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玩车拿了全国第四的南理工团队,了解一下?

玩车拿了全国第四的南理工团队,了解一下?

阅读量:3675677 2019-10-22


中国大学生赛车人玩在“中国FSC”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中国FSC”)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各参赛车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能够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的比赛。
2019年10月12日,第十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于湖北襄阳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比赛上,南京理工大学NUT车队克服重重苦难,从全国6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国第四、总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我校学子在该项赛事上获得过的最好成绩。
NUT车队成立于2010年5月,是南京理工大学第一个以赛车为中心的社团,也是全国较早成立的高校车队。车队为参加每年一次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而展开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工作。车队传承N-natural(自然),U-unity(团结),T-trust(信任)的车队精神,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到今天。
战绩(滑动阅览)
2011年
8字环绕:第18名,高速避障:第15名,耐久比赛:第14名,燃油项目:第18名,总成绩:第24名
2012年
成本报告:第6名,耐久比赛:第15名,燃油项目:第15名,总成绩:第19名
2013年
8字环绕:第17名,高速避障:第24名
2014年
成本报告:第7名,直线加速:第16名,高速避障:第18名
2015年
营销报告:第12名,“勇哥缘梦”新闻奖,“勇哥缘梦”优秀撰稿人奖
2016年
耐久比赛:第9名,高速避障:第10名,8字环绕:第12名,总成绩:第16名(二等奖第一名)
2017年
直线加速:并列第一,成本报告:第20名,高速避障:第24名,营销报告:第35名,总成绩:全国三等奖
2018年
营销报告:第6名,高速避障:第11名,8字绕环:第13名,耐久比赛:第13名,直线加速:第20名,总成绩:第11名(全国二等奖)
2019年
直线加速:第3名,八字环绕:第5名,高速避障:第10名,耐久赛:第10名,成本:第38名,营销:第41名,设计:第16名,总成绩:第4名
备赛
2019年,车队以队史最快的进度,把握了时间的先机,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早早的换届之后,车队明确了大致的改进方向,做了每个组的预算,之后就开始进行零件的设计。
3月底车队完成了2019款赛车的设计,5月上旬出好图纸。5月中旬开始在加工室里加工,甚至整个暑假队员都留校准备赛车后续的加工组装工作。最终在7月31号新车落地跑动,开始进行每周的练车和试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零部件出现问题,甚至是断裂要重新加工,重新改设计。期间团队中总免不了摩擦,有时是设计理念的冲突,或求稳,或求险胜,有时是长期熬夜和失败的打击后的情绪崩溃,无论怎样,最后大家都会努力找到折中方案,调整好状态,依然向共同的目标努力。

在新车落地之前,现在大二的新车手刘今先是在模拟器上练习驾驶,熟练后,用去年的赛车进行一些测试,以熟悉大学生方程式驾驶的模式。过程中,车手要根据自己的驾驶体验,给予团队反馈,尽可能的提高车的性能。

8月10号新车完全装好,开始进行涂装工作,并且继续排查车的问题并加以解决。9月27号新车发布会后做赛前准备。在赛前准备过程中,NUT车队仍然是一刻也不放松,尤其是刘今,不断地进行训练、反馈,渐渐地不再需要学长学姐的指导,心境也从刚开车的激动害怕向沉着冷静转变。
10月1日晚,先锋队提前抵达襄阳,开始进行为期6天的适应场地、调试赛车。六天内时有突发状况。裂轮辋、换轮辋、断吊耳使得当时的队员都胆战心惊,但队员们并未消极怠事,而是不断地进行测试、修整。
参赛

无论是车检、答辩,还是动态赛,FSC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很严格。10月9日开始的车检,是全部车队最为担忧的项目,车检不过关意味着一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一炬。
直线加速比赛前的车检中,距离比赛开始仅剩两个小时,却还有最后一项动态没有过。而问题又一直查不出来,最后发现是新加工的零件为了提高强度而少加工了一部分导致意外的干涉,好在最后通过,顺利参赛。
在天气变换不定的情况下,NUT队员选择了雨地胎进行测试,但当比赛正式开始时地面已经不再湿滑,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靠着雨地胎取得了直线加速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

10月11日早晨,为防止天气不定带来的雨水影响,NUT选择八字环绕与高速避障项目同时进行。事实证明判断正确,当日下午开始下雨。最终两个项目均跑出了最好成绩,高速避障更是首次进入TOP10,获得第二天与其他强队同时发车的机会。
然而赛车比赛中难免意外插曲,在高速避障比赛中,考虑排位问题,车手想要逼近车的极限,导致甩尾失控。事后队员们回忆道,那一刻只是希望车手一切平安。

尽管出现如此多的不稳定因素,NUT依然靠着稳中求进的战略和沉浸式的比赛方式,最终斩获得了全国第四。

团结,坚持,刻苦
团结
在新车落地之前,赛车的许多部分是由不同的组去做的,有时候某一组改动了某个部分,很可能其余的组都要跟着改动。这时候,成员之间及时沟通,解决问题。车队成员是一个整体,虽然各部门分工不同,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是想完成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车手与造车团队之间也是一种互相适应的关系,车手在适应赛车的过程中,要给与团队一些意见。车队也会尽量提高车的性能,给予车手保障。
坚持
一年左右的设计、制造、练习时间里,车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队员们的坚守与攻关保证了整个过程得以完成。前期,赛车的设计过程中因为仿真的精度并没有那么高,有些时候很难知道某个零件设计出来之后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筛选方案的时候就要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仿真校核工作。
据队长支昊星介绍,在今年出车较早的情况下,车队大概练习了10多次。练习的次数多了,暴露的问题也多,车队对于每次遇到的问题不停地修改。有时候可能一次的练习问题并不能暴露,对于每一个潜在问题都要坚持不懈地去发现并解决。

刻苦车队的经费并不算充裕,分配到各个组上,每个组都是尽可能用最少的经费做最好的效果,赛车制造过程中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由车队成员自己完成。暑假中,仍有队员留在学校,在赛车的加工装配工作。去加工点取配件,检验每个部件的精度、强度,不停地进行测试。
比赛中,在阴雨天气下,队员们也没有一个掉队。挤不下人的帐篷里,蹲在地上吃饭,躺在地上睡觉,却依然保证了整个过程中赛车的良好状态,顺利的完成了比赛。

收获
今年研三的陈纪韬已经在车队呆了7年了。他说自己从未想过退出,的确有很多困难的时期,但当他默默坚持下来之后,他对这个集体、对赛车有了更多的热情和激情。多年过去,车队的经历已经成了他大学生活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里,他收获了各种兄弟情义,各种荣誉,各种技术与知识,各种争吵与讨论的鲜活记忆。
车辆工程专业的周岩是车队的技术总监,车队的工作和他的专业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这里他学习到了老师上课可能不会讲到的知识,学习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该如何运用。对于以后打算一直从事相关研究的他来说,这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今年大二的莫佳宁是车队悬架转向组的一员。初入大学时她什么社团都没有加,等到车队比赛结束招新时她如愿加入车队。一年之后,对于大学生活,她说自己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但是她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在车队呆下去,好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好好带刚来的新人,让车队更好地传承。

与众多优秀的南理工人一样追求梦想的人都有着美好的未来
策划丨新媒体研究会采访丨何婧靓
文字丨何婧靓 莫佳宁 受访者等
图片丨受访者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