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武汉大学基层治理现代化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武汉大学基层治理现代化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阅读量:3794302 2019-10-25


2019年10月11-12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揭牌仪式暨基层治理现代化高端论坛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当代中国城乡基层治理的重大论题,探讨基层治理研究的可能进路,总结学界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的七十余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主旨报告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五位专家做了五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研究员以新中国七十年发展主题作开篇,总结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四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人民安居乐业;减贫成就巨大即将迎来全面脱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他指出七十年来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高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他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六大重要议题,包括警惕“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探索社会转型新格局、挖掘新人口红利、正视老龄化机遇与挑战、促进大众消费和开启新贫困标准下的反贫征程。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宋亚平研究员围绕党的基层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议题展开论述,指出在农村社会变迁背景下,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要与时俱进,不仅要选拔和培养人才,还要注重社会多元环境对人才的影响,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不仅要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还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北京大学张静教授指出,在转型社会中,国家对体制外社会类别的识别和结构性吸纳是维持社会稳定秩序的关键。青年群体由于其社交、资源和结构分化等特性,是社会中相对不稳定群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系统在青年的身份预期和职业结构方面提供更好的平衡和匹配。当前我们需要探索适应新型社会的公正提供机制,需要构建以公共组织为中心的利益关联纽带。
 
北京大学谢立中教授就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预测和乡村治理方案提出了新思考。基于城镇人口等于总人口与农业可容纳人口和不愿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之差估算原理,他梳理了现有关于我国人口总量、产业结构以及GDP增长率的基本预判,测算出未来30年我国绝对剩余人口的数量,指出如何安置这部分人口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翼研究员讨论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同构性,援引多组关于不同社会阶层在网络使用、信源选择偏好、意见表达偏好、媒体与舆论监督、线下活动等数据,证明网络社会确实存在阶层性问题,指出中国社会的中产化过程也是中国社会的网络化过程,社会治理结构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特征而做出相应调整。
分论坛
第一分论坛在社会学院报告厅举行。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冯仕政教授、南京大学成伯清教授、中山大学王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雷洪教授和武汉大学桂华教授围绕“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主题做了精彩发言。此外,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石英研究员、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复旦大学李煜教授和武汉大学慈勤英教授分别就基层治理中的方法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二分论坛在社会学院102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胡荣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北京大学周飞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姚兆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顾海娥编审、北京师范大学董磊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江立华教授、上海大学袁浩教授和河海大学王毅杰教授围绕“基层治理与社会资本”主题做了精彩发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童根兴编审专门就基层治理研究作品的学术出版规范做了详细介绍。

第三分论坛在社会学院112会议室举行。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可研究员、中南大学李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卢春天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晓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吴毅教授、山东大学林聚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尉建文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尹海洁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谭明方教授分别就“基层治理与社会变迁”主题做了学术报告。

第四分论坛在社会学院203会议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山东大学宋全成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何雪松教授、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董实忠研究员、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南开大学宣朝庆教授、湖北社会科学院徐楚桥研究员、安徽大学吴理财教授和云南大学谭同学教授分别就“基层治理与社区发展”主题做了学术发言。
 来源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编辑 | 祁天 徐雅晖
审核 | 李霄鹍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