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阅读量:3674446
2019-10-22
最近一个星期都在阅读沈家宏教授写的《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这边书最初是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盲找的,一开始看到的时候被书的名字吸引了,初步翻阅了一下目录觉得还不错,于是就借回来细细品味了。
大概是与自己现在的研究方向有关,觉得这本书对一个要研究家庭、婚姻、孩子的初步学习者来说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书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描写了很多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们却往往会忽略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是很简单的就事论事,结果带来了更大的问题。
原生家庭是什么呢?原生家庭指的是在个体还未成年之前或是还未建立自己的独立家庭时所生活的家庭。一般来说,原生家庭由父亲、母亲、一个或多个孩子共同组成。沈家宏教授的《原生家庭》从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排行、离异单亲、再婚家庭、父母的养育方式、传统文化等等多个角度探讨家庭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影响,由此希望可以通过控制某些因素来帮助家庭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问题,提高家庭潜能,使家庭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由于自己生活在一个不怎么幸福的原生家庭,所以在没有对家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之前,我善于把自己的很多问题、习惯归结于自己不可原谅的错误,而不会去寻找这些问题和习惯最初是怎么产生的,我该怎么去解决它,更多的是选择去逃避。在很多时候对家庭对父母失望的时候觉得家庭更像是一种束缚,责怪家庭没有给我提供比别人更好的生活条件,责怪自己的父母并不像别人的父母一样相敬如宾,慢慢的内心积怨想要去逃离家庭。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写的有关张韶涵和她的原生家庭的故事,好像明星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张韶涵的原生家庭给她带来巨大的伤害,也使得她一度事业跌落谷底。原生家庭对她来说是她不可缝合的伤口,于是她选择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也揭示了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故事的最后是与原生家庭的和解。
历史从古至今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团体。很多人提到“原生家庭”就会想到它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或是伤害。但是其实原生家庭里的父亲、母亲也曾经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他们曾经的家庭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他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而如今他们也是第一次作为爸爸妈妈。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父亲和母亲,当然也不会有完美的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像一张白纸,父亲母亲可以把我们绘画成他们想要的任何模样,但是你得知道的是,父亲母亲并不总是梵高,他们不是总能绘画出完美的图画,他们在下笔的时刻也会受到诸多来自各方面的潜在影响。想通了这一点,也许我么就更能放下对原生家庭的怨恨,来静心探讨家庭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的了。
沈家宏教授首先从个体出生的方式:顺产、剖腹产、堕胎、流产等分析孩子脱离母体来到世界对孩子未来应对压力的影响。顺产的孩子经过产道的挤压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对压力和痛苦的 承受能力会比剖腹产的孩子强。而堕胎和流产可能会对夫妻关系带来创伤,严重的可能导致分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对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孩子来到世界上也会面临多种情况,包括弃养、收养、寄养等。没有陪伴在父母双亲身边长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价值感会有所下降,孩子内心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可爱所以父母才抛弃或者把自己交给别人抚养。当孩子成长过程中要面临人生的多个丧失阶段:生理断乳、心理断乳、离开父母上学,转学搬家等等,这些阶段面临的转变都会对孩子未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孩子在家庭中的排行和父母对孩子年龄排行和性别排行的反应以及父母观念中的“重男轻女”等会对孩子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产生影响。父母夫妻关系的处理会极大的影响孩子未来对异性和婚姻的认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旁人会根据孩子的未来去评价父母。就是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人直接决定了父母在外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地位。但事实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往往决定了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多数家庭不幸福、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身上会有种异于常人的极端性格,会有难以想象的自卑或是过分自信,对异性对婚姻没有很好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等等。
个体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原生家庭》告诉我们在面对案主的问题时,我们不能抛弃案主的家庭和周边环境空谈案主的问题,而应该从家庭等多个方面找出案主问题产生的根源。帮助案主的家庭进行治疗,找到家庭的支持系统,这对案主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作用。
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与原生家庭有关,家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也是与个体联系最紧密影响最大的系统。因此对家庭的研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