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双子杀手》票房下滑,却掀起技术革命?

《双子杀手》票房下滑,却掀起技术革命?

阅读量:3799215 2019-10-26



影片讲述了什么?
    《双子杀手》讲述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在两人的激烈较量中,他发现这名杀手竟然是年轻了20多岁的自己,一场我与我的对决旋即展开,也牵扯出了更多背后的真相。

票房为什么下滑?
       10月18日,《双子杀手》以5868万元的票房位居单日票房冠军,但在紧接着的周六和周日,单日票房便下滑到第三位。上映第三天单日票房从前两天的5000万元级一下子落到3000万元级。最终,首周末票房为1.48亿元,略低于《沉睡魔咒2》的1.59亿元。业界对于《双子杀手》带来国庆档后又一波高潮的期待落空了。
    票房下滑的原因有很多,技术层面上由于观众对电影的技术革新,譬如“3D/4K/120帧”以及“造人术”并未有足够的了解,甚至并未选择能展现这种最高拍摄格式的影厅去观看,这导致了观看效果大打折扣。
     故事情节方面上由于故事老套,题材缺乏创新,剧情起伏不大,结局转折出乎意外,整体不够新意和创造力。

两个“威尔·史密斯”如何实现?
      影片讲述威尔·史密斯扮演的51岁的特工被23岁的“自己”追杀的故事,而这个23岁的角色便靠“动作捕捉+后期特效”做成,李安在120帧的世界里,完全用特效做出了一个看起来与真人无异的角色。
     为了完成这个角色,威尔·史密斯被全身“扫描”了3次,连他的牙槽都没被放过。然后由威尔·史密斯分别扮演了“两个自己”,年轻版角色经过动作捕捉之后交由后期特效合成——因为是120帧,所以比24帧的特效多出了很多倍的工作量。

如何看待《双子杀手》掀起技术革命?
    2012年,彼得·约翰逊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中首次使用48帧拍摄,比24帧提升了一倍。这是电影在帧数上的一大技术革命,但是人眼感受并不明显,因此没有掀起太多水花。
    直到2016年,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将24帧提升到了革命性的120帧,观众才终于看出了高低帧数之间的差别。帧数的大幅度提高,包括解析度和亮度在内的各种技术参数都随之提升,这也让观众告别了“又暗又昏”的3D观影感受。
      随着《双子杀手》的上映,越来越多的观众欣赏到了120帧摄影的美感,开始了解和接受120帧这个新媒介,这让不少人感叹,“从李安开始,这场对于电影视效、电影技术和影院设备的革命,将全面拉开序幕。”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