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机长》票房破20亿:所有奇迹,都是实力

《中国机长》票房破20亿:所有奇迹,都是实力

阅读量:3764796 2019-10-25



8633,成都呼叫你…
昨晚看完《中国机长》后,我脑海中反复回响着这句话。
刺激、不可置信、敬佩种种复杂心绪,都不足以形容我对这部电影以及乘务人员的赞叹。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所以今天我不详聊电影,而是跟大家讲一讲更加惊心动魄的电影原型,也就是去年的5月14日,震惊世界的34分钟。
 01 
2018年5月14日,早上6点26分。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起飞了。
7点左右,飞机到达9800米的高空,进入巡航阶段。这是飞行过程中相对稳定的一个阶段,机长刘传健和副驾驶徐瑞辰都稍微放松了一点。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驾驶舱右座的前风挡玻璃出现了裂纹。

图源:《中国机长》
30秒后,出现裂纹的玻璃整体爆裂,飞机急速下降。
强风涌入,飞机开始剧烈颠簸,温度瞬间降到零下40度。
座舱释压,仪表失灵,副驾驶的上半身被吸出窗外,大半个身子悬在了万米高空,仅靠着脚上的安全带将他死死拉住。

图源:《中国机长》
与之而来的,是狂风,是低温,以及缺氧。
这类似于高原反应,却又严重上好几倍的极端情况,时间一长,极有可能使人死亡。
飞机失去平衡,疾速下坠。

图源:《中国机长》
驾驶舱内,狂风以每小时八百公里的速度灌进驾驶舱,将机长死死的“按”在座位上,飞行控制组件面板解体,飞行仪表全都显示故障失效。
瞬间失压,零下40℃的低温,让刘传健的每一个操作都非常困难,强烈的气流,甚至让他无法顺利戴上氧气面罩...
他说:打个比方,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感受到什么?
也就是说,刘传健必须在低温缺氧的条件下,在最短时间内,完全凭着经验和直觉将飞机开回成都。
情况,十分危急。

图源:《中国机长》
 02 
“身体不是身体,人不是人”,
这是刘传健的感受。
但如此的情形,他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稳住失控的飞机,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他无法松开操纵杆去拿氧气面罩,窒息感开始侵蚀着他的意识。
再有两分钟,他就面临昏厥的可能。
幸好,第二机长梁鹏马上进到了驾驶舱。
第二机长系好安全带,给刘传健戴上氧气面罩,拿出电子飞行包,告诉他接下来要飞去的地方,用手摩擦背部,告诉他:别怕,坚持。

图源:《感动中国》
由于设备损坏,刘传健无法得知飞行数据,也无法与地面联系。
他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以肉眼判断航线,全手动操作飞机。
失去风挡玻璃,时速800公里带来的强气流直接灌入驾驶舱,只穿了短袖衬衫的刘传健冻到浑身发抖,浑身仿佛被撕裂。
而客舱里,面对突发的险情,119名的乘客们甚至来不及害怕,抬头一看,其中一名乘务员已经被吹在空中。
有乘客回忆:飞机剧烈颠簸,然后就看见驾驶舱的门爆开了,随之而来的,是尖厉的啸叫声和强大的气流,就像沙尘暴一样,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客舱的氧气面罩全部脱落,行李架的行李,过道上的餐车和乘务员全飞了起来,绝大多数乘客都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要死了!


剧烈颠簸后,乘务员们开始帮助乘客系好安全带,戴好氧气面罩。
“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信心,有能力,保证您的安全。”

当时乘客回顾现场
同时,地面部门一边持续呼叫四川8633,一边紧急调度:将相关空城的飞机全部调走,越快越好。 
成都双流机场迅速清理跑道,叫停所有航班。
由于当时川航8633已经失联,如有安排不当,其他航班若未能及时跟踪信息,发生碰撞,将酿成无法承受之巨型空难。

图源:《中国机长》
我还记得,当时的微博热搜,各大网站上都是对8633的祈祷。
8633,成都呼叫你...
8633,我们呼叫你...
8633,请一定要平安无事...
那天,每个人都在密切关注着,祈祷着飞机无事,祈祷着奇迹发生...
终于——
早上七点四十六分,奇迹发生:川航3U8633经历惊魂34分钟后,成功备降,119名乘客安全落地,没有重大伤亡。

图源:《中国机长》
如此严重的事故,只有伤者。
一个是被餐车撞伤腰部的乘务员,一个是被半个身子吹出窗外的副驾。
都是空乘人员。

副驾驶的衣服在高空飞行中被撕裂,黑色的是领带
 03 
落地后的那一刻,刘传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活着,比什么都好。
但随即而来的伤痛和复健,包括心理阴影,都在困扰着他们。
因为事故时噪音巨大,副机长的耳膜,受到了永久创伤,如果无法治愈,将永远无法驾驶飞机。


机长刘传建飞机落地后,仍然被恐惧感笼罩,严重失眠,睡不着觉。甚至患上了高空减压病,全身疼痛,关节发痒。
那段时间,他基本每天都要去医院治疗,最长一天需要4-5个小时。
医生说,他经历的极限情况,几乎等于做了一个大手术,身体系统至少需要休养一两年。
而其他的乘务人员,也面临着心理恐惧,必须克服后,才能再次起飞。

图源:《面对面》
事故后,川航3U8633机组被颁以“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可刘传建在无数次采访说,反复说:飞行真不需要什么英雄,不需要什么杰出人物,需要的是大家都安全。

从穿上机长制服的那天起,刘传健就知道,自己的身上,多了一样东西。
副驾驶的制服上是三道杠,而机长的制服上有四道杠。
多的那一道,是责任。
身为机长,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飞机上的所有人负责。
他说,我的职责,就是把飞机开好,不要掉下去。
 04 
2018年11月16日,5·14事件后半年,刘传健重新坐回了机长的位置。
再次握住飞机操纵杆时,刘传健的感觉非常不一样。
对他来说,5·14之前,飞行就是工作,是职业。
客舱里的只是“旅客”,他们是陌生人,他们毫无联结。
5·14之后,他的责任变重了。
在他身后,是信任他的乘客,他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曾经,他安全驾驶飞机,是出于机长的责任。
现在,他守护旅客的安全,是对生命的负责。


责任,是时时刻刻和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或许每个人的责任不同,但道理都是殊途同归。承担责任,是坚守自己的本心,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而他的尊重,也赢来了他人的尊敬。
在央视的采访中,一个女孩特地来到节目现场,她曾是四川8633的乘客之一。
她说:我要跟刘机长说一句谢谢,我觉得刘机长对我来说,就是除了我父母以外,真的是对我最重要的人,他给了我第二次的生命。

她描述当时自己在飞机上,就像坐过山车的感觉放大一万倍。
耳朵就像被针刺一样,心脏也特别难受,整个机舱在降落的过程中,没有人讲话,但是她能听到有些人的哭声。除此之外,就是乘务员在机舱里对乘客们的安慰。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而刘传建的眼眶已慢慢变红。
生死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愈加珍贵。

我们都说,刘传建是个传奇,中国机长牛逼。
是的。
但他能造就传奇,离不开临危不惧的胆气,也绝对离不开他平时的努力。
1991年刘传健进入部队,两年后,他进入飞行学院。
尽管飞行学院的淘汰率高达70%,但是刘传健不仅成为了飞行员,还在毕业后,留校成为高教机教员。
部队十年,刘传健教过30余名学员,安全飞行3000小时。他从教员一步步成为中队长、副大队长、训练股长,退役时已是少校军衔。
2006年,刘传健转业到四川航空,至今,他已安全飞行13600小时左右。

其实,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有的人,在日积月累中攒下的无数能量,在那一瞬间爆发。
正如刘传建所言:把平凡做到了极致,就是非凡。

最后,想把《感动中国》给予刘传健的颁奖辞最后一句送给每一个人:
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
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
每一个传奇背后,
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以上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感动中国》、央视《面对面》、人物、新浪网络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