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保研分享·数学| 四所师范大学的进击之路,最终梦圆魔都

保研分享·数学| 四所师范大学的进击之路,最终梦圆魔都

阅读量:3757498 2019-10-24


个人情况
姓名:韩粟
综合排名:2/61;
专业排名:1/61;
四六级成绩:四级614分,六级611分;
科研成果:约等于无,参加校级大创项目一项;
荣誉奖项:两次朱敬文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
夏令营入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体合格营员)、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优秀营员);
预推免过审: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最终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数学)。
国庆长假收假的第一天,在看到普保的同学从各个角度剖析、总结了保研历程之后,我也开始整理框架,准备从头到尾慢慢叙述这段难忘的岁月。曾经和大学同学说过,从未想过自己的升学路上也可以和“保送”二字建立联系,但如今尘埃落定,用一句保研分享中常见的话来说——努力最终没有白费。
一、攻略普保名额
我院通过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途径有很多种,如普通保研,卓越教师计划,英才计划,支教保研及农硕师资计划等,不同的途径的侧重点亦有不同,16地师的丁荣同学有做过详细的思维导图整理,可供参考。其中,名额最多,战线最长的应当属普保与卓越,参照16级数师情况,班级实际58人,最终普保3人,卓越6人。
我最初动保研的心思,是在大二时偶然去听了14级学姐的保研分享会。但当时的我实际学习情况如何呢?第一学期班级综测排名25,专业排名20;第二学期班级综测排名4,专业排名1。正是由于第二个学期成绩突飞猛进,我才首次意识到原来我可以不通过辛苦的考研就申请上研究生。虽然保研的政策每年都在变化,但是根据数师的实际情况,数师一般都是以成绩瓜分天下,尤其是学分高达21分的数学分析和12分的高等代数,这两门课相当于11门3学分的课,另外,虽然教育类课程普遍分差不大,但教育类课程同样不能轻视。依照培养方案,16级数师计入专业成绩的课程有:
数学分析(Ⅰ)、高等代数(Ⅰ)、解析几何、数学专业导论与研讨(师范)、数学分析(Ⅱ)、高等代数(Ⅱ)、数学分析(Ⅲ)、概率论、常微分方程、初等数论、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实变函数、计算方法、数理统计、偏微分方程、基础拓扑、泛函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入门、中学教育基础、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师语言文字表达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中学教育见习。
为了取得普保资格,我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就是把每门分数考到最高。优势显然,即成绩始终排名靠前(前六学期我的专业排名为20,1,2,2,2,2),这样综测排名也不会太低,但是后来在制作简历时,我意识到自己实在太缺乏别的成果了。论文、竞赛、各种项目,我也不是完全没有参加,但是在我的排位中,一旦遇到课程考试,这些都要向后排,导致无发表论文,英语竞赛失败等情况。
其实这些并非不能兼顾,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对我来说每个学期的数学专业课都很难,我一定要花时间把能理解的全部理解,会做的全部会做,而不是期末去临时抱佛脚。如果某件事要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我会认为不值当。
另外,虽然综测占去70%,成绩只占30%,但是回想起来,我似乎并没有狂刷综测的心得体会,只是把常规的干部任职,获奖证书,志愿时间等加上了,事实上如果对学业成绩有十足把握,多去参加一些符合综测条例的活动,加分也是很可喜的。但还是要强调,数师真的是以成绩分天下的!
二、攻略普保名额
一进入大三下学期,有意向保研的同学便会开始着手收集有关消息和资料。我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微信公众号:保研论坛、保研前辈、保研福利社、易保研,有时候刷手机的时候看到就点进去看看,有些是干货,有些是鸡汤,还有些像考研一样疯狂推荐的需要氪金的保研课和文书资料。我身边没有听说有同学去氪金的,我们都是光荣白嫖,一是因为靠自己认真准备也不需要太多精力,至少比学数学轻松,二是不想花钱。
二是各大学校研究生招生网以及相关学院官网,我很早就定下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目标,所以我打开电脑的日常就是刷一刷华师大研招网及华师大教师院官网。别问,问就是华师大给本南师大学子下了蛊吧。
三是向学长学姐询问,这个得到的消息是最准确,最新鲜的,事实上,我保研一路以来,得到了南师大及华师大许多学长学姐的帮助和鼓励,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考试资料、笔试复习方法及真题、面试流程及真题等等。每次都觉得十分打扰学长学姐,但是他们都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各类问题,甚至做心理辅导,所以,我的建议是:与其走马观花地看不同专业的保研分享,不如认真和本专业的学长学姐了解情况。

三、打卡各夏令营
四月末开始便是各大学校夏令营申请,我因为中了华师大的蛊,最后一共就申请了三个: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此处简单介绍一下华师大的情况:教育学部下设课程与教学系、学前教育系等机构,教师教育学院隶属于教育学部,但教师教育学院可独立开办暑期夏令营。华师大夏令营申请系统可填报两个志愿,故我最后是两个都填写了,最后入营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但是!预推免面试的时候,教师院的老师和我说,如果想参加教师教育学院的夏令营,就不要填报教育学部,学部会先录人,教师院为了放出名额给其他人,便不会同时录取。16级的情况是,两人录取至教育学部夏令营,另外数科院基地班一人录取至教师院夏令营。
虽然我申请的夏令营很少,但是准备资料也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普遍需要准备的资料有:夏令营申请表、身份证及学生证复印件、前五学期成绩单(院或校教务处盖章)、四六级成绩单、成绩和综测排名证明、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此外,每个学校也会有一些个性化要求,如个人陈述、导师推荐信等。师院的老师都是非常支持大家申请夏令营的,只要盖好该盖的章,签好该签的字,计算好在截止时间之前招生办公室可以收到就没有问题。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尽量不错过夏令营,期末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29号就结束了。这个时候虽然特别紧张普保名额能不能轮到自己,但还是开开心心地去了华师大教育学部的夏令营。首先,无论是教育学部还是教师教育学院,夏令营都不具备选拔功能,最后每个人都只会得到一张精美的合格营员证书。虽然老师口里说能参加夏令营的话应该就能进入预推免,但是从我们夏令营小组的实际情况看,最后有参营同学(211汉语言专业)没能够参加学科教学(语文)及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的预推免,也有未参营同学最后参加预推免并顺利通过。
教育学部的夏令营让我认识了很多教育相关专业的优秀的同学,尤其是和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以及带队学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一起听讲座、排节目、准备稿件、在中北校园里闲逛,提前体会了“爱在华师大”的感觉。
此外,简要地提一下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数统院的经历:
时间非常短(仅两天),
学院很慷慨(吃住条件都很好),
南师大光环,
合格就能上。
四、开启暑期生活
在上海的四天过得很快,回到学校便开始惴惴不安地等待最终排名。这个排名只包括所有报名卓越的同学,比如16级数师最后九月普保的第一名,她在七月已经可以确定自己能拿到普保资格,并且她坚定地不读卓越,所以她直接没有报名卓越,还有放弃保研选择直接工作的同学也没有报名。另外,卓越的比例与普保也不同,16级是七月直接把两个一起算出来了,最后我的排名均是第1名,加上我们班未报名卓越的那位同学,最后我便确定了我是普保的第2名,一定可以拿到普保资格,于是我便放弃了卓越。
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但是争取到资格几乎是我们认为最难的一关。数师竞争非常激烈,大三下学期的期末,自习室里最多的就是数师或者数科院的同学,那段时间我可以每天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11点,而且我的习惯是学习时完全不看手机,所以基本只有吃饭的时候打通和外界世界的联系。这种长时间封闭式的学习非常辛苦,但最后也让我拿到了不错的成绩(保持了专业万年第2的稳定发挥),甚至直接帮助我确定了普保资格。确定的那一刻我便将电脑上保研的文件夹重命名为“解放进度条50%”,因为接下来只剩冲刺华师了。
没有拿到心仪offer的推免生如我是真的没过好大三暑假,跑出去旅游了两周,每天躺在宾馆都在想要是华师不要我怎么办。回家之后,借了张校园卡每天去其他学校的图书馆复习,哪怕划水复习也比在家躺尸好。华师最后录取是笔试60%及面试40%,笔试考试内容为高等数学及初等数学,高等数学会发散到实变函数。在16级确定取消保研考试之后,我便停下了数分和高代的复习,故暑期我是这样安排的:
数学分析复习了两遍,第一遍所有内容都看,第二遍跳过较难的定理证明以及高数中没有的部分。高等数学复习了一遍,基本完成了所有课后习题,就没去找其他的辅导书了。当然时间充裕也可以把高等代数复习一遍,毕竟高代就一本书,但是我由于旅游及摸鱼,最后只是在南师面试前迅速翻了一遍。不要学习我这一点,毕竟绝大部分数学相关专业都是会涉及到高代的。
教育知识的复习由于被数学复习的时间压榨,我就是每天看看微信公众号,如“微言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了解教育时事热点。另外,数学教育必须了解的就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我看了许多篇核心素养方面的论文,并且反复看了其中2、3篇概括性较强的论文,记下了一些重要概念,这对面试是有一定帮助的。还有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值得去多看论文多思考。
五、九月困难模式
虽然我一心向华师,但是我也害怕最后孤注一掷,于是预推免的时候,我采取了海投策略。由于我坚定了不读数学相关专业,所以我只能投教育相关专业,我比较熟悉的综合性大学的高等教育学专业或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我都报名了,甚至还看了高教的书,但是这种时候数学师范的本科专业在一群教育学的本科专业中显得格格不入,加上我没有任何发表的学术论文,所以最后几乎都没通过初审,还劳神劳力,浪费了很多复习时间。最后预推免通知我去面试的就是三所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
南师大的面试在随园校区,先在办公室外抽两道题,一道是数学专业题:叙述克莱姆法则;一道是教师素养题:对“学者,未必为良师”有何看法?然后门外准备五分钟左右。一进去便看到了亲切的师院导师配置。首先进行中文自我介绍,然后依次回答两个问题。可能因为是本院面试,所以之后老师便没有问我问题,和我聊了会申报其他学校的情况,南师面试便结束了。
23号去南师面试的四号线上,华师的电话便打过来了。我预推免的时候填报了两个志愿,第一志愿是学科教学(数学),第二志愿是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方向),最后通知我参加学硕选拔。事实上专硕和学硕的笔试面试都是在一起的。同一天晚上,我又收到了北师的短信,通知我参加专硕面试。本来时间是刚好错开的,华师是25号上午笔试,下午面试,北师是26号下午面试。
但是,凌晨的时候突然发现,我属于跨门类考生,必须参加25号晚上的教育学笔试,且24号早上发现,汉师、地师、生师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且我们轮番和北师大教育学部沟通也无果。跨门类的意思是,学科教学是教育学,而我们本科拿的都是文学或理学学位,北师大从这个角度考虑也是挺出乎意料的,所以最后我只能放弃北师大,去参加华师大的选拔,在签到的时候了解到,学硕5人中录取3人,专硕12人中录取10人,竞争不算激烈。
首先,笔试我们是占绝对优势的。在很早之前,15级保研至华师的刘雨晴学姐便将14、15的笔试题发给了我,每年都是10道题,一题10分。另外我又向考研的同学求到了考研的真题。这些题目来来回回做了很多遍,然后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比如微分中值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等又重点复习了,所以笔试题基本全部会做。比较幸运的是,由于我对数学史比较感兴趣,复习的时候看过汪教授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论文,结果考试便考到了论文中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形数与二次幂和的题目。所以笔试考完,我是十分有把握的。

下午的面试我抽到的序号是3,比较靠前,但是比较让我担心的事情是,学硕面试的人分别来自中山大学(跨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专业对口),而夏令营的时候我也了解到华师是存在学历鄙视链的。面试的氛围比较轻松愉快,且老师就是教师院全部的硕士生导师,在华师官网可以找到几位老师的介绍页面,其中有老师目前的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建议提前了解,并且阅读他们最新的论文,基本每个老师都是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内提问。我面试被问到的问题如下:
以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又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此你如何看?(孔企平老师)
对于上海市当前实行的垃圾分类,如何从数学方向提出问题?(徐斌艳老师)
在大创项目及小组合作论文中担任什么分工?
大创的问卷是如何设计的?
成绩单上显示你上过SPSS这门课,那你对SPSS软件了解有多少?(朱雁老师,英语提问及回答)
你觉得上午的笔试考得怎么样?
你读过哪些数学教育相关的书?书中讲了些什么?(汪晓勤老师)
对数学在德育上发挥的作用有什么看法?(邹佳晨老师)
面试在15-20分钟左右,虽然存在问题回答不上来,语言组织混乱的情况,但是老师都不会push你,最后都是欢声笑语结束面试。
从上海回来的那两天,煎熬得像是像是回到了等待普保资格的日子。当我得知和我同去的同学已经接到了华师专硕通过的通知,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应该是学硕没选上,并且也失去了专硕的机会,心情极其低沉,这意味着我只能去华中师大或者留在本校,几乎是浪费了这个普保的机会。在辅导员和同学的鼓励下,26号晚上九点多我给华师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老师说我学硕的确面试失败了,但是由于我同时填报了专硕,并且最后专硕排名第三,所以将我录到了专硕。听到这个自己也终于放心了,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第一志愿,最终我的孤注一掷在丽娃河畔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六、总结
从未想过这篇文章会写到六千字,毕竟我的保研经历同大多数人相比算是平淡,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这段在我人生中的“高光”岁月,另一方面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心理状况,我实在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我也希望尽我所能给其他人提供小小的帮助。现在我在高中实习,很多人都会和我说“保研真好,现在什么压力都没有了”,事实如此,但对我来说,我终于可以从本科阶段刷过无数遍的习题中抬头,翘首以盼硕士期间新的学习模式,前三年在敬文图书馆度过的孤独与压力交织的日子终于得到了如今拟录取通知的回应。没有在自己选择的路上留下遗憾,也是小小的幸运和骄傲吧。
文案:韩粟
排版:金诗琪
责编:王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