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说到了乐福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高跟鞋。
先来说一说高跟鞋的起源。梦露曾经说过:“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
这么说起来,梦露要感谢的人还有些多。
因为关于高跟鞋的发明众说纷纭,我们今天就挑几种接受程度高的说法来聊聊。
高跟鞋,顾名思义就是鞋较较高的鞋子。高跟鞋长盛不衰的原因便在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跟鞋在增加鞋子高度的同时,因为重心的移动必须昂首挺胸,使得女性的站姿和走姿都富有风情。
中世纪时,当时的欧洲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发达的排水系统。一到雨季街上便泥泞遍地,加上当时的卫生条件不行,街上还常常有马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不弄脏裤腿和鞋袜,高跟鞋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关于高跟鞋的起源,我们不得不提到路易十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a2JJHm6ibfsEeeM0tjs0iaD7CuRWib5WF8WafUiasZroxiamib0SSKIMncBUa3DS93RIwQXIQGT95qC8IO0zsiasBTMQ/640?wx_fmt=jpeg)
穿着高跟鞋的贵族 (图片源于网络)
路易十四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小个子。他本人也十分在意自己的身高,为了显得高大一些,路易十四吩咐鞋匠在鞋跟处加上四英寸的厚底,并刷上红漆。由此,第一双象征意义上的高跟鞋诞生了。当时的王公贵族们,见次纷纷效仿。为了维护自己身为君主的威严,路易十四还下令所有人的鞋跟高度不得超过国王,并且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将鞋跟涂成红色。因此,高跟鞋在当时便成为了贵族的象征。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也有一定依据。据说,在500年前的威尼斯,高跟鞋是妓女的专属。当时的女子为了追求美,走起来婀娜多姿,鞋跟高达18英寸(约等于45厘米)。
到了17世纪,高跟鞋的热度传出了法国,在世界上掀起了时尚的浪潮。
在人们不断地追求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路上,高跟鞋的材质与造型都不断的得到改进。这时,一种更加方便简易的高跟鞋——玛丽珍系带鞋诞生了。相比之前的高跟鞋,玛丽珍系带鞋要轻便许多,也因此,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ka2JJHm6ibfsEeeM0tjs0iaD7CuRWib5WF8GVpElib3dxBIFt7kmtHy8shL7QuSKKHicz7YAk7y9esBB3O1GUWibT1mw/640?wx_fmt=png)
玛丽珍系带鞋 (图片源于网络)
20年代,随着舞会文化的流行,晚宴高跟凉鞋渐渐风靡了起来,也就是查尔斯顿舞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ka2JJHm6ibfsEeeM0tjs0iaD7CuRWib5WF8iavvWY3nUAyfu5KYHqiaAFET0ElNGYFTvXUvYLNJfWlo0V1cDGo2TdBA/640?wx_fmt=png)
查尔斯顿舞鞋 (图片源于网络)
可惜好景不长,1929年大萧条来袭,查尔斯顿舞鞋的辉煌就此落幕。但是大萧条也无法阻碍人们的爱美之心,在三十年代,鱼嘴鞋和松糕高跟鞋先后问世。时值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当时的女明星们都是这种松糕高跟鞋的忠实粉丝。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a2JJHm6ibfsEeeM0tjs0iaD7CuRWib5WF8BacZ1gbibyg2bfkPmD0ZOHt7iamsiapcicJ10t9nyw7rQYp4cGojOsYrXg/640?wx_fmt=jpeg)
鱼嘴鞋(图片源于网络)
到了四十年代,战火纷飞,政府出文规定高跟鞋不得超过一英寸。在这一时期,坡跟鞋问世。
五十年代,猫跟鞋、穆勒鞋和适合少女穿着的圆头鞋也受到了欢迎。
六十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细高跟鞋渐渐被视为“男人禁锢女人的东西”。由此,猫跟鞋受到淑女们的欢迎。同时,玛丽珍系带鞋也重新流行起来。
进入七十年代,disco文化盛行。防水台和大粗跟成为了当时人们的最爱。
好了,关于高跟鞋,我们就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