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河海多才俊|朱非林

河海多才俊|朱非林

阅读量:3738861 2019-10-24


河海文苑
- HOHAI UNIVERSITY-
-LITERATURE GARDEN-
人物介绍
朱非林,中共党员,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2014级直博生,2019届博士毕业生;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会员;已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WRR、JH、EMS等国内外权威发表论文10篇,SCI检索论文7篇,与他人合著论文17篇,发表在WRR上的论文被遴选为封面论文进行重点报道;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担任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在校期间获得了包括全国水利优秀毕业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5次国家奖学金、江苏省“省级三好学生”等省部级以上荣誉与奖励共19项。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我们都曾畅想未来的人生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但对于朱非林而言,专注眼前,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事。从高考后选择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到如今博士毕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的旅程,每个阶段他都会给自己设定相应的目标,从上好每一节课、修好每一个学分,到做好每一个研究、争取做出有价值的成果,稳扎稳打,积跬步,才以至千里。

朱非林将自己的目标分为长期、中期、近期三个层次。每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他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年度目标,规划未来一年的学习科研产出指标、技能提升任务等,让自己不会在每天、每周、每月的忙碌工作中迷失方向;中期目标通常规定季度或者几个月内的任务,用于控制长期目标的实施进度,及时地审视自己的执行情况;近期目标可以是一周内的任务或是第二天早上需要完成的工作,将所有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研究生最需要的是批判性思维
当被问到“你认为作为研究生,最需要拥有的品质或者能力是什么”时,朱非林毫不犹豫地回答:“批判性思维。”他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以吸取人类积累的已有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则转变为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和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因此,在这个阶段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将很难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思路,进而取得对推动学科发展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对于研究生普遍关心的SCI写作,朱非林也给出了自己的经验:
(1)养成阅读最新SCI论文的习惯,一方面是可以及时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宽科研视野,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学习优秀论文的立意、结构、逻辑、表达,为SCI写作积累经验;
(2)阅读国外权威机构出版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南或教程,系统全面地进行SCI写作学习和训练;
(3)在学习SCI写作的初期阶段要找导师或者师兄师姐帮忙修改和润色论文,通过反复对比修改稿和自己的版本来“感悟”写作技巧。
从来没有仅凭运气就能取得的成功
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就是经典的“一万小时定律”,而朱非林也是这一定律的信奉者和践行者。他说:“世界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仅凭运气就能取得的成功,大量时间的付出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始终坚信要想在学习、工作或研究中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注重对时间量的积累,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基于这样的信念,朱非林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科研,有些甚至是通过牺牲休息、娱乐时间换来的,虽然这样的日子看起来十分单调无趣,但他却很享受其中的点滴喜悦。

回顾在河海学习的9年时光,导师们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也让朱非林收获良多。从本科创训到博士期间的课题研究,导师们耐心的解答、严谨的科研态度、返修论文里密密麻麻细致到标点符号的修改批注,都潜移默化影响着朱非林,让他更加坚信成功永远不是偶然。
关于成功学有很多高深的理论和学说,但朱非林将这些经验总结成为三个关键的要素:合理的目标、强大的执行力、大量的时间付出。从来没有偶然的成功,一路走来的汗水和付出,都将成为成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水文院 韩幸烨
编辑|河海研究生编辑部网媒部 伍艳
封面|河海研究生编辑部网媒部 姜沛
欢迎来到
水之子的精神世界
河海文苑|因为有你|更加精彩
生动 | 专注 | 有趣
投稿联系邮箱:hhyjszg@hhu.edu.cn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