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纪实文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99)

纪实文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99)

阅读量:3649207 2019-10-21


回顾毛泽东的一生 两件事最难决策
  共和国有这样一个耀眼的名字――毛岸英 
    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日。 就在西方人准备度周末、做礼拜的时候,东方的“晨静之乡”迎来了一个不宁静的黎明。清晨五时,金日成将军领导下的朝鲜人民军被迫向三八线南侧发动了攻击。火光熊熊,炮声隆隆,浓浓的硝烟在雨云的压抑下弥漫不散,在中部山地的峰峦中升腾、蔓延、缠绕,犹如飓风卷起的惊涛骇浪,战争很快覆盖了整个朝鲜半岛。
 刘思齐:你不知道的毛岸英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岸英离开我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年来,“毛岸英”这三个字镌刻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永不褪色,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看过许多研究和褒扬毛岸英的著作,但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书,这还是第一本。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毛岸英的尸骨为何没运回国内安葬? 
    毛泽东沉默良久,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

第七章   迟到的噩耗
悲痛中南海 两年后毛泽东向儿媳诉说真情(1)
岁月无情,转眼之间快三年了。板门店停战协定已经签字,功绩卓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也将从朝鲜陆续回国。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无法再隐瞒下去了,毛泽东也不可能一直扮演着人世间最难堪的角色,他准备向儿媳诉说真情。为了使刘思齐能承受住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毛泽东颇费心机。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菊香书屋的院子静得出奇,惟有树影和太阳的光点在地面上离合聚散,给人一种眼花缭乱、心神不宁的感觉。毛泽东和刘思齐在树阴下促膝而坐,他们谈了很长时间。
毛泽东说:“朝鲜停战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胜利了。在板门店谈判桌上,克拉克上将说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听说朝鲜停战了,我非常高兴。作为志愿军的家属,我早就盼望这一天了。”刘思齐显得有点激动。
“思齐啊,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无数革命者为了今天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这里头也就包括了我们的亲人――你的父亲刘谦初,岸英的母亲杨开慧呀!”
“我知道爸爸又想开慧妈妈了。”
“人生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生离死别,但谁人又能逃得过呢?我和岸英的母亲是情深意笃,可是再好的夫妻也有分别的那一天。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抗美援朝,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
毛泽东越说语气越沉重,刘思齐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她心里嘀咕:这是怎么了?对了,朝鲜都停战了,志愿军快回国了,为何岸英没有寄回片言只语,难道他……她不敢往下想了,她心中飘浮的那片祥云,顿时被镶上一圈灰边儿。
回到家里,刘思齐陷入了沉思,如同困扰在噩梦中。她反复琢磨公公说过的话,左思右想心里总是不踏实,对岸英的思念和担心更让她难以承受。刘思齐又一次跑进中南海,鼓足勇气,用生硬的口气询问坐在沙发上看文件的毛泽东:
“爸爸,你告诉我,岸英到底怎么了,他为什么没有回来?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他已经有两年八个月零十八天没给我来信了,就是工作再忙也不能几年不写信呀!他是不是变心了?不爱我了?”
毛泽东把目光缩在眼眶里,不敢正视刘思齐。他被儿媳这一反常态的举动和一连串的问号怔住了,拿烟的手开始颤抖,手上的文件散落一地。
刘思齐一切都明白了,只觉得双腿瘫软,两眼发黑,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
“岸英已经牺牲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他继承了他妈妈的遗志!”一个苍老而悲怆的声音悠悠地传了过来,接着又传来一句,“我也是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的。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
这就是公公给思齐的回答。老人是在痛失爱子两年多以后,才极不情愿地把事实告诉儿媳的。
(待续中。。。)
转自解秘出兵朝鲜,武立金|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辑:远航。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