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昆明日报》系列报道(四):新老“云豹”都说 战时能与之交背

《昆明日报》系列报道(四):新老“云豹”都说 战时能与之交背

阅读量:3649975 2019-10-21





“有任务的时候只要有他在,心里就有底气。”现任云豹突击大队五中队中队长陆红洁说,在一次解救被劫持儿童的任务中,凌晨3点,风很大,邹路遥和另一名“老豹子”陈自勇从25楼绳降至23楼,破窗进入劫持者所在的房间,速度比在23楼正面破门的队友还快。技术硬、稳重、缜密,“云豹”的任何一名队友都愿意和邹路遥搭档,有他在,就有底气。

“命门”可以放心交给他
“云豹”现队员高昕2013年入队的时候,一进队就被拉去训练场地,他被邹路遥的狙击枪科目演练震撼了,“100米射击,队友两手托苹果,他一枪一个。”震撼他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云豹”队员对彼此的信任。
对一名特警而言,最危险的不是枪口对着的前方,而是后背。在任务中,能把自己的后背放心地交给队员去守护,这一举动的意义超过任何言语上的褒奖。
“云豹”现任队员李光华和邹路遥曾一起执行过一个抓捕任务,“我们的车还没停就听见枪响,大家下车先破门,他拿着盾牌第一个冲了进去,把我们都挡在他的盾牌背后。”李光华直言,后背就是特警的“命门”,他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后背交给邹路遥。“除了技术上的因素,还有平时交流沟通建立起来的信任。”
“云豹”不少队员都说,出任务的时候,有邹路遥在,心里就有底气。这份信任的基础,是过硬的技术。
邹路遥刚加入“云豹”时,在狙击方面显露出特长,队里有意培养。在许多人眼里,狙击手于不可能处求生机,一声枪响足以让任何一个男人肾上腺素飙升。可实际上狙击训练比任何事都枯燥。同为狙击手,郑洪涛清楚,“就是握枪在地上趴着,可能一个月都不会打一枪实弹。”
特警狙击讲究打击精准度,实战中,狙击手必须保持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状态,有“定力”是成为一个好狙击手的先决条件。狙击时,一丝微弱的气息变化都足以导致打击偏离目标。因此,眼、手、心,乃至每一丝肌肉、每一条神经都是高度紧绷。邹路遥趴在那里,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什么都做了。
郑洪涛说:“一般趴一会儿肩膀就开始酸疼了,我们一起训练时他最长趴过3个半小时。”这不是邹路遥的极限,在2008年的超市劫持人质事件中,邹路遥趴了足足5个小时,在门打开的瞬间隔着超市收银台击发,子弹穿过门缝击中劫匪。当时,劫匪手中的刀就抵在人质的颈动脉上,“定力”,不只是体力,更是心力!
有事就找邹路遥
特警支队一大队警员邓坤2009年加入“云豹”的时候,邹路遥是“云豹”的副大队长。邓坤担任“云豹”的内勤,他熟知各种装备的用途,出警的时候,根据任务调配好一切所需的武器,就像队内的“管家”一样,是出警队员的坚实后盾。邓坤和邹路遥一起出过不少任务,“有一次出任务比较危险,我清点好装备,杀伤性的、攻击性的、防护性的都带全了,他提了个醒,让我再带一个机器人窥视镜。”邓坤说,机器人窥视镜有对讲机那么大,一般用来排爆。小小的一个细节,让邓坤觉得副大队长不仅技术过硬,心思还很细腻,有他在,很放心。 
邹路遥对待队友的细腻,不止于工作。
2017年,郑洪涛和邹路遥一起参与抓捕越狱逃犯,搜山过程中,郑洪涛的肠胃炎犯了,休息的间隙,他躺在河边的空地上睡着了。没一会儿,他就被邹路遥叫醒了,“别睡了,河边湿气大,容易感冒。”再往后,增援部队进来,共同展开搜捕。知道这个消息后,邹路遥给郑洪涛找来药品救急。“他说小队伍没有医务兵,但是大部队里肯定有。”在那种紧张慌乱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清晰的逻辑,这一点让郑洪涛很佩服。
云豹突击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张君臣与邹路遥一起练枪八九年,两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许多交集。
有一年,张君臣被选调去省外参加培训,他接到一中队一名辅警的电话,这名队员的妻子患有抑郁症,这位已临近预产期的准妈妈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握着水果刀不肯松手。张君臣人在外地心急如焚,他想到了邹路遥。晚上11点多,正在休假的邹路遥接到电话后,马上带着妻子从南到北穿越昆明城赶到这名队员家里,夫妻二人轮番上阵,终于化解了这场危机。第二天凌晨1点,张君臣接到邹路遥的电话,“没事了,已经解决了。”他的心里有了谱,只要有事,找邹路遥,准没错。
请为邹路遥点赞

根据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关于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学习宣传活动的有关安排,通过各地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展示和内部审核,9月23日,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发布公告,对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名单予以公示。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五大队大队长邹路遥入围候选名单。
目前,邹路遥先进事迹正在各大平台展播,请为他点赞!






来源丨昆明日报
发布丨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政工室
编辑丨赫本  太延琪
校验 | 魏启刚
审核丨林佳琼
长按二维码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