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赵姨娘与探春: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那些不可磨灭的东西

赵姨娘与探春: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那些不可磨灭的东西

阅读量:3721040 2019-10-23


红楼一梦,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重酬征稿中……,
详情点击→征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当代社会,“原生家庭论”日益得到认可,我们渐渐相信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言传身教,也常常看到犁生骍角的出类拔萃。正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和探春,赵姨娘有些“人嫌狗不待见”的尴尬,而探春却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赵姨娘作为探春的生母,或多或少都对探春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好的坏的都融进探春的骨血,才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玫瑰花”。
          
赵姨娘带给探春的首先是美貌。探春一出场在三春中便是最亮眼的那一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许多女孩子的标榜。
对照着贾政常在赵姨娘房中留宿来看,赵姨娘应该也是长得很美的,至少是不丑,又有王夫人逐晴雯那一节,王夫人“猛然触动往事”,想必当年赵姨娘也是跟在贾政身边的一个娇俏丫头。

相对于正面的影响,赵姨娘更多的是给探春带来负面刺激。因为赵姨娘本人就是一个粗鄙、无理取闹又恶毒的人。
比如赵姨娘的第一次出场,就写尽了市井妇人的斤斤计较、小肚鸡肠。贾环正月里和莺儿赌钱生气,又挨了宝玉的骂,和赵姨娘抱怨,赵姨娘却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去讨了没意思。”赵姨娘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一直不得法,总是谩骂、恶语相向,听不见任何夸奖鼓励之词。
      
照理生母如此不堪,探春可能也会如贾环一般成为一个令人讨厌之人。而事实恰恰相反,探春因为自己庶出的身份,处处要强,不甘人后,与生母保持距离,避免受其不良影响,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才华、独立、自尊心极强的人。
她书法有成,在诗词歌赋方面哪怕比不上薛林,可也不逊色于迎、惜姐妹,还主动做东建海棠社,邀请大观园的姐妹同乐。曹公似乎对探春很是偏爱,在“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的苍凉中,让一个女孩子起头,领着一群珠玉般美好的少年少女在最珍贵的青春年华恣意欢笑。
她也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中秋夜宴,四更天的深夜,“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去了,只有探春在此。”这出细节笔者一直记得,叹探春的心思细腻,明白庶出的不容易,却努力想要证明自己,努力脱离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因此她讨好王夫人,讨好贾母,和宝玉的关系胜于亲弟弟贾环,无关趋炎附势,只是希望努力地向上爬,走出泥泞,给自己讨一个光明的未来。生于泥沼,混于墨迹,却一尘而不染。
                     
探春最浓墨重彩的片段开始于第五十五,六回,若说之前的她是个有个性的小女子,这之后便可称得上是术谋双全的女管家。同时,和赵姨娘的正面交锋也拉开序幕。

赵姨娘的弟弟死了,他也算得上是探春的舅舅,可是在封建社会,这个舅舅是不会被承认的,探春刚刚管家,诸多婆子也想试探探春的脾性,便故意报多了银两,被探春发现,改了回去。赵姨娘不依,她不管大户人家那一套,她只觉得探春无情无义,便大哭大闹起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都在为探春感到心疼,赵姨娘却永远不能理解自己女儿的难处。说到底,这对母女的冲突,实质上是眼界不同带来的碰撞。探春是受过教育的,有大局观,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全面;而赵姨娘呢,没有学过任何知识,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的得失。
   
虽然有个生母拖后腿,所幸,探春所做的努力也得到了贾府诸人的认可。
王熙凤赞她:“好,好,好!好个三姑娘。”“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识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能让阿凤甘居第二,对她心服口服,能有几人?探春的才干显而易见。同时阿凤又为她感到可惜:“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不过我想,若是探春真的是王夫人所生,她便大可不必努力要强,无须事事尽心,或许又是另一个迎春也不可知。就如温水煮青蛙,赵姨娘便是一锅沸水,探春一定要跳出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原生家庭的刺却成了探春所向披靡的利器。

正如兴儿评价探春:“这三姑娘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鸨窝里出凤凰’。”一语道出探春在贾府中也是受人尊重的,甚至胜于迎春,南安王妃来时,贾母只叫了薛林史并探春来,邢夫人还因此受气。也可以看出在贾母心中,对探春的认可度极高。
然而,探春飞的越高,在贾府中越受人尊敬,就显得赵姨娘越卑微,越低贱,探春与原生环境割裂的裂隙越大,母女之间的矛盾就越多。但是这种矛盾随着探春的远嫁,迎来了最终的和解。
我喜欢八七版《红楼梦》中探春与赵姨娘执手垂泪,甚至叫了赵姨娘一声“娘”。探春出嫁的风风光光,赵姨娘却只能在后面泪送,这是割舍不断的母女情,所有人都在考虑和亲的家国大事,不能马虎,赵姨娘却真真切切的想到女儿要去蛮夷之地受苦,她去贾政那边闹,别人看来她是不懂事,不顾大局,这实际上只是一个母亲希望女儿能陪在她身边的小小憧憬罢了。
我们一生都在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而当我们真正离开的时候又会不舍和想念,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原生家庭的某些不堪确实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但这不是不可摆脱的,唯一摆脱不掉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溶于骨血的亲情。

赵姨娘与探春这对母女是两个极端。赵姨娘无理取闹,粗鄙下贱,探春知书达理,处处要强。但你不能否认,探春的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赵姨娘的影子。
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仿照原生家庭的某些行为应用在自我社交中,有时也会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我们经历的种种会塑造成我们独一无二的人格。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却可以选择投资自己,化戾气为祥和,让自己变得更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往期精彩
1、金鸳鸯:优秀的私人秘书
2、贾政:曾经我也是人见人爱的“贾宝玉”
3、“问题少年”贾环,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4、16岁辍学,64岁惊艳全世界,她被称为中国最高雅的女人
5、三毛与王洛宾的“忘年恋”:只恨此心,未能与君同
6、刘姥姥:集胆识、智慧、善良于一体的明白人
-作者简介-
作者:蕉下客,大学生,钟情红楼,愿得一梦。本文首发于红楼梦赏析(ID:hlm364),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夕瑶:13824393166)。
   红楼梦赏析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与君相逢,平生之幸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