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跟他去(捐献遗体),到时两人一起,(可以)说说话、聊聊天……
”
这是孝南区广场街道三里棚社区76岁老人陈桂珍的遗愿。
10月22日凌晨4时许,老人静静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继丈夫胡维基6年前捐献遗体后,陈桂珍老人的遗体也被捐赠给武汉大学医学院,两位生前相伴近30年的老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他们的“生命与爱情”。
根据陈桂珍老人的生前遗愿
22日上午
她的小儿子在家中办理了
遗体转运手续
眼含热泪目送母亲追随父亲的脚步
完成他们的大爱善举……
听,他们的故事
陈桂珍和胡维基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手巧勤快的胡维基到她家中帮着修桌椅,原籍武汉的两个人发现和对方有不少共同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他们结为伉俪。
小儿子还记得,父亲最初公开百年后要捐献遗体的决定时,他有点难以接受,反倒是母亲比较支持。想通后,他也选择尊重父亲的意愿。
2013年,胡维基先走一步,陈桂珍和小儿子帮助他达成了心愿。没过多久,他们收到省红十字会报来的喜讯:胡维基的眼角膜让一位4岁的小孩重见了光明!这让母子俩惊喜不已,深深感受到胡维基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在续写生命之歌。
小儿子猜测,也许从那时起母亲就已下定决心追随父亲。所以,后来母亲决定捐献遗体,在他看来一点儿也不意外,是“很自然的事”。
父亲去世后,小儿子搬来和母亲同住,照顾她的起居。近两年,母亲越发流露出对父亲的思念,还办理了捐献遗体的登记手续,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到那边和父亲团聚、相守。
虽然内心很不舍,但小儿子还是遵从了母亲的遗愿。他表示,“能让他们的生命和精神用另外一种方式得到延续和传承,感觉很欣慰。”
他们不在了
但其实,他们还在……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汤静
审核:吕湘
出品:孝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