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GCoDia0ExGxWWib36iaXrP4ya5K74L2bsBNg2SF3pX22LdckFbpU62aIicOEtXlwEteThPdajct0UBXdNehiaXAQ6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7QRTvkK2qC4qIEXd36lbr0xibOAFiaicRsrNMFhiaejDEzLhSxJuVUK5H3vmiazPrG7zul240MBlI7cTaNoqEbZkEtA/640?wx_fmt=png)
文 |侯爱兵
演讲与口才杂志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GCoDia0ExGyyjrRJhYY989mNjJ0MEgZAB3znHLPI4Fw270qBN0qAJpWxIDV17bL07RdKgDWbIpsEe7iaQqHnmgg/640?wx_fmt=jpeg)
《长安十二时辰》开播后大火,有记者问原作者马伯庸心情如何
他说:“我是甩手掌柜,女儿‘嫁’出去了,他们小两口过日子就得了。至于他们过成什么日子,我不多过问,逢年过节给我打一个电话就够了。
被誉为“文学鬼才”的马伯庸,总是这样谈笑风生,言之娓娓,道之津津,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
![](https://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Grw7YnPZHOj5s8ULibmKMHdK7E1vyONkiaeWv5Q5rHw2tntsBCbJdykiajXbFCdz67hkqnemtah5Hnw/640?wx_fmt=png)
焚书取暖先烧成功学
有记者问:“我在一篇文章里面看到过一句话,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是当今社会两大毒瘤。你对当下流行的成功学怎么看?”马伯庸说:“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做《末日焚书》。在不远的未来,若真有一场如电影《后天》一样的大灾难,整个中国被突如其来的极致寒冬所笼罩。一群人困在一个图书馆里,为了取暖,必须要烧书。但是,究竟先烧哪一类,后烧哪一类,哪些书绝对不能烧,幸存者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眼看温度越来越低,他们被迫要做出选择。所有人一致同意,先把所有的成功学扔进火堆里。这就是我对成功学的看法和态度。”
马伯庸含蓄隽永蕴意深,他没有直白地议论,而是借助一个焚书取暖的故事,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成功和励志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可当下泛滥成灾的成功学和励志书,不再是一种价值取向,已经成了一种迷信、一种被洗脑被灌输的信仰。这类图书免不了让人心生厌恶,烧了也不可惜。这的确是一个有趣耐人寻味的问题,引人警醒切莫再对成功学顶礼膜拜。
![](https://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Grw7YnPZHOj5s8ULibmKMHdK7E1vyONkiaeWv5Q5rHw2tntsBCbJdykiajXbFCdz67hkqnemtah5Hnw/640?wx_fmt=png)
有一种平庸可以接受
有青年学子问:“我们为什么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庸?你可以接受平庸的状态吗?”马伯庸说:“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认清自己的极限所在。只要能达到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哪怕平庸,也可以接受。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数学不好,恐怕比平庸还差点。但我知道,自己这辈子的数学造诣也就这样了,再如何使劲也不会进步,所以我对此处之泰然,不会痛心疾首,也不会患得患失。与之相反,倘若一个人明明可以走得更远,却因为自己的原因止步不前,这种平庸才是不能接受的。十几年前,我认识一群喜欢写东西的网友。其中有好几个人,拥有极好的文字天分,灵气十足,让我羡慕不已。可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要么忙于工作,要么结婚生子,东西越写越少,逐渐淡出视野,泯于众人。我们偶尔还会见面、聊天,但再也看不到那么美妙的文字了。每每思之,不禁扼腕叹息。”
马伯庸叙例析理解迷津,他利用自己和朋友的实例,一举甄别究竟什么是平庸以及不同种类的平庸,让人醍醐灌顶,顿悟到要多认识自己的禀赋和能力,不要对不可能完成之事过于执念和幻想,这一刻就要善于接纳自己的平庸,回归现实,脚踏实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不再平庸。如果自己本有能力而怠惰不前,甘于平庸,这种态度是万万要不得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Grw7YnPZHOj5s8ULibmKMHdK7E1vyONkiaeWv5Q5rHw2tntsBCbJdykiajXbFCdz67hkqnemtah5Hnw/640?wx_fmt=png)
教育是双向的
某亲子教育论坛上,马伯庸说:“我在教育孩子时发现孩子也在教育着我。当我带着父母的心态重新再去看以前的一些经典文本的时候,发现会有一些完全不同的体验。当年袁绍跟曹操两个人争霸,刘备偷袭了徐州,曹操率领大军平定徐州,袁绍手下有个谋士说这是天赐良机,但是此时,袁绍却以孩子生病拒绝了。我原来读到这儿也觉得袁绍这个人不靠谱,这么大的事儿就因为一个小事情荒废掉。后来有一次我的孩子也生病,我抱着他在医院里打吊针,当时几个朋友打电话过来说工作的事,但当时我的心情就是万念俱灰,孩子病不好我出去干什么都不行。所以,教育是双向的,当你再教育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用双向思维方式思考,将使我们的认识和见解更深刻、更全面。”
马伯庸入情入境悟意深,他重温史书上袁绍行为可惜的故事,但做了父亲的他已对袁绍当年的心情特别理解,并援证了一个道理,教育是双向的,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双向教育的作用,孩子需要被教育,家长更需要被教育,而且引申到三观上来,要戒除平时惯用一种思维方式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用双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做出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决断。
![](https://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Grw7YnPZHOj5s8ULibmKMHdK7E1vyONkiaeWv5Q5rHw2tntsBCbJdykiajXbFCdz67hkqnemtah5Hnw/640?wx_fmt=png)
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有人问:“年龄越大你为啥胆子越小?”
马伯庸说:“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足以让人胆怯,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冒险和闯荡。美国二打伊拉克,我正好在新西兰念书,有一天脑子一热,跑到当地旅行社询问如何去伊拉克,根本没有危险这个概念,唯一的追求就是兴奋和刺激。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肚腩慢慢变大,胆子却慢慢变小。从前坐飞机,一遇上颠簸,权当是坐过山车,现在坐飞机,只要遇到一点气流,手心就开始冒汗。我最怕的不是自己死去,而是万一真出了事,父母该怎么办?我的一个朋友也有类似感觉。他现在很小心,过马路一定会先左右看。他说他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出事,老婆孩子还有两边的父母都会陷入困境。他说:‘我现在根本不敢死,死对我来说,太奢侈了。’所以,当你发现死亡不仅仅只与自己有关,还会对你的亲人产生巨大影响时,你就会变得胆小、谨慎、裹足不前,但这不该被称为懦弱。”
马伯庸对比牵理情意深,他的对比性铺陈说明年纪越大,经历的越多,承担的越多,所要顾及的事情越多,胆子也就变得越小,会慢慢失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更懂得了敬畏生命,懂得在生命面前,要礼让三分。年纪越大,越怕死。年轻时总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年纪越大,命就越不是自己的。好好地活着,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有人问马伯庸写作的初衷,他说:“就是为了好玩,好玩是一种分享的精神,把自己脑子里的奇思妙想汇聚成语言、形成文字、攒成小说,展现给志趣相同的人,让他们会心一笑,就足够了。”
这样有趣的马伯庸,怎能不让人喜欢!
- END -
演讲与口才
口才助你成功 沟通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