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362年的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122条启示
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
······《资治通鉴启示录》
- 资治通鉴启示录 -
毛泽东曾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
毛泽东一生曾读17遍《资治通鉴》,可见,《资治通鉴》是一部不可替代,更是一部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资治通鉴》全书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故命名《资治通鉴》。
- 中华书局 标点本《资治通鉴》 -
毛泽东在与历史学家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张国刚教授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精髓,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
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历史智慧和现代启示,而成《资治通鉴启示录》。
- 张国刚教授 -
《资治通鉴启示录》,系统地呈现秦汉、隋唐两段大一统的辉煌,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分裂混乱的曲折。
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权力平衡中的轻与重、驾驭部属时的宽与严、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
-《资治通鉴》启示录内页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张国刚教授说,读《通鉴》重在“识人”“记事”和“悟道”,也就是要对古代人物有所了解,清晰把握古代事件的发展脉络,并从人物和事件中总结出有益于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
而《资治通鉴启示录》的最大特点或者说精华,就是作者从《资治通鉴》中深入挖掘并总结出的122条启示。
这122条启示,立足当代视角、观照现实,包括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各个方面,既具实用性,又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可谓是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
10月26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张国刚教授携新书《资治通鉴启示录》在万邦书店 · 关中大书房与读者交流。
《资治通鉴启示录》新书签售会
【活动嘉宾】
张国刚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
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学堂在线网络课堂以及社会各界讲授《资治通鉴》,颇受欢迎。2014 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主要著述包括《唐代藩镇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唐代家庭与社会》《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交流史论》《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等。
【图书推荐】
《资治通鉴启示录》
《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但《资治通鉴》卷帙浩繁,一般人难以通读;即便通读,也很难把握其中的要义。
张教授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经世致用的思想对《通鉴》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文笔晓畅,从而在读者和《通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读者“三天即可读懂《资治通鉴》”。
此书重在“启示”。作者总结出的122条启示,涉及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各个方面,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是人生成长的必读书。
· WANBOOK阅读+文学 第80期 ·
【活动时间】
2019年10月26日(周六)19:00-20:00
【活动地点】
万邦书店 · 关中大书房 · 3F
( 西安市雁塔区小寨兴善寺西街55号 )
【参与方式】建议您在现场购书后前往活动区
感谢支持实体书店
【图书预定电话】029-86521236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微店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进入万邦书店微店
【关于我们】
这里允许独处与思考
也包容争论与辩驳
可以放纵纯然无源的冥想
也呈现关注至微细节的生活美学
【联系我们】
合作与提问:wanbook_fzb@126.com
公众号ID
Wanbookstore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