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又有大学,刷身份证进校门

又有大学,刷身份证进校门

阅读量:3780221 2019-10-25


文|萧廷
 
进入十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东校区开始在各个校门安装闸机的新闻引发了关注。据报道,闸机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届时本校师生可以通过刷脸或刷校园卡的方式进校,校外人员则可以通过刷身份证或者保安人工放行的方式进入校园。
 
有高校做“加法”,也有的做“减法”,比如上个月西安交通大学新校区举办开学典礼,不设围墙的校园和“希望与社会融为一体”的理念也火了一把,获得不少网友的青睐。
 
高校大门是否应该敞开?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它不是一道是非对错题,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一些校门管理严格的高校可能的确有现实的需求,比如校园太美被当做“网红打卡圣地”、热门旅游景点,有的高校充当了家门口的游乐场,或者小区旁的后花园。还有意图不轨者溜进校园,人流和车流的增加带来安全隐患和交通压力,这些都超出了高校的承载能力,乌泱泱的氛围也扰乱了象牙塔的清净。
 
因此,部分高校引进人脸识别技术,成为校园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方式。正如校方所说,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精确记录进入校内的人员信息,达到“出入留痕、管理有序”的目的。
 
具体位置、具体问题都意味着不同的管理措施。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同一所高校的不同校区,都可能存在有门没门、有墙没墙的区别。
 
只不过,每一次校门管理“严格”的新闻一出往往引发舆论反应不一,也可能因为这与社会对高校的普遍期待产生了龃龉。在公众认知里,高校往往应该是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是人们可以寻求亲近的知识聚集地。
 
很多世界知名学府,也都不设围墙,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允许游客和市民在穿行中深度体验校园的氛围。
 
其实,门怎么开关,只是加强管理的一种手段。要解决校园安全问题,除了把牢校门之外,还可以通过在内部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楼等处增加保安人员和摄像头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同时,门怎么开关,也只是“开放态度”的一个表征。高校还可以采用开放日、虚拟参观、拓展活动等多样的“校园打开方式”。校园有门、学术无界,也可以积极将优质的教学内容通过更多的平台输送给公众,接纳社会与市场对学术科研的关注与转化。
 
对开放的定义,理应包含物理空间与思想意识两个层面。高校能够开放给大众的,不仅是校园的设施与风景,还有大学的精神与内涵。
 
如何在高校的开放与管理之间寻求平衡,达到高校与社会的合理有序互动,是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思考题。
近30万年薪!研究生来当中小学老师
大学规定,卖饮品不许加盖
长达几十天的探亲假,要不要取消?
非遗,竟然是这样红的?
女孩奶茶店被打,舆论反转这么快?
文字:萧廷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雪瑜 王远方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