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霜露寒重,但同学们探索中医学的热情依旧。10月19日一早,同学们准时集合,出发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种植基地进行参观。

01
基础中医药材认识

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一些常见中药材的种植。在此过程中,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龙舌兰、苦荞麦、赤胫散等药材的特征、药用价值以及如何去鉴别和使用。同学们都从中深受补益。

龙舌兰
龙舌兰为石蒜科植物龙舌兰的叶。四季采叶,洗净,鲜用或沸水烫后晒干。华南及西南各省区常引种栽培,在云南已逸生多年,原产于热带美洲。味苦、酸,性温,具有解毒拔脓、杀虫、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顽固性溃疡,足底脓肿等病症。
苦荞麦
别名菠麦、乌麦、花荞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潮湿地带。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赤胫散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性微苦、涩,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作用。

02
参观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参观完药材种植基地后,同学们又跟随老师一起来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物馆。在这里,同学们不仅对中医药史有了初步的了解,还见识到了各种古人们用来加工制作药材的工具以及众多的药材标本。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成立于2002 年,设有医史博物馆和中药博物馆,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展示、传播和普及的平台,是我国西部地区中医文物、中药标本的收藏和研究中心,同时也是中医药文物研究的重要基地。

医史博物馆

中药博物馆
中药博物馆收存有各类药物标本约 3000种,规模宏大,种类繁多,真伪品种并列。不仅包含常见的中药标本,还陈列有名贵罕见标本,如麝香、牛黄等,海龟、海豹、虎骨等大型生物标本,特大的牛宝、野生茯苓等珍品。

此次活动在中午十二点左右结束,之后大家乘车返回学校。

回顾此次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同学在交流时说,感觉真的是不虚此行。在此次活动之前,大家对中药的认识都是比较笼统的,接触中药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印象里的中药都是冒着浓重的药味。经过此次活动,大家接触到种植在土地里的中药,了解了加工制作中药的过程,感觉真正追溯到了中药的本源。

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创新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医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治病救人的手段,它更是一种文化,一部历史,一种思想。中医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可以说,中医是建立在哲学上的医学。作为青年一代,身处于西医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日常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中药的使用,对中医也是不甚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药的魅力,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医药的认识,对于中医药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也能激励更多的学生从事中医药行业,使我国中医药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THE END
长
按
关
注
知止,修身,平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