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江南人家,
美不胜收。
而更为可贵的,
其实在于精神内涵之美。
无锡惠山祠堂群、
黄山歙县棠樾牌坊群、
泰州王氏宗祠……
千百年的家风传承,
凝固在古建筑的一石一木一砖一瓦之间。
10月28日至31日,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将在无锡举办。
论坛开幕前,
“家在江南”主题采访走进长三角多地,
寻味江南文脉书香门第的魅力。
无锡惠山祠堂群
无锡有一方“中国印”
——惠山祠堂群。
华孝子祠、陆宣公祠、范文正公祠……
0.3平方公里范围内,
保存着118处较完整的古代祠堂及遗迹,
纪念着77个姓氏的先贤。
纵跨一千多年历史,
讲述着一个个正能量故事:
他们或心怀天下,或清廉自持,或忠孝节义……
每一处祠堂打开,
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中一座祠堂里,
供奉着一尊塑像——
满脸沟壑的老者,
却梳着孩童一般的双髻。
这就是著名的华孝子祠,
祀东晋孝子华宝。
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父亲去打仗,
与儿子约定:
“等我回来,给你行冠礼。”
然而,父亲战死沙场,
儿子为了与父亲的约定,
一生未行冠礼,
70岁依旧扎着儿童的发髻。
黄山歙县棠樾牌坊群
从无锡驱车数百公里,
抵达安徽黄山市歙县的棠樾村,
这里有一处壮观的牌坊群。
在鲍家祠堂边,远远望去,
七座牌坊连成一片,气势恢宏。
游罢黄山看牌坊,
才算真正到皖南。
鲍象贤尚书坊、
鲍逢昌孝子坊、
鲍文渊妻节孝坊、
鲍淑芳父子义行坊、
慈孝里坊……
鲍氏家族的七座牌坊,
与惠山祠堂群一样,
诉说着一个个忠孝节义的故事。
在古代,建造牌坊必须经过皇帝下旨,
这是极高的荣誉。
而标示“御制”字样的牌坊,
由国库出资建造,
代表着牌坊中的最高荣誉。
鲍家牌坊中,
慈孝里坊就是明永乐皇帝御制。
宋代德祐年间,
鲍宗岩被叛将抓获,
躲在草丛中的儿子鲍寿孙跳出来,
希望代父亲死,
而鲍宗岩则宁愿自己赴死。
生死面前,父慈子孝。
“恩荣”是仅次于“御制”的第二等级,
由地方出资建造。
鲍象贤尚书坊就是一座恩荣牌坊,
初建于明天启二年,
上书“赠工部尚书鲍象贤”,
表彰他在云南平叛、两广击退倭寇中的大功。
泰州姜堰王氏宗祠
位于泰州姜堰的王氏宗祠,
是一处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建筑。
院内坐落着一尊铜像,
塑造了一位手执书卷的明代大儒。
他是泰州学派巨擘王栋,
这里曾是他的旧居,
也是泰州学派的重要讲学场所。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族弟,
而王艮的次子王襞也是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
泰州学派,
正是因这父子兄弟三人而得名,
对中国思想文化史影响深远。
“百姓日用即为道”的思想,
肯定了人的物质欲望,
批判了当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
这样一个有着进步思想“基因”的家族,
也继承着传统的家规家训。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这是“王氏宗祠六规训”。
大家说法
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今天我们看华孝子祠,可能会觉得,这种孝有点过分了。但实际上,在民族传承过程中,家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淘汰掉一些不完美的东西,但尊老爱幼、讲究孝悌的优良传统,是不会过时的。 祠堂里纪念的人,是大家共同的崇拜,代表着共同的价值观。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徐元生:
华孝子祠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孝,更可以说是忠孝两全,父亲是为国家去打仗,牺牲了,这是忠。而华宝为了与父亲之间的承诺,一生未冠,既是“孝”,也是“信”。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王习胜:
牌坊,是程朱理学中忠孝节义的体现。今天,我们看牌坊,看程朱理学,要从历史的角度看,从当代需要的角度看。发扬传统文化,不是照搬,而是吸收其精华。比如,家规家训家教,也是当代社会需要的。我们需要一个精神家园。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文 见习记者 刘畅/摄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
联合推出“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
↓↓↓
长按即可关注
含情脉脉 不如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