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仪式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全面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引领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出席领导
本次大会由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林草局、中医药局、中国科协在天津联合主办,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协办,天津大学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承办。
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有: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天津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国清,教育部原副部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林蕙青,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洪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中国科协副书记徐延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浙闽,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小红。此外,参加大会的还有中央有关部门教育主管单位负责同志,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直属高校、合建高校负责同志,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高校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同志、教师代表等列席了会议。启动大会由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主持。
代表讲话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讲话
“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写好“奋进之笔”的一次“质量革命”,“高教战线要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作为新时代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天津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国清致辞
“认真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着力打造一批学科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造就大批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的智力和人才保障。”
主持会议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主持会议
在大会交流阶段,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江苏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葛道凯,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王建利十位嘉宾围绕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党书记发言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发言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以《探索引领新工业革命时代工程教育的“天大方案”》为题作主题交流发言。他介绍了天津大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十年改革实践尤其是在新工科建设中天津大学的探索、成效和经验。他介绍,天津大学在近十年的探索中,形成了“1234+X”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模式。
聘书颁发仪式
陈宝生为各工作组组长颁发聘书
揭牌仪式
为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实施工作,教育部成立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陈宝生为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李家俊、新医科建设工作组组长王辰、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孙其信、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以及拔尖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邱勇、刘伟、陈国强颁发聘书。
为做好新工科建设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加强师资培训,教育部依托天津大学成立了“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支撑推动全国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现场,陈宝生、李家俊为天津大学“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揭牌。
当天下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为参会代表作“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专题辅导报告,对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做出了具体安排和要求。辅导报告由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主持。
会议期间,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瞭望周刊、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及地方数十家媒体参会报道,并对天津大学的新工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当日下午,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李家俊对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在2018年10月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意见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批立德树人标杆学校,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点,引领带动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显著增强;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等学校质量督导评估制度更加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意见明确,到2035年,要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End
National Day
CW Share
编辑:常丹妮
排版:常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