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享·悦读
在上期推送中,我们和大家分享了《论语·雍也》的中第五小节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论语·雍也》中第六小节的内容。
正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孔子对仲弓说:“耕牛生下的小牛有红色的毛角长得端正,人们不想用它作为祭品,但是山川中的神明难道会舍弃它吗?”
仲弓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过了,他是孔子的弟子冉雍,他的父亲曾经做过不好的事情,所以冉雍因此而非常自卑。这里的犁牛之子,实际上就是用来指代冉雍的。古代用来祭祀的牛和用来耕地的牛是不一样的,周代甚至专门设置了用来挑选祭祀用牛的官职,而且只有卿大夫以上的等级祭祀的时候才能用牛,其他的等级只能用羊或者猪等其他动物。能被选为祭品的牛,要长得“漂亮”,通体纯色不能有伤口,牛角还要长得好,不能歪斜,而用来耕地的则是随便的老黄牛,和祭品牛可谓云泥之别。
犁牛指代的就是冉雍的父亲,犁牛之子就是冉雍,就是说冉雍的家庭背景虽然并不好,但是对于山川神明,也就是统治者来说,他的才能是不能否认的,还是会给他合适的职位的。现在我们说很多聪明的父母生出了“熊孩子”,但是反过来,其实也有“熊父母”生出聪明的孩子的例子,冉雍就是其中之一。再往后就是汉代的卫青,他出身也是十分低微,只是长公主的一个家奴,而且他的父亲还经常打他,后来卫青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名将。如果把人生的成就换算成分数的话,家庭背景和个人努力就像是填空题和选择题一样,填空题分数不高,一样可以靠选择题来挽救,但就怕家庭背景不好,但是自己也不努力,那么最后肯定是没有办法交出完美的人生答卷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改变自己出身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就是高考,现在很多人鼓吹“读书无用”论,说到社会上闯荡要比在学校里学习重要得多。但是实际上学习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不会没有用,同样的条件下永远是高学历的人更加受欢迎。那些所谓中途辍学,靠其他方式发家致富的例子,无一例外都在混淆视听。就像比尔盖茨本人说过的那样,他能够辍学创业的原因是因为他考上了大学,如果一个人连大学都考不上的话,他是没有资格从大学辍学的。人们喜欢把高考比作人生的第一道门槛,因为通过它可以筛选掉很多人,比如每年那些记错时间和考场错过考试的人,比如那些上课不听讲不好好完成作业的人,比如那些不够细心忘记涂答题卡的人......如果连这些人生中最为微小的考验都通过不了的人,那么他走上社会,遇到更大的考验一样是束手无措的。学历不能证明什么,可是如果连学历都没有的话,你又能拿什么来证明自己呢?
高考考验的不只是学习的成绩,更是对于我们综合素质的一种测验,想要考出一个好的分数,不能光靠知识的积累,稳定的临场发挥离不开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考验的考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所以我们看到的高考状元其实很少有印象中的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反而很多都是独立自主的全能少年,分数只是对于他们能力的一种评价,即使不去参加考试,他们把这些品质用到别的地方一样可以做得很好。而那些逃避高考的人,除了少数一部分确实是在其他领域有天赋的人,大多数还是碌碌无为,因为认真、专注、细心、坚毅、乐观、冷静......这些品质在任何领域都是通用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去培养的。
不管家庭条件也好,自身的条件也好,这些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如果觉得自己的身材不好,就要努力去锻炼保持一个匀称的身材,如果觉得自己的口才的不好,就多读书多看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阅历。不能够自暴自弃,或者把失败的原因都怪罪给别人,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越努力的人才越幸运。
《论语》中一共分为20个章节,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分享《论语》的其他内容,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图文推送。
完
图片来源网络,文字均为原创
如有转载请注明,欢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