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研究一个人吃饭的菜谱,常常在网上和书店里看看,发现日本的“一人食”菜谱是最多的,还有适合一个人吃饭的“雪平锅”也是日本的,这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才了解了原因。
在日本,“社恐”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野村综合研究所调查发现:65%的日本人比起集体行动更喜欢一个人呆着)
7%的受访者曾躲进厕所一个人吃饭,因为那里没人打搅,因此出现了一个名词:便饭所。
当然,这是有其社会原因的。
在日本,整个社会对于“社恐”非常友好。
日本有很多一人食餐厅,“一兰拉面”是代表,生意非常火爆,在那里,用餐的整个过程,从进店下单到吃毕离店,都不会看到一个服务员,消除了有同伴一起进食,需要社交的需求,是那些深度“社恐”们的福音。

有的餐厅,每个席位都有一个半封闭、安全感十足的小包厢,不仅配有电源、WIFI、餐具盒、各种调味品也都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不限时间,一日三餐在这里窝上一整天都没问题。

日本有单人单向座椅,可以避免与人交流。

有蒙面司机,可以全程用纸笔交流。

辞职时,有“滴滴代辞”,省去了辞职时的讨价还价。
但对于我们中国大部分人来说,“社恐”不过是一种处世方式,它往往是因为无法拒绝他人的好意,也不知如何回应别人的热情。当我们真被逼上绝路,不得不沟通的时候,也还是会鼓足了勇气。但那些并不需要克服“社恐”障碍的时刻,就随它去吧。
而且内向的人不一定是自卑、孤僻、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相反,他们可能非常适合担任领导者。另外,在社交中,内向的人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内向者一般经过周密思考后发言,不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
内向者更喜欢深入思考善于自省,这会帮助他们在社交中表达自己,并找到适合的社交对象;
内向者喜欢有深度的交流,容易和人建立长期、稳定而深刻的关系;
内向者更善于观察细节,而这些是很好地社交素材。
所以不应该对人群作主观臆断的分类,对内向者应予以最大程度的认可,肯定他们的正当需求,不强迫所有人做到活泼开朗爱交际。
社会是多元化的,理想的人类社会,应该允许人们可以独守一隅天地,却又融会贯通,以严丝合缝的规整秩序,去实现真正的互助。
日本有部热门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自2012年开始,目前已经更新至第八季了,说的是五郎每次拜访完客户后,都要去探访美食的故事。每次开头都出现的一段话: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在短暂的时间里,他变得随心所欲,也变得“自由”。

我并不孤独,对于我来说,这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