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口述校史 | “铮铮铁骨水利人 一腔热血献青春” ——我校校友陆承吉的事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口述校史 | “铮铮铁骨水利人 一腔热血献青春” ——我校校友陆承吉的事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阅读量:3676461 2019-10-22


点击"河海大学档案馆"关注我们

2019年10月17日,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优秀作品——“铮铮铁骨水利人 一腔热血献青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视频讲述的是我校校友陆承吉的事迹。


2019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优秀作品—河海大学校友陆承吉视频

2019年,教育部关工委举办“述五老事迹,传五老精神”——“读懂中国”活动,向各大高校征集关于五老的征文。在校关工委指导下,档案馆和公管院组织相关老师和同学,立足口述采访陆承吉的真实故事,编写了《铮铮铁骨水利人 一腔热血献青春》一文,并制作了视频,得到教育部关工委高度肯定。
2018年4月,在华水河川系1968届校友聚会上,档案馆口述校史工作小组初次采访了陆承吉,他分享了自己1968年毕业后积极要求去云南边陲红河州参加绿水河水电站的建设,在鲁布革开展“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工程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在小浪底多次与国际外包商谈判并解决合同纠纷等人生经历。


档案馆口述校史小组初次采访陆承吉
2018年7月,档案馆口述校史工作小组赴云南开展河海校友参建云南水电建设的口述专题活动,采访对象包括陆承吉和其他相关校友。沿着他们曾经的足迹,我们来到绿水河、鲁布革和以礼河等水电站,聆听、记录河海校友们为云南水电建设做出的贡献。我们一路采访、一路报道,得到了校关工委和教育部关工委的关注。

档案馆口述校史小组在云南采访陆承吉
河海校友与口述校史小组师生在绿水河水电站合影
附:铮铮铁骨水利人 一腔热血献青春
他是大学毕业就投身“三线建设”的水利开拓者,他是在鲁布革创造“鲁布革冲击”的水利奋斗者,他是在小浪底筑就“世纪工程”的水利奉献者。
从默默无闻的绿水河边陲小镇,到举世瞩目的首个国际招标水电站鲁布革,再到小浪底这样的国家大型水利枢纽……他把青春盛开在水利建设的多彩天地里,把汗水滴洒在江河湖海的汪洋磅礴中。
他,就是河海大学兼职教授、68级校友陆承吉。
1968年,刚刚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的陆承吉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边陲,在人迹罕至的荒地,跋山涉水、挥镐抡锤,用青春和汗水构筑起一个个水电传奇。
辗转火车、汽车,经过5天星夜兼程,初到绿水的陆承吉住草棚、睡板床、吃枯菜,依靠斗车、三角钯、撮箕等原始工具,用风钻钻岩石,用三角钯装满箩筐出渣,满腔热情投身于绿水河水电站的建设。他心怀使命,把生命置之身外,他的半截食指永远留在了绿水河,有一次还差点被埋在落石里。
从绿水河开始,他辗转一个又一个水电站,钻孔、放炮、开山、建坝、打洞,毫无怨言地奋斗在第一线,30多个春秋里,少年成暮年,青丝成白发。
1981年,国家重点工程鲁布革水电站上马,它是新中国第一座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国际招标的水电工程,是新中国水电建设国际化的标志性工程。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陆承吉成为“救火队长”,哪里有困难了就找他,哪里卡壳了就喊他。那几年里,他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把所有工作岗位都干了一遍。因为过于投入,他和妻子遗憾地失去了第一个孩子。
鲁布革的成功经验受到国家高度肯定,从此,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工程管理制度开始全面推广。  
1991年,治理黄河的关键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上马。工程建设初期,外国承包商借口前期支护不良、隘洞塌方而提出高额索赔并要推迟一年工期,工程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陆承吉率先以十四局名义向水利部和业主单位提交请战书并立下军令状,和三家工程局组成“OTFF”联营体,兼任董事长并亲临一线指挥“作战”,最终清除各种困难,有理有节地和外方合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陆承吉还开展了索赔和反索赔的艰巨斗争,使得外方的“高额索赔”国际仲裁最终均以我方主导方式,友好谈判和平解决,维护了国家利益。
“乘辇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绩”。陆承吉用他的铮铮铁骨践行着水利人的使命与担当,用他的一腔热血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他的一生,是属于水利的一生,是见证新中国水利事业伟大成就的一生!

中国水利部报道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全文”
中国水利网报道
工作交流 | 河海大学关工委开展口述校史系列采访活动
教育部关工委的报道

—END—
文字:吴亚萍 刘 顺
图片:刘 顺 周佳华
编辑:常 成
审核:王 玲 叶鸿蔚


忆往事 述河海
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校史小组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