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与“任性”的李安打了个照面,他回答了哪三个问题?

与“任性”的李安打了个照面,他回答了哪三个问题?

阅读量:3734118 2019-10-24


《尚流TATLER》在《双子杀手》上映之前,与李安在上海打了一个照面。今次遇到的李安,他依然是银发西装,脸上还是那颗追逐电影之梦的孩子神情。因为他永远持有的初心,才引发了关于电影文本与电影美学两大阵营的激烈讨论。
 

电影是我们的梦想,有各种方法去追求
谢谢大家
来和我们一起追寻这个梦想
 
尚流TATLER:为什么会想要做《双子杀手》这个特别要求技术的电影?李安:我曾经有个童年的梦想,也碰到过中年危机,做了卧虎藏龙,做了绿巨人浩克,十多年都没有再活动一下。这个电影是我进入这个3D,面向电影创作的新尝试,我已经尝试十年了,任还在学习阶段,也不是我特别谦虚,我觉得对我来讲(新的技术这是)电影的下一个阶段,一个很合理的境界。我很希望用这种媒体跟大家见面,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尚流TATLER:科技的进步是帮助电影实现更多可能性。
李安:其实我们用的文字,我们讲的语言在很早以前都是科技,我认为科技应该为人心和跟我们的需求来服务。在过去我们(如果要创造两个一样的人物,可能只能)用一个Will的儿子来演绎他的青年时代,但现在我们用3D这么写实的方法,这么透彻地去观察人物的时候,那电脑是可以帮忙,我们还没用到AI做声音,虽然AI的技术到目前为止,还不很争气,我们都是手调出来的,但他自己把声音稍微放得细一点,从而更加还原年轻时的主角Henry。 
尚流TATLER:如何权衡电影技术和电影的情感表达之间的矛盾?李安:我觉得科技为我们电影的服务现在目前还在一个阶段,就是真假,好像鸡尾酒一样,完全假的话也不能取信于人,我觉得是真的假的混在一起的时候,运用混合的时候最能提升我们的表演,还有我们的艺术震慑。比如说这个演讲我们说戏假情真,那这个电脑是假的,但是演员的情感是真的。假想Will是一个年轻人,假装是一个处子之身这种表现,这是考验演技的部分,不是科技可以做出来的。
 
01高 阶 版 父 子

《父亲三部曲》
从李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推手》开始,父子关系一直是他作品惯用的题材。早期的三部电影——《推手》、《囍宴》、《饮食男女》更是因为深刻描写了父亲形象并很巧合都由郎雄饰演,而被称为《父亲三部曲》。到了《双子杀手》这里,主角Henry没有成立家庭也没有抚养小孩,却遇见了23岁的自己——克隆人Junior,电影最后两人在校园内对话的一幕,作为观众,俨然感受到了“父子感”——同一个人的两个人生阶段,未尝不能说是一种传承。

而在影片中同样为Junior设置了一位父亲,他想将Junior培养成既拥有业务能力又没有心理缺陷的超级特工,所以他为Junior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规划好他的人生轨迹和每一个人生节点、也规避了他会遇到的所有风险——和许多的父亲一样。

李安的父亲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育家,从小便教导李安学习中国文化、书法等等,他希望李安可以和自己一样成为老师。这个愿望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即使当时李安的电影已经在国际电影界打响名堂,也没改变过。

跳脱出父子关系的题材,是在《绿巨人》拍摄完之后,电影中父子冲突的爆发似乎让现实中的父子关系找到出口。而这部电影的特殊远不止这一点。

影片的票房口碑双失利让李安深感挫败,甚至心生退休之念,与此同时父亲身体急转直下,但他却在临终前告诫李安“你不能退休,才49岁,给孩子不好的榜样。”受父亲这句话的影响,李安才重新回归导演身份,并且将焦点放在了低成本小制作电影上,才有了那部绝世佳作《断背山》。
 
02人  性

抛开李安的“战绩”来看这部片子,剧情无疑是硬伤,导演本人也称“剧情上确实做出了让步,也请大家多担待。”这样一个在好莱坞流浪了二十年的题材,是什么吸引了李安,让他甘愿做“接盘侠”?

正如武汉路演的“破圈对谈”中,高晓松老师提出了关于导演对原著作品选择的疑问,如武侠题材的《卧虎藏龙》,不选择金庸古龙梁羽生;又如《色戒》,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甚至排不上名;而更为生僻的《断背山》,作者几乎没人认识……为什么对小众故事更情有独钟?答案仅仅是因为剧情中有某一个点、某一个场景触动到了他,让他当即有了画面并想把它拍出来。《双子杀手》中,这个点就是他在试想看到一个年轻的自己站在面前,既不是自己的过去也不是自己的将来,是否会触及到自己对“人”这个身份的新感受呢?

这个观点早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所尝试,当时影片是将人与动物放置在同一杆秤上,衡量着人性与兽性,提炼出人性中作为万物之首的特殊性。而《双子杀手》,则是进化到人与克隆人的层面,进一步逼近人性的探究。人性,从来都是最难拍摄也最难理解的东西。

有评论说“所有的片子到李安手里,都能变成他的。”或许正是在于这一份对“人性”表达的执着。
 
03新  美  学

《双子杀手》最大的看点,无疑是【120帧+4K+3D】超高规格的电影配置,以及让人直呼“黑科技”的纯数码特效打造的23岁的威尔·史密斯。

早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李安就顶着成本的票房压力开始尝试120帧。但全球适配120帧的影院少之又少,在投行家看来,120帧拍摄的电影效果提升对于巨资投入来说,性价比是极低的。即使这样,依旧没有磨灭李安对于120帧的追求。他坦言自己看多了120帧,已经不习惯24帧了。他在尝试的,是在这个自己已经适应的环境中找到电影的新美学。对于美的追求,他从来是不安分的。

从电影题材,到影片形式,到现在高科技的运用,他始终在尝试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一切。而他作品中的电影美学,精致到随便截取一帧就能做壁纸。
《卧虎藏龙》

《断背山》

《色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正如他的电影一般,细腻的表达从来都是最吸引的地方。把庞大复杂的故事线简单化,就必须“舍得”丢弃一些旁枝末节,所谓能触及到观众的东西,隐忍与克制才最为迷人。

  
04“ 安 可 爱 ”

《双子杀手》拍摄现场
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的李安,是有些自卑的。他曾公开称自己羡慕王家卫,他也想一部电影想拍多久就拍多久,也想剧本什么都没有就能请来一众明星出演,也想在角色档期挨不上时临时换角改剧本拍完还能抱回所有大奖,也想在没太阳的时候把墨镜戴的那么酷……但是制片人和剪辑师不允许他这样。

听完觉得实在可爱,又实在心疼。

外人看来,他拿过两届奥斯卡金像奖,两届柏林金熊奖,两届金球奖,两届威尼斯金狮奖,BAFTA,金马等等,电影届该拿的奖一个没落,几乎是可以“封神”的。但实际每次拿完奖项后,压力会让他更加紧张。

但同时他也是任性的,任性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太太。早期李安事业不顺时也曾想过转行去学一门手艺,后来还是回归了电影。一方面是因为他发现自己除了拍电影什么都做不好,另一方面虽然太太常常嫌弃他(例如拍电影时挪用家里餐桌做道具,结果导致家里没桌子吃饭而被太太骂),但她从来都默默支持李安追梦。

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真不容易也真好。 
 
 

文  末  彩  蛋 
在50岁铁血大叔和23岁青嫩处子之间无缝转换的威尔·史密斯,在《双子杀手》即将上映的演播厅里调起了皮。李安说找威尔·史密斯合作的原因很简单,放眼望去,能够将动作与情感都演绎到如此细腻的好莱坞演员也就那么几个。但此处,我们可能还要加一条原因,那么就是,有初心的人,都像个孩子。
为确保每一句话都能传达到中国观众的耳中,威尔·史密斯做了这样的尝试
监制:Cherie采访:Kurt   撰文、编辑:Anson   美编:Vicky
你喜欢李安的哪部电影
电影中最触动你的又是哪一幕?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于10月25日,挑选5位读者
送上《双子杀手》观影礼券一起去看李安导演的新作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见:《尚流TATLER》十月新刊 
《尚流TATLER》分享的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欢迎来到亚洲世纪| 400位亚洲精英齐聚首届Gen.T峰会
2019 Gen. T 中国100新锐先锋完整名单揭晓!

商务合作 @Cherie Zhai
邮箱:cherie.zhai@edipressemedia.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