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纳文评论】年建生:时间数轴上的邂逅——读《猎经》

【纳文评论】年建生:时间数轴上的邂逅——读《猎经》

阅读量:3769305 2019-10-25



【编者按】纳西话賨属于所有热爱纳西文化的人。这是纳西话賨发文第45篇后,收到的第一份读者反馈稿,感谢年建生老师!

时间数轴上的邂逅——读《猎经》
年建生
纳西族女作家和凤琼的最近小说新作《猎经》,一反平常她惯用的写作风格,用空间和时间都强烈跳跃的一种表现手法,准确地应该说就是运用了意识流表现技法。
一、《猎经》的表现手法
《猎经》字数不多,才二万多字,但假如不是十分认真的,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可以这么说,要全身心投入她所营造的时空环境里。我们知道,意识流小说主要特征是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互联网360《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以及写作结构有什么特色?》 )。从文章结构上,小说打破了我们传统叙事方式,《猎经》就是打破时空界线,天马行空,谈天说地。小说分为五个章节,形式上彼此分割,凭着似隐似现的主题——“人必须要弄清楚几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我要往何处去’?”为寻求诠释问题途径,小说的主人翁们:祖母(代表着古老)“她总是活得很忧心,她担心她的手艺失传,更担心着她的孙子长大后连个男人的样子都没有”;我(现代的代表):“‘突然感觉自己一直疲于奔命,到头来,追寻到的,不过是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唯有内心的平静,才是功德圆满。’‘从此后,不再折腾文字了,收回我的一亩三分地,当一个幸福的农民,找一个当年的小芳好好过日子。’”。这也可以说时间数轴上古老和现代进行了焊接,这种对接,由于时空的改变,自觉与不自觉产生了焊缝。这种焊缝,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为达到两者统一,就要在观念上进行碰撞,以解答人生的终极诠释,《猎经》用艺术解释了这个命题。《猎经》视角聚焦于当代人类的一个热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猎经》用纳西的自然观,向人们表达一个思想:人和自然、人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这个星球上主人,都要平等相处,都有生存的权利。小说把人和狗(生物)的关系这样表述说:“在漫长的游牧生涯中,牧羊人长期与恶劣的环境战斗,除了人自身的力量,还要借助于自然及其它物种的力量。狗,无疑是人类最踏实的合作伙伴。人与狗同种不同类,沟通交流到相互合作,需要借助一项特别的技能,而掌握这种技能的人,就被称为训犬师。”“所以,我们这些游牧民族,对狗总是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有些时候,狗不再是狗,而是人,家人。”“他说,三天前,他刚刚办完了一台丧事,死的是他的家人,但不是人,是他的狗,跟了他十多年的狗。那一台丧事,办得非常的隆重,所有亲戚朋友他都邀请了。人人都以为他家那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死了,知道他是为狗办的丧事,有人笑他,有人骂他。但是他一点都不后悔,因为那条狗,是他最爱的家人,像他的儿子,从它一生下来,他们俩就形影不离,连睡觉都不分开,为此,他的媳妇都跑了。”对自然无比崇敬的述说:“推开窗户,从雪山上刮下来的风,轻拂着我的脸。我望着雪山,那是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神山,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都已经与雪山融为一体,雪山在,族人在,雪山亡,族人亡。我们的神山,云雾缭绕,纯洁而神圣。在那被千年的古雪覆盖着的神域里,不知道有多少神秘的生灵存在着,生灵们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守护这座雪山。”小说对所谓“现代文明”对自然侵害和掠夺,无奈哀痛地抨击道“而喧嚣,已经来临,神兽们,守得住吗?”二、《猎经》自觉践行拿来主义,勇于探索。《纳西话賨?纳文学》推荐《猎经》的编者按说:民族性在文学界是个永恒的话题,有的反对借民族的猎奇性来掩盖叙事能力的贫乏,认为只有揭示普世的人性才是真正的文学本真;有的认为普遍性寓于个性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人性是普遍的,而其表达方式必定是民族的、地方的、时代的。其实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于一个自小生长于纳西文化环境中的作家而言,这种民族文化如同空气成为无意识的存在,构成了他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只要他能够忠实于其心灵把这个世界书写出来,同样具有普遍性价值,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符合儒释道的价值标准才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或者说契合西方价值观才属于世界性书写。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凤琼的《猎经》以别样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民族的灵魂。《猎经》这样写实地描绘典型环境:“风行天下在前,我在后,跟着他神似马锅头的背影,走过古城的石板路,穿过玉河两岸辉煌的灯火,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家酒吧。‘驭天酒吧’的招牌,在古城的玉河里闪烁,碎成鳞片。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闻名丽江的酒吧。风行天下是一个酒痴,但不是酒鬼,痴代表的是一种境界。他喜欢喝酒,能喝各种各样的酒。他可以在丽江古城的酒吧里约个美女,在迷离的灯光下,浪漫地优雅地一口一口品红酒,也可以坐在山头的巨石上,看着整个丽江坝子,一边大声地唱着粗犷的调子,一边大口大口的喝烈酒,还可以坐在山里人家的火塘边,听着主人家讲述山野趣事,喝农家人自酿的苦荞酒,陪着主人喝到天亮。”认真逐字逐句地品读开篇这段后,读者认为开篇已经为《猎经》的基调,用一句直白话说是喝着洋酒和又喝自产酒的纳西年青人对过去的留恋——“神似马锅头的背影”,对现实的妥协——“在丽江古城的酒吧里约个美女,在迷离的灯光下,浪漫地优雅地一口一口品红酒”,对未来的思考——“坐在山头的巨石上,看着整个丽江坝子,一边大声地唱着粗犷的调子”。也正是“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我认为和凤琼的《猎经》创作表现手法,形象地说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依然是纳西心。是纳西年青女作家的积极大胆探索。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以说是纳西人勇于主动吸收学习外来先进一个实例。纳西民族发展史就是积极吸纳外来先进的过程,是文化自觉的过程。我们知道,明清时期木氏和纳西知识分子曾在文化上将汉文化自觉吸纳于本民族文学,民国时期纳西作家群也在创作上学习外国文化,创作了不少白话自由诗和反映乡土生活的白话小说。可以这样说和凤琼的《猎经》小说表现形式又为纳西民族文学增添了新的一扇靓丽的窗户。纳西民族文学在自觉吸纳各民族先进文化中发展,一个民族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而自信和自觉应该建立在不固步自封,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心胸,《猎经》在文学创作中实践,敢于进行探索,意义就在于此。
 2019年10月18日
注:《猎经》由本公众号“纳西话賨”于2019年10月13日发文,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图片由和凤琼提供。
* * * * * * * * * *
【作者简介】年建生,纳西族,1953年出生,丽江市建筑公司退休工人。爱好敲诗读画,喜欢游山逛水。从事业余创作近三十载,为丽江玉泉诗社会员、丽江日报通讯员、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理事。作品体裁涉猎散文、诗词楹联、小说、随笔、评论、民间故事等;作品多在省、市、区报刊中发表,并获得领导、专家、学者、同道的肯定和好评。曾担任《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志》编修和丽江市古城区委、区政府刊物《古城春秋》编辑,参与过多部古城区年鉴编校工作。

顾       问    郭大烈  杨焕典  杨福泉  杨世光
                  李群育  戈阿干  牛相奎  和学光
                  喻遂生  和长红  和力民  白   郎
                  张春和   李   锡  和树荣  曹建平
                  李之典  杨树高  木   琛   英扎次里
编       委   李丽萍  和志华  木   诚  和向军 
                 和玉玲  和秀成  和冬梅  杨杰宏
                 和万花  和根茂  和爱春  赵庆莲
                 杨雪飞  和俊香  李学芬  和松阳  
                 和志菊  和积华  和凤琼  和正钧
                 和振华  和素文  和剑猛  
执行主编     和志菊责任编辑     和凤琼  和万花投稿邮箱:704210558@qq.com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