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烟台美食:说说小吃豆腐脑

烟台美食:说说小吃豆腐脑

阅读量:3751852 2019-10-24


晚清庠生权模山,是福山县朱丛社权家村人(今福山区张格庄镇权家村),其一生从教,雅好诗酒美食,时人评价他的诗歌成就云:“诗宗李杜,饶有唐音。”民国三年(1914),来烟台桥上村(今烟台新桥社区)集成学校任教后,闲暇时更是烟台街上东坡楼、致美斋、会英楼、怡怡斋等著名酒店的常客,留下了不少的美食诗文,其中一首写到:“脑成汤水烹,滋味胜调羹。软滑喉难梗,轻松牙不擎。”

该诗说的就是烟台小吃“豆腐脑”。诗文用形象的词语,描述了豆腐脑的制法,以及食后口感、质感体会。从这首诗的介绍看,作者见证了豆腐脑的加工过程,品尝的也是刚出锅的,且不加任何调料勾兑的豆腐脑,属于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食法。这反映了作者熟悉大众生活,善于领悟美食真谛的务实态度。

豆腐脑,是大豆系列制品之一,为我国北方的著名小吃。尽管其发源地不在胶东,但食用历史却非常悠久。远且不论,仅以清末民初年间为例,各地乡间每逢集市、庙会,豆腐脑都是常见的饮食品种之一;在较发达的重要城镇,更是常年均见踪迹的美食小吃。上世纪三十年代,有烟台美食街之称的芝罘丹桂街,小吃品种很多,其中就有用海米、木耳、肉丁、黄花菜、蛤肉等做卤的豆腐脑。

豆腐脑同豆腐的生产工序是一样的,只是“点”豆腐的程度要嫩得多,因此含水份也较丰富。其中的奥妙之处全在“点”豆腐的技巧和水质的好坏。“点”豆腐所用的卤水,以石膏(硫酸钙)这种凝结剂为好,含水指标能达到90%。因制成品色白软嫩如脑,故以豆腐脑名之。《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旧。”

烟台过去盛卖豆腐脑的器皿是大肚瓦缸,盛豆腐脑是用一个手掌大的平片圆铲,层层片入碗内,使豆腐脑不碎不散。其味之美,在于它的调料。旧时所用有芝麻酱、韭花酱、香油、酱油、醋、蒜泥、辣椒油、鱼露、葱花、咸菜末等。这些调料都是根据食客的嗜好添加在豆腐脑里,浇好后自行调和而食。后来,京味以羊肉、酱油、口蘑水、食盐加干淀粉勾芡制成的红色稠卤食法传入后,当地人进行了改良,形成了带有海产配料的卤汁浇头。

豆腐脑是介于浓豆汁和软豆腐之间的产物,较浓豆汁为稠,无软豆腐之硬,是一种半流质、无须嚼的小吃。在胶东民间,各地均称此物为豆腐脑,唯有福山叫做“老豆腐”,令人不解。其实,老豆腐是一种与豆腐脑食法相似的小吃,又叫“烫豆腐”。是用软豆腐切成大方块,放在开水中煮透后盛入碗内,浇上香油、酱油、麻汁、辣椒油、葱末等调料趁热食用,牟平等地民间也有这种吃法。旧志载述:“老豆腐较豆腐稍软”,吃时“豆腐脑浇卤,老豆腐则佐酱油等素食之”。福山民间将两种小吃并称,想必是以讹传讹的叫法。如若不然,福山庠生权模山所写诗文当以“老豆腐”而不是“豆腐脑”命题了。

作为烟台民间非常喜欢的早餐小吃,豆腐脑具有营养丰富,软嫩滑润,极易消化的特点,人体吸收率高达98%,是一种老少咸宜的美味。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佐以其他食品配餐。刚出锅的油条、面鱼、炸糕、烤饼、酥皮伙食等,均是对胃口的绝佳选择。
文/郝祖涛
编辑/栾悦
监制/张海明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