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也可以这么写
阅读量:3769298
2019-10-25
在于家沟养病期间,我遇见weining先生,和他一拍即合,加了微信好友。
“曹大哥是四平师院中文系哪一届的?”对于这样的首场发问,我应该回答,却时至今日仍未回答。
而这篇文章题目已经闪亮,一上来是要说评论那些事的。
那就把weining的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因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明白的,实在是说来话长。
在我看来,weining先生评论自己作品的那些文字,才叫出手不凡,写得够哏,拿捏得有趣,意蕴别样,不服不行。
原来评论也可以这么写。
比如,评论我的《市井截屏》——
挺好的,短短截截和琐琐碎碎的,你我他和老百姓的市井,小民生活,既记录下来,又整出点意境,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经意的一瞥,一颦一笑,一个小故事,一次打仗和吵闹等等,拿来幻化成几行小文字,有事给没事翻翻看看,也像一缕阳光,一袭春风,一阵秋雨,一场雪花吧。
又比如,评论《越过山丘》——
“越过山丘”恰不是说教题目,而像是游记或捕蛇者说。
李宗盛的《山丘》确实与你文之想去甚远,但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翻越山丘,超越自我,风景一定会所不同。
再比如,《乡村记忆》——
村道和柏油马路相连相恋,老农秋收的老牛车和城里开来的轿车夹杂在一起,分不清个你我,又是问路又是让路的,近处还是那个水泡子,历史沧桑感和现代的清凉感觉一样使人泛起像诗似的情意,而不愿意离开,只想流连……
《乡村记忆》小文不长,图画景象却有生活,跃然纸上,湿透纸背,香墨点染,村屯不土,城市喜欢,如若再来点瓜果梨桃和有机野菜什么的,就更让人垂涎了吧。
情趣盎然。
再再比如,《这一宿睡得怎么样》——
一觉醒来是六一?是61岁?还是六一儿童节呀?亦或是六点一刻呀?反正是一觉醒来是六一,爱咋咋地!挺有意思。
睡觉睡得咋样关系和涉及很多,曹兄此文也有妙趣。睡觉,对于中老年人或已经退休的人来说之于其他人的确不太一样。“猫一天狗一天”,好像不是专门形容睡觉的吧,但说睡觉也行。猫狗这样的小动物现如今不仅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许多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的狗,猫还在其次,因此就不如直接说睡得像狗似的一天天的!得了。我睡觉也是“猫一天后一天的”,但睡到自然醒的时候不多。我过去不喜欢睡软床,但睡前看书的习惯一直都有,什么书都看,当然也自然有很多的看书秘诀,但现在也看手机,或者说看书和看手机各半吧。实在说,看书更静,看手机有意思。因为看手机跟微信同学群里聊天都太五花八门和天南海北了,而看书则像是回到了往昔的世界里,但它们都有助于睡眠,现如今又有一个睡前习惯,即想问题,有时自己和自己说话,就像看书跟古人说话,看手机跟朋友同学说话一样,也有助于睡眠。
而评论最近这篇《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的文字,似乎触摸了weining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那个地方——
杂七杂八的文字,悠悠岁月的相思,市井小民的乐趣,就像老北京总是嗡嗡作响的鸽子,从东交民巷的老居民区绕过前门、大栅栏、天安门和景山公园之后海那一代的四合院,永远的回响着城市的声音,其实是市民的生生不息。
漫谈好,慢热也不差,尤其是写东西,因为得边构思边写,边回忆边写,思绪和笔是两样武器,就像老农手里的锄头和国人手里的电脑,但文字就是文字,有时它能永恒,如果它能存在人们的心里。
开始是说要漫谈,而实际还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眼边的市井小节,不追求什么意义,只是轻轻的描述一下,让眼睛和思绪尽情地奔跑一会儿,人的心里才会舒坦了,而漫谈就等待明天吧。
即使在这样的清晨,给weining道声早安,发去一张最简单的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表情包,也能引发他的幽幽情丝——
其实,漫谈什么时候都行。我喜欢漫谈。因为它无拘无束,任思绪腾飞,看似漫无目的,实则有感而发。地球没有人类,就像人类没有大脑,思考预示着一切。
今天就让向日葵的微笑代替漫谈吧。
这个weining,接下来应该叫我怎么说呢?
那是一种有温度的感觉,只因我那些恣意的文字而跃动,而流淌,而散漫,和着殷实的季节,结结实实地,叫人以沉醉!
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长春于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