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羞辱(Body Shaming),就是以任何形式对他人身体表示出负面的、带有侮辱性的、不恰当的言论或态度,又或者是以主观性极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与之不符的人的身体的行为。
也许只是因为身材不够苗条,你被人叫过“肥猪”、“肥婆”;
也许只是因为发育比别人早了些,你只穿宽松的衣服,不敢挺直腰板走路,却还是难以阻止男生投来异样的目光;
也许只是因为长身体慢了些,你时常被人嘲笑“长这么矮找不到女朋友”;
也许只是因为人们不够了解亚洲人的长度范围,你在上厕所时听见旁边的人低低地说了句“啧,好小”……
无关性别、年龄,也无关社会地位,只要一个人身上有一点小缺陷,都有可能被别人拿来大做文章,成为众人的笑柄和被羞辱的中心。
可以说,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曾遭遇过或正遭受着身体羞辱。
《明日之子3》第二期,大牛被问“怎么看待自己的外形”时透露,她经常收到其他胖女孩的私信,姑娘们总被周围的人欺负,甚至出现抑郁症状,现场几度哽咽。
我们的社会似乎对胖有一种天生的敌意。
回想一下,在学生时代,是不是班上的胖同学都被叫过“胖子”、“大肥猪”“大奶牛”这样不礼貌的称呼。
上网搜索胖人遭遇的歧视,更是一搜一大把。
前段时间,耐克在伦敦店使用了大码模特展示运动服,一名记者随即发文反对,她觉得大码模特脂肪太多,没法跑步,不利于人们与肥胖作斗争。
不过,很多网友认为耐克此举很暖心,因为胖的人也需要运动,同样需要运动装,记者才是真正的歧视肥胖。
在某些人眼里,胖人似乎连运动的权利都没有。
2019年伦敦马拉松上,“慢组”跑者与领跑员是一些身材偏胖的人。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被保洁车喷清洁剂、水站被撤,还遭受了工作人员的言语侮辱,“快跑,胖子!”、“你吃得少一点,衣服就合身了。”
在赛程后半段,主办方甚至关闭了原来开放的道路。
在中国,能与肥胖获得“同等”目光的,可能就是皮肤黑了。“一白遮百丑”已被大多数人奉为圭臬。
那与“白”相对应的“黑”在主流审美中就是“土”和“不高贵”的代名词。
事实上,嘲笑体重、身高、肤色、气质、外貌都属于身体羞辱(Body Shaming)。
豆瓣上“我所遭受的身体羞辱”话题下,有人因为胸大被人取笑;有人因为皮肤黑受尽嘲讽;还有人因为天生的生理疾病遭遇过指指点点。
心态好的人对此一笑了之,但其实,多数人心里都过不去这道坎。
主流审美要求女生必须个子高、皮肤白、身形瘦;男生则要威武阳刚。
我们的社会对美的评判标准如此单一,单一到不尊重个体差异化,不允许出现不一样。
结果,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不完美,都想拼命掩盖掉缺点。有的人甚至采取一些颇为极端的方式变成别人能接受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一谈到“身体话题”,就会无比敏感、焦虑?
因为“身体羞辱”对我们的伤害真的是太大了。
因为遭受身体羞辱,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真的就是如此糟糕不堪。
长期活在羞辱中,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接着产生抑郁情绪,并拒绝与外界沟通。情况严重的,会升级成抑郁症。
接着,极端的人会用自残、自杀的方式去摧毁自己这个“不讨人喜欢”的身体。
为了不再被人嘲笑,还有的人去做了整容手术,缩胸手术,抽脂手术。幸运的话,手术成功之后,你比之前变好看了,但别忘了,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身体是完美的。
只要继续选择活在别人的嘴里,相信我,身体羞辱依然还会存在,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
布朗宁说: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座坟墓!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请尊重每一个生命,也祝愿所有人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往期精彩试衣间 | 霓虹SM | 充气娃娃 | 嗑炮
快递戒毒 | 午夜电台 | 租女友 | 太空啪
VR动作片 | 交公粮 | 厕所秘史 | 福利姬
想与胖编“深入浅出”地交流?
快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