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太疯狂了!熊孩子八天刷掉近十万,全花在了……家人几乎崩溃!

太疯狂了!熊孩子八天刷掉近十万,全花在了……家人几乎崩溃!

阅读量:3667872 2019-10-22



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
扬帆APP

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儿。最近,扬州市区的夏女士(化名)反映,她13岁的儿子小猛(化名)迷上了手机游戏,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竟然在游戏上花费了近十万元,这几乎是他们家一年的收入,一家人为此是又气又急! 

八天花了近十万!
记者赶到时,夏女士正呆坐在家门前的水泥地上,翻看着一沓银行卡交易记录。10月15日,夏女士突然接到快递公司的电话,通知她来取件。夏女士说,她从来没网购过,拆开一看,快递里面是一个游戏键盘,当时就心生疑虑!
夏女士一查账,短短8天时间,她的两张银行卡共计消费了9万6千元,除了储蓄卡里面的29000多块钱外,信用卡也被透支了67000元,全部被儿子用在了打游戏上!夏女士告诉记者,儿子承认是他花的,从9月30日到10月7日在家打游戏用掉的。小猛的爸爸黄师傅说,当时心里非常生气,到家就打了儿子两顿。

疯狂充值游戏
夏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从外地来扬州,在农贸市场杀鹅谋生。国庆假期,夏女士夫妻俩起早贪黑地杀鹅,为方便联系小猛,便留了部手机在家里。谁知,小猛在手机上下载了几款游戏。小猛说,妈妈的手机支付宝上没有设置密码,他便自己设置了一个支付密码,王者荣耀买皮肤,穿越火线买枪,荒野行动买装备,在抖音上花了1万6打赏礼物、飞机给一些直播游戏的主播,主播会跟他说“谢谢大哥”,让他很满足!直到显示卡上余额不足,他才停下来。
    

夏女士粗略统计,小猛在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等4款游戏中总共花了近7万元,打赏抖音游戏主播花了1万6,另外还有两款其他公司的游戏,花了近1万元。小猛自己也感到很后悔,后悔当时一下子充了那么多钱。夏女士说,现在最着急的是能否把这些钱追回来,一年苦到头的钱,让孩子一个星期就给败完了。  
短短八天,小猛就在游戏上花了近10万元,把夏女士夫妻俩给气得是茶饭不思啊,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未成年,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这笔钱还能追回来吗?
 

充值容易退钱难
黄师傅承认,这件事家长监护不力,他们有责任,但他认为,网络平台也有失察之处。记者了解到,小猛在“腾讯”的相关消费,是通过购买“天猫”商家代售的Q币来实现的。Q币,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对此,“天猫”客服表示,虚拟货币不好退。天猫客服说,这就像话费一样,只要付了会立即到帐,这种虚拟的东西一旦到帐,是退不了的。
    

未成年人用Q币在游戏中消费,腾讯公司有没有解决方案呢?记者拨打“腾讯”客服热线后,对方发来短信: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针对小猛在抖音平台打赏游戏主播的1万6千元,记者联系上其中一位主播。这位抖音游戏主播说,可以直接联系平台官方,官方如果证实是未成年人消费,可以给予全额退款。至于小猛在另外两家公司游戏中的消费,对方客服也要求上传未成年人消费的证明。目前,小猛的父母已分别提交相关材料,在等待回复。
    

面对形形色色的网游,未成年人往往经受不住诱惑,而现在移动支付又非常便捷,“熊孩子”在网游上重金消费的情况,已是屡屡发生。对此,究竟该如何加强防控呢?
    

无独有偶,去年也是国庆黄金周,扬州市民王女士(化名)12岁的儿子小杰(化名),两个小时就在腾讯手机游戏上花了6000元。法律界人士认为,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网游平台进行大额交易需要得到监护人追认,否则可认定是无效行为。江苏擎天柱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云根说,如果经营平台没有证据证明未成年人消费是经过监护人或者代理人的同意,就应当返还未成年人支付的款项,如果是涉及到虚拟货币,提供虚拟货币的一方和游戏经营方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共同返还充值款。
防控不力
据了解,为规范未成年人上网,2017年5月,文化部要求网络运营商对游戏用户实名注册,同时对未成年人上网设置关卡,对游戏时长、消费等加以限制。然而,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缺乏约束力,未成年人即便看到了未成年人谨慎充值的提醒,也权当看不见。
专家建议,对于一些容易上网成瘾的游戏,商家必须设置门槛,限制未成人玩乐和消费,尤其消费必须有家长的认证,更关键的是,还要强化法律的制约,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江苏擎天柱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云根说,通过立法的手段,倒逼经营平台预防未成年人进行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外的民事行为,包括充值消费等,减少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的损失。
    
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
眼下,乌镇正在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重点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相关专家表示,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已初成体系,酝酿多年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今年有望出台。
再完备的法律也有赖于实施。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的今天,要想杜绝“熊孩子”重金玩网游,从技术上来说,应该不难,这方面,互联网企业必须负起责任来!
同时,
学校也应当加强教育引导,
家长则是第一责任人。
保护未成年人,各方都不能缺位!
做好下面几点,
防止“熊孩子”乱刷卡。
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手机密码与付款密码
要想避免自己遭到金钱损失,家长就要做好防备,不要给孩子随便花钱的机会。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手机密码与付款密码,要告诉孩子这是爸爸妈妈的隐私,也要告诉孩子不可以乱花钱。父母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孩子玩手机成瘾,让孩子远离手机。
不要在孩子的手机上绑定自己常用的银行卡
如果家长给孩子准备了自己的手机,允许孩子自己在网络上购物,那么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的手机上绑定自己的常用银行卡,要保证银行卡中的余额适度,既可以满足孩子日常的花销需求,又不会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挣钱是不容易的,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不能乱花钱,更不能虚荣拜金,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零花钱制度,比如孩子每周劳动多长时间就可以获得多少零花钱,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零花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节约用钱。家长也不可以乱花钱,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更多内容请收看扬州电视台1套每天21点30分播出的《关注》节目。

谢绝转载,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编辑授权!谢谢!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更多新闻
暖新闻丨照顾瘫痪小叔子半个世纪,她用大爱诠释“长嫂如母”!小客车超员改型,在扬州高速入口被逮着了!提醒!扬州市区一站台调整!13路、1002路公交增加站台!
来源:关注、新时代养育
新媒体责任编辑:孔秋婷
此事你怎么看?
点亮下方的“
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