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美团和小米的第一个冬天(下)

美团和小米的第一个冬天(下)

阅读量:3643730 2019-10-21


正文共:2222 字 3 图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美团和小米的第一个冬天(上)
美团和小米的第一个冬天(中)
老王创业日记第273篇前两篇简单分析了美团和小米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考虑到现在这个网络环境的问题,也不能再讲更多了,今天这篇想说的不只是冬天的事,我来谈谈“第二春”。

再来看【18个月创业周期论】的简图,在第10~12年的这个冬天,企业发展进入平台期,这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成就一个平台至少需要十年之久;另一个就是说,在这“寒冬”的三年里,企业的成长速度很难再像前面“金秋”三年那样呈现爆发的态势,增速渐趋平稳,往往会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
对这个瓶颈的突破,一定是面向“第二春”的战略打开,当年百度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没有找到走向“第二春”的战略方向,从而逐渐在BAT的格局中掉队出来,而阿里和腾讯都踩到了“第二春”的点上,才能更上一层。
不妨以腾讯的历史为鉴,我们看看腾讯当年面对第一个冬天是怎样的一种“危”与“机”并存的情况。腾讯创立于1998年末,所以从2007年末是开始了企鹅帝国的第10个年头,2008~2010这三年间,腾讯就是一家躺着赚钱的公司——在业务层面看,腾讯的第一个冬天过得挺舒服的——游戏业务的营收连年高速增长,同时腾讯在坐拥QQ强大的客户端优势下,在各个产品线四处出击,所过之处几乎“寸草不生”,无论赚钱的不赚钱的潜在的竞争或者不可能竞争的各种假想中的对手,几乎全给干趴下了,最终被行业媒体一篇《狗日的腾讯》给了迎头一击。2010年,腾讯以封闭生态的指导思想发展到极致的标志性事件终于发生了——3Q大战,这是值得写入世界互联网发展史的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这个事情恰恰就是发生在腾讯成立满12周年的那个时间段,结合之前说的每12年一个轮回,不得不说,周期这个东西放到宏观层面来看还真是挺有意思的!3Q大战之后,腾讯开始重新认真思考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逐步变得越来越开放,这才有了之后的第二春,而腾讯的第二春除了与其自身的开放策略有关,也与整个行业的周期节奏暗合,不得不说,腾讯的运气太好了,这时候又占了天时。在2007年初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苹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iPhone。2008~2010年这三年间,可以说还是移动互联网整个行业的发育初期,彼时,诺基亚仍有着其强势的市场地位,微软也曾大力投入做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但BAT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并没有能够在智能手机的硬件+操作系统这一波带上节奏,因为大家更擅长在应用层寻找机会,甚至都还没有对移动互联网即将到来的趋势做更主动的预判,积极主动踩上这一波节奏的,是雷军,是小米。后来的故事,就是米聊快速崛起,同时腾讯也有了微信,基于IM的通讯工具基因还是属于腾讯的,米聊作为小米生态中最重要的用户ID网络,折戟沉沙了。而微信,则成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到来后的那个“第二春”。当然,这个“第二春”不太可能是提前设计出来的。
提到战略二字,很多人以为是与战术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这个想法是错的。
在我的理解,战略和战术,并不是对立的,这两者一阴一阳,阴阳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统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战略是对战术在方向上的指导,战术是对战略意图的具体实现步骤。
“第二春”是大平台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在战术层面上必须由团队来执行的创新课题。
所有的“第二春”都是在第一轮周期最后那个寒冬中孕育出来的,而且都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的战术级准备下,做了一个类似二次创业的新业务,最终成就了一个新的战略方向。
说到这个,还是得佩服马云——我曾经多次跟朋友提到过,中国第一代创业大佬,我觉得真正具备超越历史周期的洞察力和战略规划能力的,其实只有两个人,马云和陈天桥。当然,因为桥哥的身体原因,他退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竞争,现在另辟蹊径去了——马云在当年对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的不遗余力的投入,在今天看来,正是阿里云和蚂蚁金服必然成功的理由。
现在我们应该可以去想想这两个问题:小米第二春的战略方向会是什么?美团的第二春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toB、海外。。。。。可以猜测的方向倒是有很多,可是我对美团和小米内部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对于两家公司的后续发展,也很难做出更多预测来。
不过,规律还是有的。
我在上一篇提过“能力溢出”这个概念,如果企业不只将平台能力输出给其他合作方或者产业下游,而是将这个能力向内输出呢?
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还是挺值得期待的吧。
自2002年以来,老王累计面谈过3万名创业者,写创业日记是希望能把这十多年从大量案例中总结归纳出的规律和经验分享给更多创业者和投资人。
2016年初,我们组建了一个初创者与投资人的社群,取名为【投缘帮】,寓意“投缘就帮”,由老王带领的团队整体作为创业者的持股合伙人(与每个创业者约定在连续三年的时间里每月加持股份0.1%,最终累计3.6%),与创业者进行深度连接,长期陪跑。
更多干货文章
七步成BP,搞定天使轮融资,10页PPT就够了
好项目融不到钱?你不知道的VC潜规则
1亿学费潜规则:论牛逼天使投资人的养成
天使投资是种地的,VC是打猎的,战略投资都是养猪的——说说投资的商业模式
99%的估值都错了?解锁天使投资正确的估值姿势
最多能管7个人?创业组织的第一次渡劫
【投缘帮】运营满3年,我做了哪些升级
toC向左,toB向右
toC向前,toB向后
toC向下,toB向上
5%-15%-50%,创业圈地三重门【老王创业日记】目录001~270你在看吗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