采取普通直驱模式的爬坡能力明显不足,越博的双电机双自动变速器动力系统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截至2019年6月,公司拥有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及控制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一体化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申请国内外专利375项,其中授权专利195项。
高超和团队一直坚信,技术创新无止境,研发永远在路上。公司目前近700人,研发人员就占了一半,但这还远远不够。“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甚至需要跨越多个基础学科,我们后期还要继续扩大研发规模,特别是关注行业前沿、国际前沿和未来趋势,不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蓝海战略,差异化制胜
技术起家的越博,通过贷款担保和政策补贴拿到了资金,通过招聘培养大学毕业生慢慢锤炼出了一批技术中坚和核心骨干。人和钱的问题解决了,市场的问题又来了。“市场产品多如牛毛,每款车型都不一样,我们又没有几千的研发人员去覆盖整个市场,只能另辟蹊径。”高超指出,越博的杀手锏就在于差异化竞争。通过对未来市场的准确研判,即“新能源汽车转向细分市场,新能源重卡潜力很大,氢燃料将是下一个能源革命”,瞄准蓝海,打造爆款,占有市场。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前者是消费品,后者属于运营型车辆,是生产工具。越博主攻的是商用车的动力系统,开发的每一款产品几乎都是瞄准未来两到三年的主流市场,而且基本都实现了超市场预期。比如2018年开发的重型卡车市场,今年就成为了主力产品。“我们去年搞重卡很少有人关注,甚至到现在还有人提出质疑。结果呢?今年重型卡车市场最火爆。”
敏锐的市场触觉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多年精耕专业技术、对国内外的技术趋势了若指掌外,还必须潜心倾听研究客户需求。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项目部,持续到全国各地的研究所、主机厂调研走访,找出市场最新的动态趋势,以获得准确判断。越博是做汽车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做好商用车产品的关键在要比整车厂更加关注客户。客户信息反馈给整车厂再反馈到公司会有信息差,所以干脆越过这个环节直接渗入到终端,去了解产品使用者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做卡车不会要求座椅多么舒服漂亮,而是要求皮实耐用、动力性强、安全。又如,在高原、在机场、在矿区、在港口,每个区域的商用车对动力系统的需求都不一样,怎么设计出动力系统产品让大家叫好,这就是越博的核心诉求。拿新能源物流车辆来说,公司现在为八大领域——城市配送、城际配送、矿山车辆、港口码头车辆、园区物流(大型工厂)、机场车辆、环境车辆(功能机械、环卫车辆)等提供动力系统服务。近几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式增长,越博在动力总成技术上累积的深厚优势开始迅速转化为市场红利,并获得众多车企青睐。公司目前已与中国一汽、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陕汽集团、宇通集团、三一集团、奇瑞汽车、中通客车等国内一流新能源汽车厂商展开合作。此外,越博还面向各类改装厂、特种设备厂等,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
谈到人工智能问题,高超也分享了越博的经验:“人工智能分好几个板块,有人做‘大脑’,有人做‘心脏’,我们是做汽车的‘手’和‘脚’——底盘控制技术系统,让车子按照要求去左右转、停车启动等;以及车的‘眼睛’(雷达、摄像头等),即感知和执行领域,避开了策略、软件设计等国内产品过多的领域。很多人做概念、做算法,并不能大批量广泛应用,最后能投入市场产生较大效益的,还是我们做‘手’‘脚’‘眼睛’的。”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失败案例很多,但在封闭区域如某个厂区或港口里,对人员管控、物品定置摆放要求非常严,这些封闭场景内实现自动驾驶则相对容易。目前国内对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研发介入相当欠缺,这正是越博的机会。
想常人之未想、做常人之未做,开发“蓝海”,让越博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持久的发展后劲。对于未来发展布局,高超依旧强调了差异化竞争:“在新能源市场领域,除了造车以外,其他的汽车产业服务领域,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的汽车后市场,以及车辆运营市场都是越博拓展的方向。越博唯一不做的就是整车,因为行业太饱和了。要做就做行业欠缺的领域,我们有希望成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平台。”
在今年7月举办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越博产品以其高性能、低能耗、全路况等众多优势获得大众青睐。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业大会召开,越博再次为行业瞩目。公司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并建成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重点实验室,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领军企业。但越博对这些成就并不满足。动力总成系统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卡脖子”的环节,被欧美大牌企业如博世等公司所垄断。越博的初心是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作为有使命感的创业者,高超坚信可以打破传统壁垒,造出属于中国人的核心部件,这也是他们为什么选择把自己的公司取名“越博”——超越自己的意义所在。有理由相信,越博一定会成为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
【公司及创始人简介】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高超(1982—),本科毕业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硕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现博士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曾任职于安徽奥马特汽车变速系统公司、南京奥联动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工程师。2012年创立南京越博并于2018年成功带领越博动力(SZ:300742)深交所上市。现任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