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学术会议获奖论文摘要(三)

“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学术会议获奖论文摘要(三)

阅读量:3676479 2019-10-22



击蓝字 关注我们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的机遇、挑战、路径”学术会议,于9月22号在河海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江苏省内的社会团体、高校、科研院所等400多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参加会议。会议安排了六场分论坛,分别围绕医养结合与健康老龄社会、养老服务业、健康养老、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养老、养老政策与社会支持以及社区、性别与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开展研究与探讨交流,大会征集到论文215篇,其中评选出一等奖22篇,二等奖44篇。为及时分享大会学术交流成果,将分期推送会议部分分论坛专家学者的交流内容以及获奖论文的摘要。
一等奖
13.社区养老与社区情感治理的耦合机制初探
河海大学
江天河  施国庆
摘  要:社区养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多地试点中已有所成效,但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当前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中,鲜有兼顾论述社区养老与社区治理等其他重要社区活动的成果,而是以单独讨论社区养老为主;且多数研究者侧重结构功能和理性化的研究,而忽视社区中存在的大量情感互动现象。为此,尝试连结社区养老与社区情感治理这一组概念并讨论其耦合机制。研究认为:一方面,社区养老可对社区情感治理产生作用,包括巩固重要地位、增添受众群体、拓展自治主体和提高实践水平。另一方面,社区情感治理可对社区养老产生影响,包括优化资源供给、升级服务层次、培育发展环境和增强主体认同。据此,提出构建社区养老和社区情感治理的耦合保障机制,一是要确立社区养老和社区情感治理的结合机制,二是要落实社区场域内的实践举措,三是要形成社区场域外的外力助推。
14.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机制性障碍及对策
河海大学
张  鑫  尚  哲
摘  要:积极引入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是缓解老龄化、高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供给压力的有效对策,也是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供求不均衡、不匹配的必要之举。本文从智慧养老与养老服务需求的契合性分析等现实背景出发,依据供给——需求的契合性、功能——能力的契合性,分析系统性的政策指导网络、智慧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闭环的供给与需求链等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从养老服务政策、智慧养老服务功能与能力契合及供需关系耦合协同的视角提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纵深发展。
15.支付意愿视角下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河海大学
韩振燕  徐俊倬  梁  誉
摘  要: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构建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重要的应对之策。利用覆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从养老支付意愿水平的视角深入分析老人客观基本情况、主观意愿和要求以及经济条件和保障状况这三类变量对老人养老服务的影响。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养老支付意愿水平较低时,患慢性疾病、家人同意去机构养老、会购买日托所服务、当前有工作收入且享受农村社会养老金的老人更愿意在机构养老;养老支付意愿水平较高时,高龄男性、身体情况在变差、需要政府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且认同养儿防老的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此外,不论养老支付意愿水平高低,家人同意去机构养老都对受访者选择养老服务均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对老人社会养老服务选择决策的三个阶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6.老龄化背景下安宁疗护开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江苏省老年病医院
蒋丽娟  林振平  吴金凤  刘世晴
摘  要:背景 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但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滞后,居民死亡质量指数严重落后。目的 研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7年上半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对江苏省内开展安宁疗护的13家医疗机构进行调研。结果 13家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医院中,共有31个科室设置安宁疗护病房。安宁疗护床位数共计472张,平均每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米,平均每10张床位配备3.64名执业医师,5.57名注册护士。设施设备配置基本符合标准。2016年安宁疗护病房的死亡率为0.58%。讨论 我国居民死亡质量指数低下,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巨大;安宁疗护界限不清,安宁疗护人群死亡比例较低;被调研医院的卫生资源配置较为完备,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可进一步加以推广。
17.我国家庭结构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
孔维维  裴善珊  顾高纯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年数据,研究我国家庭结构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探究家庭结构对老年心理疾病情况的影响程度中发现,居住结构对老年人心理疾病患病率影响较为显著,子女结构影响程度次之;其次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研究家庭结构对老年人生理功能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女数越多的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患慢性病的数量也在增加;仅与配偶居住、仅与子女居住、与配偶子女同住的老年人都比独居的其他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从慢性病感染数来看,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患慢性病的种数最多,仅与子女居住的老人患慢性病的种数最少;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家庭结构对老人健康自评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儿子数量越多的老年人健康自评评分为很好的概率也会越低,与配偶子女同住对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指标具有双面效应。研究建议子女给予老人情感经济双向支持以及政府不断重视和加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以促进老年健康。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