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松江70年70个瞬间|建设松江大学城

松江70年70个瞬间|建设松江大学城

阅读量:3748161 2019-10-24



建设松江大学城
 松江大学城奠基仪式
2000 年 7 月 29 日,上海松江大学城奠基典礼举行。至 2005 年 9 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7 所高校全部入驻,其中有 2 所 211 重点建设高校、4 所市属高校、1 所独立二级学院。
松江大学城(又称松江大学园区)位于松江新城区,东至嘉松公路,西临沈泾塘,北起广富林路,南达文翔路。大学园区规划总面积 540 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 208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 123.44 万平方米,生活区建筑面积 78.5 万平方米,共享教学资源区建筑面积 6.5 万平方米。大学城的建设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机制、新模式:松江区提供土地和银行贷款进行基础建设,高校以租赁方式进入园区,通过“先换机制、再进学校”的方式,几所大学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形成规划整体化、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管理集中化的园区运作模式。
松江大学城
松江大学城是上海创建新型办学模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松江新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城建立以来,充分发挥文化、科技的辐射、策动作用,推动大学校区、企业园区和社区间“三区融合、联动发展”。
为促进校地、校企有效沟通,2004 年大学城服务办公室、大学园区管委会以及 7 所大学高校办公室专门建立“2+7”协商联系会议制度,利用高校科研力量,以“政府搭台、高校唱戏”的形式,促进区内中小企业与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科研对接产业链。一方面,将大学里的优势学科、优秀团队、获奖成果、专利等向区内企业广为宣传,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向大学宣传松江经济发展状况及迫切希望智力支援的具体课题。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与大同利美特公司合作,华铭智能终端设备公司与东华信息与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轨道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东华大学与台积电、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及恒河置业集团建立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基地等都是在此框架下的成功范例。
作为文化、人才的集聚高地,松江大学城在区域创新层面也逐渐发挥引擎作用。2005 年,以“科教兴区、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大学城与地区合作发展活动举行,高校文化与本土文化实现结合,提高区域创新内在凝聚力。2016 年举行的 G60 上海松江科创走廊首届大学园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博览会,共有 200 余个创业团队、10 余万人次参加,致力于加强区校融合、搭建创享平台、促进创新创业、助推松江创造,开创了松江创业创新活动的先河。
链接:
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在松江成立
2017年3月1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成立
2017 年 3 月 1 日,中国高校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同日,学校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成为国内高校中首家受该基金会资助的单位。
文物保护与修复不仅包含文物鉴赏、对古代材料等的追溯探究,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令人遗憾的是,这门特殊学科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且行业内存在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知识更新缓慢、队伍素养和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等现象。
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教学课堂
2008 年起,在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成立之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美术学院开办油画保护与修复、陶瓷保护与修复、纸本保护与修复 3 个专业,学生在教授的带领下,多次走出校门,承接重点项目。2016 年,古陶瓷修复方向的学生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南海一号”出水陶瓷的研究性修复工作,这也是国家文物系统第一次邀请大学生直接参与实体修复。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的发展需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原有 3 个修复专业的基础上,于学校迁建的徽派建筑“状元楼”正式成立“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并成立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这一专业领域启动本科层面的人才培养。首届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45 人,报考者超过 400 人。未来学院还将适时设立金属(青铜器)、古家具、古建筑、壁画和纺织品修复等新专业方向,并酝酿申请建设硕士点、博士点。从这里出发,将培养更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高水平新生力量。
(本栏目音频由松江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微信、微博、QQ群:松江微历史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转载请标注出处
本期编辑:靳美艳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