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实践性反思与反思性实践——张利:建筑实践国际研讨会丨天津大学建筑学术周

实践性反思与反思性实践——张利:建筑实践国际研讨会丨天津大学建筑学术周

阅读量:3746672 2019-10-24



编辑 Xiexc 丨 视觉 小杨桃菌

“实践性反思与反思性实践”——建筑实践国际研讨会  Practical Reflection and Reflective Practice—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Practice Symposium 

8场精彩主题演讲;
2场激烈的学术研讨会;
这是1次对于设计知识、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之间关键联系的诚恳讨论。

张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建筑》杂志社主编
“实践性反思是由哲学家戴维·韦勒曼(J D Velleman)提出的概念。它是指在行为进行或结束后,引发的在哲学层面对于意念、自由意志和道德基础的重建。由于建筑自我审视的特性及其在社会中产生的广泛共鸣,这一概念对于建筑的辩证思考尤其适用。
 反思性实践作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通常是指反思个人行为并将其纳入持续学习过程的能力。虽然反思性实践并非所有建筑实践中的必要特性,但它可以作为将最佳实践与其他实践区分开的识别因素。正是由于对日常行为的价值与原则给予的批判性关注,从而带来的不断发展的对建筑的认识,建筑知识体系才能以最高效的方式被更新和重塑。
当今中国为实践性反思和反思性实践都提供了丰富的环境。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及其复杂程度、治理结构、技术进程的决策,加之大规模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巨变,这些都对建筑的基本准则产生着巨大的冲击,敦促其引入海量的信息对自身进行修正。基于此,本次论坛邀请到国内外建筑实践领域最具批判性思维的人士汇聚一堂,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同时又如何依托于实践带来的反馈不断发展。这将是一场对于设计知识、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关键联系的诚恳讨论。”
论坛议题 TOPICS
建筑价值观与建筑实践
Architectural Values and Architectural Practice
无论个人建筑价值观是否鲜明,建筑师都有通过实践表达自身诉求或情感的愿望。建筑师如何通过建筑实践表达出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表达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注入设计思维?如果不必要,又该以什么来衡量和引导建筑实践?不表现任何价值观是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建筑理论和建筑价值观如何依托作品带来的反馈不断发展?作品传达的建筑价值观能否令人信服?
全球化语境下的建筑实践立场
The Positions of Architectural Practic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建筑实践的立场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项目的发展方向及最终结果。在如今的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方建筑师设计实践的立场分别是什么?在设计知识和设计思维的运用上,应遵循哪些“变”与“不变”?我们是否可以把建筑实践对本地城市化进程的贡献作为评判其价值的标准之一?未来,建筑师的实践道路将通往何处?
论坛嘉宾 GUESTS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1994年普利兹克得主、
包赞巴克事务所创始人  
“建筑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改造这颗星球上的空间状态。
人类彼此间的空间距离应该有多远?该如何判断?独自一人还是与他人在一起?采取封闭的保护措施还是融入周围邻里……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些问题。受其影响的不是抽象化的大众,而是每个个人。我希望能给建筑师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由城市规划师来决定一切,通过严格的建设指标来设计城市。和谐不再是到处建造类似的建筑,而是将多样性由街道统一起来。
▼ 实践案例:开放式街区 丨 马塞纳新区
(滑动查看更多)
如何使一座城市开放地面对各种可能性,将住宅、写字楼和一所大学等多种活动空间集中起来,和密集的城市地区共同发展?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并没有设定严格的总体规划,而是提出了一套规则,允许其灵活变化。针对一个地区的尺度,建筑相互独立且分离,这使得街道得以朝向花园所在的开放式街坊的内侧开放,建筑各个立面都能获得阳光照射。
周 恺 Zhou Kai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2016年“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我愿意使建筑和环境产生一种良性的关系。
设计要因时因地因材制宜,这也是设计指导思想与当地客观条件的一种融合。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应关注场所、空间和建造,即关注建筑所在基地条件,思考建筑与自然、人文及城市环境的相融关系;关注人在建筑中的活动与空间感知体验,体现空间在建筑中的核心价值;关注建筑建造与建筑表达的有机关系,追求营造智慧与建筑美学的融合。
▼ 实践案例:相融方式 丨玉树格萨尔广场
(滑动查看更多)
玉树格萨尔广场包括纪念馆、规划展览馆、市民活动场地以及一些辅助设施。设计建立在建筑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精神场所的关系之上。青海湖泊棋布,风貌原始自然,设计尽可能保留了这份原始而深沉的气质,尊重当地建筑尺度并不大的地域特色,且注重对光的利用,尽可能地建造属于这里的建筑,将自然条件与当地文化自发形成的内在逻辑保存下来。
西诺·祖奇 Cino Zucci 
西诺·祖奇建筑事务所(CZA)创始人,前欧盟当代建筑奖评委会主席
“我始终在寻找适合场地主题的建筑角色。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新的实验性的故事。有时我的研究思路和类比路径或许令人感到惊讶——例如,我经常在建筑和音乐之间作类比,我考虑的这些因素是为了回应空间性质的问题,试图在初始条件中寻找一种空间解。
▼ 实践案例:对空间的回应 丨沙乐华总部大楼
(滑动查看更多)
沙乐华(Salewa)总部大楼的建筑体量高低起伏,很像四周环绕的群山,其中局部50米的高塔成为博尔扎诺市(Bolzano)最高的建筑。西诺·祖奇努力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愉快的、灵活的空间。大楼将营业区域与登山运动和日常活动融为一体,给人以很大的享受。
彼尤·萨纳克塞娜荷 Pirjo Sanaksenaho
阿尔托大学教授,萨纳克塞娜荷建筑师事务所(Sanaksenaho Architects)合伙人,UIA代表“建筑和精心设计的环境赋予场所和使用者尊严。
建筑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价值上,同时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上。可持续性对“快乐的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承载的生活方式不应造成大量的碳排放量。城市环境的设计也应如此。设计中人类尺度和对人文历史的敏感性非常重要。
▼ 实践案例:融入自然 丨Cipea别墅 
(滑动查看更多)
别墅的设计理念是突出周围的环境。修建别墅的目的是要把和谐的生活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建筑大部分公共功能区位于别墅入口所在的楼层,也可以供到访的艺术家作为工作室使用。它可被视为一条在岸边的小船,或者是反射在湖面上的中国灯笼。
齐 欣 QI Xin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齐欣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设计的开始是具有批判的眼光。
建筑是地区的产物,但地区性原则不应简单地认为是对历史或地方建筑符号的一种复制或移植,通过创造,它理应成为激发地方想象力的一种手段。而建筑师要不断翻新、否定自己,不断推陈出新。
▼ 实践案例:重塑记忆 丨玉鸟流苏
(滑动查看更多)
项目原先的场地位于一个地势高低起伏的村庄,建筑师的首要考虑是如何将原地形中蜿蜒的街巷和生动的房屋挽留在这片土地上。建筑以沿街和围合式街区形态为主,融入江南地区传统的院落、街巷等空间形态,形成内部分隔、外部由屋脊相串联的开放性公共空间。
托马斯·泊勒 Thomas Pulver
Graber Pulver 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我将设计理解为一个多维度的发展过程。
在每一个项目中,我都将设计理解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智慧概念和感官维度结构的发展。我独特的工作方法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形式需求的交叉点上。空间序列和城市基础设施将对建筑理论及实践作出很大的贡献。
▼ 实践案例:探寻空间序列丨日内瓦民族志博物馆
(滑动查看更多)
新博物馆的散步道扩展成为一个城市广场,位于新博物馆建筑群的入口建筑和学校建筑之间。该项目把这个区域的日常生活和高品质的展览空间结合起来,构成了“花园地毯”这个中心设计理念。金属屋顶隐藏在地毯形的凸起体量上,混凝土材质暴露在侧壁,似乎连接起了过去与未来。
柳亦春 LIU Yichun上海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 
“建筑是连接土地与心灵的媒介。
众所周知,建筑离不开结构,但长时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建筑师跟结构师合作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结构跟两件事情有关,身体与场所,即结构可以与人的身体发生作用、结构要能适应场所。我们做建筑是为人服务的,要干预自然,建造庇护所。
▼ 实践案例:介入场所的结构 丨龙美术馆
(滑动查看更多)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考虑了两点:第一,新的结构如何跟旧的框架接续?第二,柱子变成墙体之后,能对美术馆的空间设计贡献什么?建筑师将卸载桥部分作为临时展厅,展与被展的互动,加强了建筑与历史遗物的联系;以“T”形结构统治整个室内空间和灰空间,通高结构使空间在主要展览区达到升华。
李 虎 LI Hu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建筑是在表达希望 。
我们一直在尝试创造有感情的空间。建筑不仅仅是楼房和物体——平庸的建筑或许有可能是这样,但是好的建筑是会令人感动的。好的建筑应该是一个框架或平台,可以有预见性地容纳将来要在那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也是一个有意义的、特别的、独树一帜的场所。
▼ 实践案例:塑造场所感 丨UCCAA沙丘美术馆
(滑动查看更多)
沙丘美术馆蕴含了室内与室外的独特关系。它的空间具有强烈的场所感,运用的材料也与设计概念相辅相成。它的设计寻求回归到原始的空间形态,并探索一种全新的观展体验,体现了建筑师对于环境与生态的深刻关照,同时创造了一个人与艺术、与自然对话的独特场所。
郭卫兵 GUO Weibing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面对未来,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我们处在新与旧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经典与时尚之间、继承与创新之间……建筑作为人类历史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载体,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两者之间”。我们拥有丰厚独特的中国特色文化,因而现代建筑应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寻找方向,而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 实践案例:经典的未来丨邢台园博园太行文明馆
(滑动查看更多)
以经典的方式去表达未来,是河北本土建筑师努力的方向。邢台园博会主题馆通过方形体量的切削、变体,保留经典基因、展现山川意向,是河北本土建筑从经典走向未来的有益探索。
张宝贵 ZHANG Baogui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知名雕塑艺术家,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会长
“未知,一种通道。
城市不是设计出来的,是顺应来的,顺应风水,顺应市场,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建筑师的丰富创意使得城市建筑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如果这条线索中体现的是一种创新的态度,也许可以用艺术的眼光去讨论。
▼ 实践案例:材料属性
  丨鄂尔多斯东胜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筑师:崔愷)
(滑动查看更多)
为避免超大尺度形体给人带来的压抑感与乏味感,建筑立面采用了绒纹理再造石装饰混凝土轻型墙板,在光线的作用下,它使每个板材间产生了差异,不仅丰富了建筑小尺度的肌理,也强化了整体冰裂纹的效果。墙面的洞口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光影变化。
论坛时间 DATE
2019年10月26日(周六)
Oct. 26th, 2019 (Saturday)
论坛地点 LOCATION
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二层报告厅
2th floor Lecture Hall, Science Library, Tianjin University
论坛日程 AGENDA
(最终日程以论坛当天实际情况为准)
滑动查看论坛日程
上午(09:00-12:30)
09:00-09:05 开场致辞:张 利
09:05-09:15 领导致辞:孔宇航
学术主持:张昕楠
09:15-10:15 主题演讲(一)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10:15-10:45 主题演讲(二)彼尤·萨纳克塞娜荷
10:45-11:15 主题演讲(三)柳亦春
11:15-11:45 主题演讲(四)郭卫兵:经典的未来
11:45-12:30 主题对谈(一)建筑价值观与建筑实践  
主持人:张 利
对谈嘉宾: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齐 欣、彼尤·萨纳克塞娜荷、周 恺、柳亦春     
下午(14:30-17:45)
学术主持:郑 颖
14:30-15:30 主题演讲(五)西诺·祖齐
15:30-16:00 主题演讲(六)托马斯·泊勒:从概念到建构
16:00-16:30 主题演讲(七)李   虎
16:30-17:00 主题演讲(八)张宝贵:未知,一种通道
17:00-17:45 主题对谈(二)全球化语境下的建筑实践立场
主持人:张 利
对谈嘉宾:西诺·祖齐、托马斯·泊勒、李 虎、刘方磊                  
 - 联系我们 - 
报名联系人
 王 佳:18600687306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报名参会!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UED直播间
  参与天大学术盛宴!
 - 住宿推荐 - 
金泽大酒店
(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338号)
 -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 · 环境 · 设计》(UED)杂志社
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中国日报网,第一财经,中国报道网《社会纵横》栏目,中华建筑报,新浪地产设计频道,网易设计,腾讯房产,中国房地产报,搜狐焦点家居
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时代建筑,新建筑,建筑细部,建筑技艺,南方建筑,住区,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古建园林技术,世界建筑导报,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建筑创作,ArchDaily,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在库言库,建筑档案,建筑畅言网
企业支持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大庄竹材
SPARK思邦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