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成人身高体重指数对照表,达标就不需要减肥了?医生:这2个数字超标也算胖

中国成人身高体重指数对照表,达标就不需要减肥了?医生:这2个数字超标也算胖

阅读量:3644299 2019-10-21


点击关注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实用医学知识。


各位,减肥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不是先吃饱饭→_→……而是判断你“是不是真的肥”。因为我们要减的是脂肪,而不是纯粹的体重。
如果你只是体重高一点,但体内的脂肪含量并不高,是可以不用减肥的。
比如篮球运动员迈克乔丹,他的体重是 88 公斤,比你重吧?但人家的体脂率据说只有 3%,比你瘦多了!
而很多人恰恰是反过来的——虽然体重看起来正常,但体脂率高,说明体内没什么肌肉,反而有一堆厚厚的脂肪……这也属于肥胖,而且是隐形肥胖。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肥胖呢?
指标1:身体质量指数(BMI)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它的计算公式是:
BMI = 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
中国成人BMI-体质指数对照表[1]
比如,小张身高1米75、体重70公斤,他的BMI就是:
70 ÷ (1.75 × 1.75) = 22.86kg/m?
对比上面的表格,小张的BMI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2016年4月,哈佛、剑桥、牛津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者合作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汇集了 239 个前瞻性研究、涉及亚洲、欧美、澳洲等地共计 1062 万人的 Meta 分析研究显示[2]:
在欧美人群当中,BMI 在 22.5~25 之间死亡率是最低的;而在东亚地区,BMI 在 22.0~22.5 之间的人死亡率最低。
也就是说,过瘦和过胖都可能折寿。
此前 2009 年英国牛津大学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3]认为“BMI 在 23~24 之间的人寿命最长;BMI 大于 40 的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的平均寿命要减 10 年”。但该研究绝大多数受试者来自及西欧和北美地区,缺乏对亚洲人群的参考。
然而 BMI 判断肥胖的局限性在于:当两个人的身高、体重、BMI 都相同时,他们的体型也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一个肌肉很结实的人 BMI 也会超重,你能说他/她“胖”吗?
来源:腾讯医典医学插画
所以,我们还要结合腰臀比、腰围和体脂率来综合判断是否肥胖。
指标2:腰围和腰臀比
腰围和腰臀比是另一个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标。
① 测量你的腰围
拿出皮尺,找到腰部最细的位置水平绕一圈。
在亚太地区,男性腰围大于 90 厘米、女性腰围大于 80 厘米就算肥胖。
② 测量你的臀围
找到臀部最翘的位置,用皮尺水平绕一圈。
然后再拿出计算器做个简单除法:
腰臀比(WHR)= 腰围(cm)/ 臀围(cm)
男性 WHR 大于等于 0.9、女性 WHR 大于等于 0.85 属于肥胖。
腰围偏大,说明腹部脂肪多,是三高、慢病的危险信号;而臀围偏大,则说明下身肌肉发达,对人体健康有益。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我们所说的肥胖,主要指内脏脂肪堆积造成的向心性肥胖(也叫苹果型肥胖、腹型肥胖)——通俗来说就是“将军肚”“大肚腩”的人。
来源:站酷海洛
而我们减肥需要减的,也主要是肚子里的脂肪。
指标3:体脂率(BFP)
还有一个科学判断肥胖的指标,叫做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简称BFP)。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量(kg)÷体重(kg)
2016 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建议[4],成年女性体脂率(体脂肪量/体重)>30%、成年男性体脂率>25%属于肥胖。
2016 年 4 月,发表在《Ann Intern Med》的一项来自加拿大的队列研究[5],就将寿命和 BMI 及体脂率进行了综合考量,结果显示:低 BMI 和高体脂率分别与死亡率的增加独立相关。
也就是说,过瘦(营养不良)或体脂肪过多才是真正的健康杀手。这其中不乏一些看上去纤瘦、但内脏脂肪超标的“隐形肥胖”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体脂率必须去到专业医院、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 (DXA)”才能准确测定。而很多人网购的体脂秤、健身房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大多是生物电阻原理,检测结果和真实结果相比误差很大。
在过去,DXA 只用于测量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是否有骨质疏松。而如今,它正迅速成为人体脂肪测量的新“金标准”。DXA 将人体组成分为全身矿物、无脂软组织和脂肪组织三部分,并能精确计算脂肪在各部位的分布情况。
来源:腾讯医典医学插画
DXA 人体扫描仪使用的是很安全的低剂量 X 射线,整个过程大约需要 10~20 分钟。
但鉴于目前双能 X 线检测设备并不普及,用生物电阻法检测的结果供参考,主要还是要看 BMI 和腰围。
如果你根据上述 3 项指标,测出自己属于肥胖行列,就要好好选择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法去减肥了!
*本文版权均属腾讯医典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
END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4月.
[2] Angelantonio E D, Bhupathiraju S N, Wormser D, et al.Body-mass index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dividual-participant-data meta-analysis of 239 prospective studies in four continents[J].Lancet, 2016, 388(10046):776.
[3] Whitlock G, Lewington S, Sherliker P, et al.Body-mass index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900?000 adults: collaborative analyses of 57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9,373(9669):1083-1096.
[4]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年9月第8卷第9期.
[5] Raj P, Majumdar S R, Leslie W D, et al.Relationship Among Body Fat Percentage, Body Mass Index,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6,164(8):532.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

#灵魂拷问#
你的BMI和腰围正常吗?
欢迎来留言评论~
运营编辑 阿群
腾讯医典出品
点个“在看”,健康常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