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CfGd985UDjeWJ9hFGcBtbs1PJggiamdyjV7vKXHkibzX1s9bxz44qiaMg/640?wx_fmt=png)
异域采风专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Z2QNThP2Rd7Vd8WmGbmQy9NAaibyDtXwtXibYWSxn0qWb1CpL65e4GoQ/640?wx_fmt=png)
最近,连续举办了两个中德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培训项目。德国老师Petra Girolstein在闭幕式上说,“这次我回去会想一想(外)祖父母的问题,因为培训督导中的每个案例里,祖父母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包括我自己也是跟祖母长大的。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未来(外)祖父母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考虑怎么把他们当作资源,而不是生活的干扰。同时,我们在这个话题上可以彼此学习,在彼此中找到资源。”
在本文中,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在子女与父母关系方面,我对于中国和德国差异的反思。
(一)
今天是多日连续奋战之后,难得的一个休息日。我的头有点痛,左耳时不时耳鸣,双眼涩涩的,感觉从内往外的累。
本想带老妈去泡温泉,或者看北京国庆夜景。但思量再三,我还是决定放弃这个主意。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我还是优先选择照顾自己吧。而且,显然,86岁的老妈把自己照顾得妥妥的,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活动安排,都相当有规律。相反,连日辛劳的我,其实今天的状态并不好,是需要好好照顾和休息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H904IibLvRuJ0ia3YDZnmgJSEUwtZ4WbaT7vJYa0wxwL0KPicFA0ia4YQw/640?wx_fmt=png)
唉,似乎这就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和习俗,总觉得照顾老人是子女最优先等级该做的,而不顾自己现实的状态和困难,也不管老人是否需要。我反问自己:是啊,我干嘛非要强求和难为自己呢?好像这么做,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让自己觉得自己尽到了儿女的责任,至于自己是否能做到、以及是否这确实是父母现在的需要,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好吧,现在的我,还真是越来越具备觉察和反省自己的能力了。觉察了、反省了,然后就可以产生改变了。
(二)
我想起昨晚,与中德班的德国老师Doris共进晚餐。她非常严肃认真地与我分享,她和其他德国老师对于中国家庭的一个共识性的看法: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对子女核心家庭的干涉过多,导致子女失去了对核心家庭事务做决定的权力和力量,祖辈与孙辈关系过于紧密并结盟形成子系统,让孩子的父母失去了管理孩子的权力和影响力。
在我说到以后准备办父母养育培训时,她说,你应该给(外)祖父母办培训班,教给他们如何不要过度干涉子女家庭的事务。我很惊讶,觉得这实在难以实现,祖父母怎么会愿意来参加这样的培训呢?我询问她,在这方面,德国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她说,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4x6jZoBgnwRlveQBOOiaicKTfR7JwfOA6G71kYJj3eQCljzpTXhN8pxw/640?wx_fmt=jpeg)
目前中国这么多老人住在子女家里帮子女带孩子,这在德国基本不存在。在德国,政府会有很多支持性的措施,帮助年轻夫妇解决带孩子的困难。而且,在德国,年轻夫妻也已经不习惯于让老人帮助带孩子了。他们认为,养育孩子就是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和权力。他们要求自己独立,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同时,他们也不肯把处理自己家庭事务的权力,包括如何养育孩子的权力交给别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
我分享道,我认为目前中国年轻父母难以做自己核心家庭的主背后,其实有“钱”这个因素在作怪。老人普遍更有钱,年轻夫妻在经济上依赖于老人,这也导致年轻夫妻腰杆难以直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听了我的话,Doris频频点头。她说是的,金钱代表着权力。花我的钱,当然就要听我的话。一位中国女性就曾经跟她倾诉困扰:住着公婆给买的房子,如果不听公婆的话,别说公婆不高兴,自己都觉得不应该。
(三)
Doris也提到,在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德国,其实当时情况与目前的中国比较相似。她曾经有段时间住在父母家里,她父亲就曾以开玩笑的方式告诉过她,“现在你把脚放在我的地盘、伸到我桌子下面了,你就得听我的。”她说,后来,随着德国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反叛传统,整个社会出现了新的浪潮。年轻人打造新世界,崇尚独立自主,不再肯依赖于父母。
她给我举例,她一个朋友的儿子,二十多岁,还在读硕士期间,结婚并有了孩子。那么,这对夫妻就要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保证日常生活能维持。我好奇地问,这种情况下,双方父母会资助他们吗?他们会接受资助吗?Doris说,在特别的节日、特殊的日子,父母会给一些资助,但这不会成为常规,成为年轻夫妻的依赖。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DtoMsE4xn4MVlaBvaXicpUaGib9ChbJOQRwhpfpFkabMMClLUYlp7MGA/640?wx_fmt=jpeg)
她很清楚地指出,在这点上,与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在中国,很多年轻夫妻会认为,双方父母有责任给予自己的核心家庭以经济上的支持。甚至于有些年轻人之所以决定不走入婚姻、不生养孩子,就是由于考虑到双方父母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限,不仅难以给到他们经济上的支持,而且父母未来的养老也是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一对相爱的年轻人由于双方家庭父母的经济因素而最终决定放弃了彼此的关系。
说到这里,Doris耸耸肩,一副完全难以理解的表情。在她看来,是否结婚、是否生养子女,原本是这对年轻人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在中国却掺杂了如此多原生家庭的经济因素在作怪?
她还提到一位女性心理咨询师的困扰。孩子学校距离她公婆的家,比她自己的家,近10分钟的路程。她想让孩子每天晚上回家住,但公婆不同意,坚持为了省10分钟的路程,要孩子住在公婆家。她丈夫与公婆观点一致,不支持她,她的主张无法实现。这位妈妈感觉很孤单,内心充满烦恼和痛苦。Doris说,这还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都做不了自己的主。可想而知,对于更多的普通女性而言,这会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四)
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说,“我认为,你和你的家庭在这方面与多数中国家庭很不一样,你的家庭是一个good model(好榜样),值得更多中国家庭效仿。”
我听了一愣,含笑反问,“你觉得怎么不一样?有哪些方面值得效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HFljytkcuZWctFNeiadksq8zxBzicyYVfFBDVKCG7j8lVM9lpicjI2l3A/640?wx_fmt=jpeg)
Doris眨着蓝色的大眼睛,很认真地与我分享,“你是一位很现代的女性,你自己很独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家庭事务上;你培养的儿子也很独立,表现为他肯为自己的人生而负起责任来;你的妈妈,给了你们小家庭很多支持和帮助,但同时,你没有给她机会起到干涉你们家庭事务的作用。你和你先生,作为家长,可以做自己家的主。像你们家这样的三代家庭模式,在中国是不常见的。所以,我认为你们家是先锋,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并学习。”
听Doris这么一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啊,三代同堂的日子并不容易,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知道。如何处理好母女关系,做孝敬老妈的女儿;如何保护好我逐渐长大的儿子,如何保护好我的核心三口之家,最小程度受到老妈的干扰、并最大限度得到老妈的支持;如何处理老妈与先生的关系,让我自己不受夹板气。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Q4A9Elo2B9CybmzD4Boqlr7XNIKoXOb8lVzjwgiarXdaOZNuPxfO3tg/640?wx_fmt=jpeg)
同时,我还要做好儿子的母亲、先生的妻子。其他的角色,更是数不胜数:好儿媳、好妹妹、好小姑子、好嫂子、好姑姑、好小姨、好员工、好医生、好老师、好领导、好下属......
活着,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兼顾自己多个角色与身份,平衡工作与生活,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幸运的是,在漫漫人生路上,我有机会去学习、反思和改变。如今孩子长大了,回头来看,并没有留下多少遗憾。
正如Doris所言,我也非常愿意与更多家庭分享我的经验与感悟,如果能对您有点启发和帮助,这将是多么令我愉快的一件事啊。
![](https://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GMEA8vvxgFGXlBuKlBYGsGMpJCYbdz93Xtz6hsukWCHkyogaXLscNTLNRvVQ8yvreo9y79DkAY8w/640?wx_fmt=gif)
END
关于异域采风专栏
此时,我在写“异域采风专栏”前言。脑海里浮现出很多画面:异域的美景、美食,我曾经接触过的人和经历过的事。同时,与很多外国人和海外华人交往的情景也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是在国内或国外因工作或者个人关系而接触到的。
这些与异域的人和事相关的经历,对我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让我成长为了一位独特的中国女性:兼具东方特质、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同时,作为一位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和一位母亲、女性,我又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去记录和解读这些经历。
我愿意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新专栏——异域采风专栏,与更多志同道合者分享我与异域相关人和事方面的经历和感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l65zIclnicjAFevGxun77fOjlN8bybaicw5IkA23dFSNPsc3CYYkibvqP9EFxjwhvBMQFaujtVL8ysqkJ9jH78icw/640?wx_fmt=jpeg)
《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辅导:呵护孩子心灵成长》
林 红 王成彪 著
专门为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老师们而书写
图文排版:范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