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胡慎之
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最终的命运人各有异,人生也是千差万别。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的一生?
是什么因素在这中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人生秘密”?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纪录片导演迈克尔·艾普特用了50年的时间,跟拍14个小孩的成长,每隔7年采访拍摄一次,直到他们56岁,拍出了一部轰动世界的记录片《人生七年》。

片中的14名儿童均来自不同的背景阶层,他们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类命运样本,50年沧海桑田,他们迎来了迥然不同的生活——
那些7岁就每天读着《金融报》、《观察家报》,在私立学校上学的出身上流社会的孩子,后来成了社会精英,生活优裕,生活得如鱼得水,发光发亮;
而那些出身贫寒或来自孤儿院,每天只想不被罚站、不挨饿,甚至连“大学都不知道是所谓何物”的孩子,最终大多都选择了很早就放弃了学业。
要么拿着很低的薪水,早早结婚,生好几个小孩。
要么多次失业,靠领残障救济金生活,过着底层人的生活,甚至还有一个成为了流浪汉。
流浪汉几乎从未谈及自己的原生家庭,在一生中渴望有自己的家庭,但始终没有实现。
他不敢有自己的孩子,怕孩子遗传到自己的不快乐。

唯有一个人通过努力学习,从乡村小孩变成了牛津学者。
“寒门难再出贵子”,现实的残酷叫无数人心寒,很多人叫嚣着阶层固化和优质资源的掠夺,也有人看到了教育的价值。
但作为亲子关系研究者,我看到的是忠诚,是家庭中下一代对上一代命运的忠诚,也可以说是命运的复制。
· 01 ·
你对父母的忠诚
让你正在复制父母的命运
忠诚存在于每个家庭,子女对父母通常都是忠诚的。
我们经常在无意识中形成对父母权威的忠诚,比如在小的时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被父母所抛弃,一句“妈妈不要你了”成为了多少孩子的童年阴影。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恐惧,很多小孩会不自觉对父母表现出认同、服从和忠诚,当然,这里面也有爱。
我们对父母的这种对忠诚,常常导致我们无意当中去复制父母的很多东西,包括命运。
过去我曾有过这样一个心理个案,我的咨询对象是位中年男士,他打过工,尝试过很多工作,到后来多次创业,但每次都是遇到一个的困难,他就放弃了。
四十多岁了还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他跟我谈话的时候,把这一切都归因于命不好。
小时候,父亲就总是骂他笨、没出息,虽然他经常下决心,要干出点名堂,证明给爸爸看,可是内心却认可了自己很笨的这种评价,每次创业遇到大的挑战,感觉熬不下去的时候,浮现在他眼前的,都不是成功的场景。
父亲的嘲笑的质疑总是挥之不去,他就会开始自我怀疑,对可能到来的失败的害怕,每次都让他提前放弃。
让他一直处于失败和贫穷之中的,并不是他真的能力有问题,而是他对父亲的忠诚。
父亲说他没出息,他的潜意识就让他用行为来证明自己是没出息的。

实际上,很多人都会在自己完全觉察不到的情况下,通过呈现和父母相同的命运,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忠诚。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和父母深深地连结在一起,才没有背叛父母。
所以,父母所表现的权威和沉重的爱,会让孩子无意识形成绝对服从,这样的服从很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而一个人只要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之下,就翻开了悲剧命运的第一页。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痛苦将会不断地延续。
· 02 ·
有一种遗传病
叫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
我还有一个来访者,她的命运跨越了三代的忠诚,代代厮杀仿佛成为了她家不可抗拒的命运。
她因为离不开抛弃自己的人,哪怕对方是渣,她仍然无法控制地讨好对方,力所能及地满足对方。
在后来的咨询中,我了解到她的母亲是一位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在她只有2个月大的时候就把她送到日托机构。
这使得她在一种被漠视的、弱依恋的家庭关系中长大,情感上的需要不能被及时满足,内心很虚空,价值感很低,安全感很低,因此长大后会有一种离开了别人就不能活的感受。
而她的妈妈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她妈妈认为别人的需要比自己更重要,领导或其他人的要求比自己孩子的需要更重要。
而她的妈妈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并非偶然。

往前追溯,我发现其实来访者的外婆是旧社会的童养媳,在当时身份卑微,被原生家庭所抛弃,成为婆家服务的工具。
外婆以这种身份下生存下来,唯有不停劳作付出,才能得到安全感,才有可能被接纳。
所以,妈妈忠诚于外婆的价值观,我的这位来访者也认可了妈妈,也认为给别人提供价值比自己的尊严,比自己的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可以说,在这个案例里,三代人的命运有惊人的相似,其实里面看不见的原因,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忠诚。
换言之,当你过得不开心或遇到很多问题,抱怨这一切都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的,有可能你真的是有道理的,因为你真的很难不忠诚于你的家庭。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揪着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放,伤害也只会继续发挥无意义的消极作用。
好在成年之后的我们,有能力重新学习和家人和解,疗愈自己、填补心理空缺、阻断这样的阴影对自己的下一代的命运。

· 03 ·
如何避免原生家庭的
悲剧命运复制到下一代?
由于忠诚的存在,所以当父母与别人、或者夫妻之间发生争吵,孩子内心会非常彷徨,纠结,很痛苦。
而偏偏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站队,还有不少爸妈会忍不住将愤怒以及受到对待的模式转移加注到孩子身上,受伤的总是孩子。
举例来说,如果妈妈和爸爸吵架,妈妈比较强势,妈妈骂爸爸,女儿就会很难过。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性别分化,那就是女儿的心中有忠诚于异性父母的本能,是小女孩要长成女性的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女儿也是爱妈妈的,而且她必然会认同强者,在这里妈妈又是强者,所以这个时候既同情爸爸,又想忠诚于妈妈,左右为难。
当孩子处于这种撕裂的心理状态时,孩子的世界就会陷入恐惧。所以,当我们身在家庭关系的黑洞中,一旦发生冲突,切忌让孩子站队。
因为孩子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尊重和爱,才会充满自信心和安全感。
优秀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懂得在家庭中营造良好气氛,并且用高情商处理家庭关系。
让我们不再以“爱”的名义互相伤害,认识自己,接纳彼此,跳出悲剧命运的重复。
如果你也认同,请给我点个“在看”吧。

说明:挑选优质文章,与大家共同学习。重在分享,尊重原创。
1.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2. 所有转载均标明原始出处与原作者,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始出处和原作者,则默认“来自网络”。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是否担心孩子有以下情况

我们这个假期有专门为了孩子和家长设立的井妈说爱体验课及青少年训练营,体验课只需两天时间,井老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让家长了解认识自己在亲子关系问题中的根源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法!
拥有最接地气的亲子教育,两性相处方式。发布线下活动,挑选优质好文,不管你是谁,关注我准没错,愿咱们在亲子教育、两性关系、心灵成长路上共同进步!
扫码添加助教微信,备注所在城市+名字,即可免费领取一节价值68元的井教授语音微课堂!并可免费进入智慧父母学习群,和爱学习的家长们一起交流亲子、婚姻生活中的困惑与收获!

《井妈说爱》快乐心理学--我们有别于传统心理学,是研究人为什么快乐、为什么有钱、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能活得积极充满正能量!想活好,不是去学习研究怎样避免问题,因为问题无数多,避得了一种避不了其他!而是要来咱们的快乐心理学课堂,学习怎样活得好,怎样积极、成功、快乐、充满正能量!
咨询电话 152548191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