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9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9期

阅读量:3767574 2019-10-25





一单元 五绝
秋分陆兴固 懒问寒蝉噪,闲听雁过声。一壶新菊酒,又醉故乡情。
秋暮高敏 月出暮烟净,清光动水湾。时听荒渚上,栖鸟语关关。
送别荷月
寒亭衔晓月,黄叶一层层。此去何时返,只闻孤雁应。
枫红·步韵李景慧 生成红豆色,漫野带霜开。多少伤心事,怕君不肯猜。 
夜宴袁海英 夜饮神灵寨,豪情贯九重。倾壶不知怯,既醉亦从容。  无题徐丽萍
独立兰舟畔,秋风送晚凉。清辉寒夜色,何处是心乡?
诗人王鼎三
西窗映新月,白发鬓边生。夜半秃头笔,灯前未了情。
暮秋山行刘心
秋山新雨后,远客不言愁。瀑响遮尘事,淳心向海流。
渡口岳冰洁
红叶飘幽径,长天秋水闲。箫音萦古渡,船到白云间。
岭上吟姜文志
此时秋未去,落叶满兴安。不等愁肠结,梨花近水边。
衢杨金恺
寒气砭人骨,霜铺又几重。忍撑千树碧,为世挽秋容。
秋詹春良
荷叶尚残香,南飞雁两行。犹思青涩事,不觉已秋霜。
天歌宋玉亮
千山横沃野,万域越江河。大雁高飞去,一心向远歌。

二单元 七绝
云轩月马中奎
秋风又渡水云轩,黄叶飘飘下小园。酒醉东篱邀月饮,寒蛩有意菊无言。
榆关秋梦后天 榆关一别白云飞,草木枯荣已久违。归雁梦中传尺素,醒来不见故人归。
寄南归雁刘慧娟 天高云阔远山青,日赏秋湖夜赏星。尽把风光收眼底,再归时节与春听。
闲游偶成姜福沈
残荷倦写一塘秋,荻动惊飞数点鸥。柳下悠闲垂钓客,急忙换饵再抛钩。
步韵《枫桥夜泊》曾令京
古寺寒山冷月天,枫桥玉女夜无眠。红尘有泪晨钟起,水远姑苏万里船。
秋痕裴芬
秋浪频摇翠绿枝,孤弦寂寂断肠时。落花缱绻邀寒夜,浅梦无边为月痴。
途中偶得万士华 头顶乌云一路歌,单车飞速懒披蓑。折腰因是谋生计,风雨无边奈我何? 秋意李世武
凉风轻起叶飘游,云淡穹高又一秋。归雁传声天际远,尽收诗画笔端留。
秋原行方守庆
平明冷月挂山巅,斑驳郊原隔野烟。枫树梢头红满目,误将秋色作春天。
十三日登洞头望海楼王意中
半岛孤悬望海楼,洞天雄踞此开头。直穷吴越三千里,浪卷云奔不见收。
深秋偶题段彩玲
一片枫红对夕霞,秋声妙曲入云涯。半壶小酒谁同醉?雅意千重寄墨花。
雁南飞邢凯翔
霜染野村秋日晚,东篱菊老落花残。一行鸿雁南飞去,谁个临风独倚栏?

三单元 七绝
桂花丁召军
最喜清幽淡雅开,香魂玉魄月中来。不思慧解天仙友,直下凡间别紫台。
乙亥九月十八见晚开桂花有感项琳
久盼花妍未见黄,芙蕖仙子换衣裳。广寒掠影三分境,大器何妨结晚香。
秋思万雅阁
秋雨秋风秋夜凉,池塘仙子换衣裳。花开终有花残日,唯有诗书四季长。
观中华第一石瀑董战红
惊望石瀑向天擎,不见狂涛险浪生。赞叹玄黄神笔绝,留传异作与人评。
童年老屋张洪涛
藤萝爬满老砖墙,燕子依然绕旧梁。梦里几回童趣事,房前屋后捉迷藏。
细河秋色王聪颖
残荷满眼早知秋,鹭鸟南飞不忍留。一日芦花如白雪,今宵莫教上人头。
初秋崔志华 不过量来几步秋,秋心已上万山头。云天何必秋风织,一阙秋词网九州。 
闲愁刘慧娟(太原) 寒气侵人瑟瑟秋,心情无主惹闲愁。空枝一把窗前瘦,几丈幽思绕案头。

四单元 五律
龙胆谷秋行高敏 今得休闲去,逶迤峡谷虚。风铺残叶密,云过老林疏。飞瀑激清响,层岩绘史书。从容终可待,镇日作樵渔。
闲游后天 云淡天高远,湖澄山色清。幽禽鸣古树,梅鹿踏青苹。携手且长驻,安庐不再行。逍遥林下酒,琴瑟奏诗情。 
屏中醉李景慧 林幽飞鸟静,人聚水云轩。身置红尘网,心随万象言。隔屏同美酒,与客共桃源。谁道多荆棘,应为自设藩。
晚秋杨丽娟
去雁秋声里,长空一字长。枫红千里秀,松翠遍山乡。露冷摧花老,霜清浸夕阳。重阳沽老酒,邀客赏菊黄。
感吟靳海珍
叶落秋声远,闲闲枕上吟。飘飘何所去,簌簌梦中寻。落笔兴犹在,调弦意不禁。鸿飞知逝矣,倚坐对瑶琴。 
 读《中国诗词微刊》祝军 每每文章秀,期期笔墨新。高师前引路,快手后来人。北国冰天赋,南疆花木陈。微刊吟绝句,越读越青春。 
五单元 七律
小苏河村虫王庙
王琦
层林尽染野山冈,犹忆结盟村庙场。
义勇战歌增士气,雄豪歃血诉肝肠。
环村苏水三千载,抗日辽东第一枪。
游者今来闻往事,高怀励我酹清觞。
秋月
王坤
秋月玲珑挂极巅,微微寒露恍如烟。
夜长方解梦难逐,光澈深知影合怜。
五柳而今空自舞,一瓢于我有馀虔。
幸无黯黯风云惨,心事犹能向菊边。
秋夜
罗瑞洲
醉在三秋不出门,闲居陋室觅诗魂。
词倾律句高情慕,字历沧桑古韵存。
莫使妄言评圣典,当驱拙笔画心痕。
独身月夜孤灯影,唯伴清醇酒一樽。
秋游神灵
李在印
暂抛俗务作闲游,节令欣然值晚秋。
灰兔紫狐林下少,红枫黄叶岭边稠。
向云崖处观银瀑,于竹海间听鸟啾。
农舍怡情月光美,倾壶敬友醉方休。
喜与展广瑞兄重逢(新韵)
苏林生
嘉朋重聚赖诗缘,心海掀潮泪欲潸。
分手扎旗新客站,拥怀陕北美甘泉。
双酌只恐欢杯少,合照唯嫌喜影阑。
互诉离别思念苦,高情与日上三竿。
无题
秦晓舟
闭关修炼欲何求?洗涤心尘蜗小楼。
书罢遥望五更月,琴喑细品二锅头。
无欺无媚缄其口,有节有仁偏称牛。
大隐于林辞闹市,闲云野鹤自风流。
秋吟
程萍
玉宇澄明长野阔,寒塘还发小荷钱。
山空云叠藤余绿,日出霞飞荻转烟。
争把香醪酬远客,闲看鹤影渡清泉。
秋光不负丹青手,岂用桃花入砚田。
游献县单桥感吟
霍庆来
深深辙印证沧桑,漫步桥头意未央。
善举但教千口誉,豪怀每使万家彰。
雪侵雨打身弥健,露浸风吹志愈强。
盛世欣逢翻盛景,重温故事暖心房。
茶味人生
张继先
风霜雪雨向天涯,苦辣酸甜度翠华。
笑傲千峰尘不染,情怀百涧玉无瑕。
春来且喜枝芽吐,岁暮休将颜色夸。
渡尽劫波清骨在,醉心林壑赏烟霞。

金迟
难忘午夜别时筵,草草杯盘话万千。
雨后琴歌长念念,风前折柳总绵绵。
乡音昔越山河阻,魂梦今成彼此缘。
月下徘徊楼雪影,但期雁语到君边。
秋宵
范安萍
 
淡菊欣欣自向荣,微光斜照惜琼英。
丛中瘦影舒长袖,月下仙姿诉别情。
三径寒风随笛转,一帘幽色任箫鸣。
柔心切切何人解?半夜沙沙落叶声。
 
登凤凰山
李永清
 
北邙东上一峰孤,栖凤盘龙气势殊。
马寺翔鸥归洛渚,龙门落日照皇都。
九朝兴废悲行客,三世轮回叹野芜。
懒向冯王庙中看,因怜太白旅坟芦。
无题
张玉龙
 
置若浮萍雨打身,行游浅水负金鳞。
秋风夜露先黄柳,明月他乡老病人。
路断天涯云乱眼,花开镜里梦归尘。
一杯潦倒长安市,兴庆宫前唤太真。

六单元 词曲
相见欢
郭小红
秋山秋水秋蓬,晚来风。似约如潮漫涌,向帘栊。  疏笺小,弦琴老。不由衷。万种堪寻一醉,菊花丛。
虞美人·新居
赵喜丽
 
幽幽翠幄深庭院,影照鱼池浅。金风玉露夜新凉,何处笛吹秋色暗飘香。  碧云红叶千般好,岁月何曾老。假山庭竹在君家,邀月一帘同饮醉黄花。
点绛唇·九月望日见桂花始放
胡颖
霜降深秋,木樨刚把芳香吐。佳期空负。月色朦胧处。  几许闲愁,莫在花前语。天欲曙。朝来清露。滴滴梧桐雨。
木兰花慢·秋日
徐彦明
韶华随云走,鬓发白,黯眉头。一叶落尘痴,贪欢枝蔓,随俗沉浮。狂风适逢骤雨,斗转星移又是清秋。往事前尘如水,空留一叶扁舟。  重回故土与朋游。闲赋晚来休。只日子过得,无波古井,淡淡悠悠。经年不通南北,雁过长空独上层楼。霜夜灯残酒醒,依稀身在漳洲。
沁园春·劳山颂
马俊侠
莽莽劳山,郁郁甘泉,气爽韵飘。望昊天祥瑞,青峰叠碧,高山远水,风物姣姣。天地菁华,藏经聚宝,北国风光动楚骚。景奇绝,取光华日月,夸耀云毫。  劳山洛水娇娆。阅旧史。雄风荡怒潮。巨手燃星火,金戈铁马,延安圣地,赤帜狂飙。一代英豪,千秋人杰,碧血丹心日月昭。看美景,饮甘泉清水,胜似香醪。
沁园春·暮秋自况
刘成宏
坎坷蹉跎,落拓峥嵘,均已随风。看霜临旷野,黄花溢彩;寒凝大地,月季流彤。陶叟轻吟,元璋浅咏,多少浮名都变空。平生里,凭安身修己,举步轻松。  善寻六艺芳踪。阅典藉、方知世味浓。有三坟入眼,壮怀纳月;九丘印脑,豪气吞虹。桂树赊词,石榴借句,何不倡贤赋杰雄。红尘客,与诗书为伍,其乐无穷。
南乡子·徒步江西红枫古驿道
徐惠洁
      
丝雨湿萝痕,犬吠溪烟绕小村。鸟道盘旋攀岭去,氤氲,倏尔寒漪叠褶纹。  暝霭踏红尘,汗下如浆碎步频。何幸枫香铺满径,纷纷,一样灵心逐路人。
临江仙·感怀
毛燕
数载光阴消怠尽,扪心懒问输赢。粗衫薄袂也倾城,半沾烟火色,半染雪梅情。  夜捧唐诗深一嗅,书香共我卿声。秃毫瘦笔向天横,不辞烟渚路,无悔对今生。
阮郎归
赵陈茉
霓虹美景不相干,合窗说两难。相逢微末少寒暄,前程各自难。  思往事,泪潸然,周亲与梦难。原来幻海与云山,此生行路难。
金错刀·湖上渔翁
朱正樵
临水立,傍湖居,清风吹面漫徐徐。频闻鹭鸟身边起,常有船家眼底趋。  擒鳜刺,捉鲶须,凌波撒网自欢娱。老鹰岩下抛长线,最是归来煮大鱼。
鹧鸪天·安陆白兆山绀珠泉
刘仕勇
一道清幽出碧山,经流不息万千年。久干地处何曾断,入口当时直觉甜。  天造景,地生仙。诗人饮用美名传。当朝保护凭人赏,忆苦追今心不闲。
减字木兰花·枫叶
潘莹
经霜染露,醉饮九分谁爱汝?满面微醺,羞愧三秋不是春。  随风飘去,跌落尘埃铺锦路。小径流云,带起相思片片魂。
清平乐·凭吊 
孙立涛
 
倾世绝恋。两界成幽怨。玉宇冷清声声慢。寄一番青玉案。在地禅事三年。  向天梵语三千。记得晨曦云鬓,犹思丽日芳颜。

诗     词     赏     析

读诗知人     诗如其人——品析后天绝句《题图书案》
赵喜丽
偶然翻看朋友圈,发现后天老师的一首《题图书案》一诗,觉得不错,仔细读来,便觉得诗如其人。
题图书案后天
一蓬紫竹案生凉,难掩柜中书墨香。开卷能闻千载事,笔耕天地种朝阳。
首先,书案的主人是一位淡雅脱俗,清峻不阿的人。起句“一蓬紫竹案生凉”,在这里,“蓬”字用的非常巧妙,诗人没有说“一树”竹子,“一棵”竹子,而是“一蓬”紫竹,“蓬”名词活用为量词,正值北方的白露时节,屋内凉爽怡人。宋 代 周必大就有一首《紫竹》诗写道:
曾到蓬山验异闻,浮筠翻动雪披纷。紫茎绿叶骚人句,不在秋兰在竹君。
作者实际上是巧妙地化用了“蓬山”和“竹君”这一典故,才有“一蓬紫竹案生凉”这一妙句的诞生。我们不难想到,书案的主人是有着“竹君”一样高洁品格人。因为竹子是诗人和画家的爱物,它自强不息、顶天立地、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显示出竹的精神已经深入文人雅士的骨髓。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依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根据书案旁有“一蓬紫竹”推断,我们的这位能以竹为伴的书案主人,一定是一位虽经风霜雪雨,却能始终专心致志、无怨无悔之人。
其次,书案的主人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人。承句“难掩柜中书墨香”,读书可以使人更生活充实、境界提升、气质改变,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都有益处。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可见,书案主人每天都沉浸在读书的乐趣当中,与诗花墨香为伴。当然,在生活中,静看彩云升起是一种美,听清风吟唱是一种美,游名山大川是一种美。其实,闲读一本好书,更是一种美。
第三,书案的主人是一位博古通今的人。转句“开卷能闻千载事”,这一句浅显易懂,无需多做解释。表明诗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今天,在每隔三秒就有一条新的未读消息的情形下,能开启屏蔽功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暂时与外界隔离,好好读书实属不易。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比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通过读书,让人增长的不仅是知识,更能增长的是智慧。的确,如今的世界确实有一些喧嚣嘈杂,读书就需要定力,郑板桥的《竹石》有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想那书案的主人一定是位定力十足,能在紫竹的陪伴下,安静的读书,摒弃外面的纷纷扰扰,博古通今之人。
最后,书案的主人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人。请看结句“笔耕天地种朝阳”,这句结得最为漂亮。想那更深夜静,孤独的灯光下,诗人仍在笔耕不辍,畅游于唐风宋韵之中。不知不觉,天已拂晓,一抹朝阳的熹微透过窗棂,此时的诗人才发现自己一夜没有合眼,他伸伸懒腰,啊!原来朝阳是这么艳丽红润,蓬勃向上,一篇新的诗作又诞生了。他完全忘却了疲惫,打开窗户,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那轮缓缓初升的红日,就如同诗一般的美好……
这首诗前三句是实写,最后一句是虚写,采用的主要写法是虚实结合。整首诗自然明快,飘逸洒脱,俊美清新。尤其是结句,富有浪漫色彩,诗人主观色彩浓烈,排山倒海,有一泻千里之势。大胆想象,夸张,豪迈奔放,立意新颖,语言奇妙,成功塑造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形象。由此我想到了诗人另一首诗:
春开万树花,酿透邀朋饮。醉卧白云边,孤峰且做枕。
这首诗同样也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虽然采用了夸张,但自然大胆,不露痕迹,又真实可信,加强了艺术表现力,在写法上两首诗极为相似,这正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总之,这首诗名为《题图书案》,实则是诗人一幅自画像。通过这首诗,让我们读者了解了一个人,正所谓:读诗知人,诗如其人。     


中国诗词微刊编辑部
顾   问:晨  崧  陆兴固
主   任:马中奎
副主任:荷  月  韩树军
主   编:高  敏  韩树军  李景慧  张晓晴
副主编:王丽珠  郭小红  刘慧娟  袁海英
本期编辑:郭小红
终      审:马中奎

中国诗词月刊订阅电话:17301150565
往期回顾: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8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7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6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5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4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3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2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1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90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89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88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87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86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85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84期
《中国诗词微刊》总第83期
【投稿须知】
《中国诗词微刊》投稿须知
1、本刊诚向国内外名家、作者约稿、征稿。投稿以诗词为主,亦收与诗词有关的优秀散文与赋。
 2、投稿须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曲,赋的顺序排列,字号统一用黑色小四号,居左排列。绝句排两行,律诗排四行,词应有词牌,首行缩进,上下阕之间不分段,隔两个字的位置。
3、凡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或《中国诗词月刊》纸刊订阅者的作品,可视质量,优先考虑入选微刊。有意制作个人专辑的作者,请与微刊编辑联系。
4、投稿者均采用实名制,须为原创。若有剽窃、抄袭等违法侵权行为,《中国诗词微刊》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的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5、不接受修改的作者应于投稿时说明,未说明表示默认接受修改。
6、来稿一律不退,一个月内接不到通知可自行处理。
7、本刊暂不接收纸质投稿,投稿请发中国诗词微刊电子邮箱:195719973@qq.com
8、凡在《中国诗词微刊》上发表的作品皆可有机会在《中国诗词月刊》上 专辑发表。(纸刊增设《中国诗词微刊作品精选专栏》)。
注:本刊所用插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