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
![](https://mmbiz.qpic.cn/mmbiz/GM4GW8icSnV9kv0nEvyxP0AOBE02U3TibHleVed5NQo3ibFVMwic9lOVYJtUJTeGicEDibNicg9ZWG030lNz5UAFMiag6w/640?wx_fmt=png)
前不久,一个大学时的朋友、五岁孩子的母亲打电话来,说他们小区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跳楼了。这件事对她冲击极大,因为她的孩子也正在逐步建立自我意识,非常敏感的年纪。她感慨道:“养育好一个孩子怎么这么难。”
最近几年,因为亲子矛盾激化酿成悲剧的新闻层出不穷。
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位17岁的少年在跟母亲发生口角口打开车门跳桥自杀,前后不过五秒。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V3bL3TSibFF6ibEKtlvP0uo88tw99Cj5LU15HLEo5AJsj0XLXL6Csdjw/640?wx_fmt=jpeg)
他的母亲试图拉住他却失败了。痛苦的母亲因为没能抓住他跪在一边嚎啕大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IYAS8FgJLqr4lzM4YRRppv0LGk8icibgiazxh72d8P6WSPhrTlW79qleQ/640?wx_fmt=jpeg)
少年赴死的决绝姿态令人揪心。高赞评论却是:“现在的小孩是不是过于自我,批评几句就接受不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xY3nQjricaZlibtM1MzrGlKMuBCKkibc57DGT98yshU7d2GQF7T2Gqs6g/640?wx_fmt=jpeg)
他究竟遭遇了什么,宁肯毫不犹豫地去死,没人会知道了。
很多人觉得那些自杀的孩子“太脆弱”“不至于”,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信奉“挫折教育”,信奉丛林法则的地方。“你现在不打击他,等他被社会教育就晚了”是一个万金油式的借口。那位母亲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的几句批评招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因为她自己恐怕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xFqmNCotAyYC50etFeDe0uZyvg3qqHTyfbjMBV0C2K75UXLkiciayzo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gxQOdHcOECAuGEZ4EoZRicml8CDJ6SZmdBPtqfRavrgoJzQHZfVFn3A/640?wx_fmt=jpeg)
有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yCJbolVSGxR5m7iaqU8LgAhYzdYLu1n2cFMDncajIibt7YYBPhxcnr9g/640?wx_fmt=png)
自杀学生在年级所占比例
而自杀原因首位,是“学习压力过重”,占比45.5%。
相对应的,中国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之高也是全球第一。
汇丰集团(HSBC)于2017年发布了一项全球调查:《教育价值报告》,对来自全球15个国家,8481对家长的教育投入、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教育预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家长的教育支出全球最高,合计231477美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q0qoewIQDjOvzXc5ZsIUEsyQFgWzSOjrjsnhLJDt7kxicsbT4avqxYQ/640?wx_fmt=jpeg)
华人社会的高竞争压力有目共睹。“朝阳妈妈”“顺义妈妈”“海淀妈妈”这样源源不断的朋友圈刷屏文便是这种压力下投射出的育儿焦虑。
有人说,不参与这种竞争,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就可以了吗?几十年前或许可以,现在却很难做到,因为“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是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提出的理论,指剧场中如果坐前排的观众站起来,坐后排的观众也不得不站起来才能看到演出。家长们被整体的舆论环境裹挟,已经很难独善其身。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eATbibw8W4l8LKC6doicgrrsnQSvWFAsBosPulpOr6FIg8xcl7SsWWAw/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UzIdSMicJxfSibbyWu21u66YNvG1ic1MbH6Pv93e3kbMLC0V3eQtarE2w/640?wx_fmt=jpeg)
“学区房”“小学奥数”“阶层固化”……一堆张牙舞爪的大词刺激着他们本已非常敏感、焦虑的神经。本着“让孩子过得更好”的真诚愿望,他们把一切资源投入教育,认为唯有如此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认为这是“为你好”。但是,很少有人关心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在铺天盖地的“加油”和殷切的期盼中,失去了声音。
打开亲子/家教类图书页面,满目都是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书。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hftHFpYeclLJY0JI5iccGjRO7W8S7glRdNhsXx6fe22T93hH9YN6yJQ/640?wx_fmt=png)
但是,被教育的孩子究竟怎么想?我们不知道。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I5gqicgs1RNkdKviaIjKlqfgZ6oMyL4r28I3eYUcWdnrO1z4neWkQr9w/640?wx_fmt=jpeg)
如今,在隔壁同样背负巨大教育压力的中国台湾,终于有人站出来,替孩子发出了他们自己的声音。
2014年,一本名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纪实文学作品横空出世,数周占据台湾最大的网络书店博客来书店的排行榜No.1,甫一上市就加印数次,引发大讨论。许多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情绪激动,觉得终于有人替自己说出了压抑心底许久的话。这本书的作者吴晓乐此前名不见经传,是一位80后的年轻家庭教师,也是一位毕业于台大法律系,却没有按照家人的规划从事法律行业的叛逆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VyGSglaxVARQJ4dbZ51LpYdK3dtHvc00V3hzyMlC4fPicGo5eyk4KAA/640?wx_fmt=jpeg)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简体中文版
这本新人新作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除了老练的文笔,犀利的观点,也因为它独特的题材:作者记录了自己八年家教生涯中的9个典型家庭的故事,但是,她所写的不是励志的成功佳话,而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失败案例。
她说,这九个故事:
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
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
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我不断受到诱惑,何不把这些故事写得更正向,更明亮,更温暖,不妨将那些伤害给淡化、舒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任何的修饰和美化,都是对那些伤痕的背叛。
为此,她拒绝了一切强行的“治愈”“大团圆”,而是选择冷静、客观地把自己所目睹的一切记录下来。她以孩子的角度,呈现了他们在父母面前深藏的秘密,那些无法说出口的话,那些最真实的心理感受。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ZyhOvguIxiaw4Xst47yZYb85e800yfVoLXkibw7ibmpp6faTCE9GnEfOA/640?wx_fmt=jpeg)
更难得的是,她并没有在这本书中刻意制造亲子之间的对立,而是也呈现了父母的困局:
我们常言,小孩是独立的个体,有时,我会想,反过来,父母可以说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吗?有没有一个可能,是我们的社会把“亲”与“子”绑得太紧了?在怪兽家长的背后,不过是站着一个胆怯的、害怕犯错的人啊。
如读者所评价的,她“在故事的呈现中清楚描绘亲子双方的情绪过程、缘由及冲击。从故事中,不仅可以得到许多教育上应该避免的错误,更了解了亲子之爱就是——陪伴、倾听、尊重。”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3w6wibgfIJAIw57XciaPia6sLC4SRKP1uHVam2LN5sk3q0LbibSrw3wKHA/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AffUd9fgPPqRdxLrnEETxunbT9icjzNTWxyxXN94AQ6iam5ySNpFoQ2A/640?wx_fmt=png)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者评论
2018年,台湾公视将这本书中的故事改编为电视电影,由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2019年,更是凭借出色的制作获得金钟奖五项大奖。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部剧冲上日本Netflix热门剧集第一名,无数观众表示从中看到了自己。看来,在整个东亚社会,我们在家庭中的感受都是相似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ZnjiaJozpEggqJBojI6qr8dFbD8vZCpcvKgu7ynv4wjhII4tTTfz2o1TQuLsM25hL4nMwbPyJLgYcDRwMQhTww/640?wx_fmt=png)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海报
我们往往以为把自己认为好的一切给所爱的人就是最好的爱,却反而看不到对方真实的存在。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爱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能力,但可以后天来习得,前提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个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正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书名的出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那首著名的诗歌《论孩子》所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ZnjiaJozpEgG3bohenial7vBiaUy1QLFwhuWZMmGbib9WL6BlyxIMnlhvARNtJzh6U1hGw4odrZ42rDCVf08keibMQ/640?wx_fmt=jpeg)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
微信公众号:碧读好书指南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GM4GW8icSnVibtBYSAwauhpJzE9b8Hf3iaZCgWpzZe7KThxUpqIPL6NqtAqpkhhYic0rL5ibxHibeSSUFNAH4cq31XfQ/640?wx_fmt=gif)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人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