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内容、制作、团队三点同步,《水墨人生》如何做到分账剧升级?

内容、制作、团队三点同步,《水墨人生》如何做到分账剧升级?

阅读量:3799282 2019-10-26



作者 / 乔苗儿
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群卧在连绵丘陵和灌木丛林间,烟雨朦胧的江南景色格外真实清新。

这是《水墨人生》开场数秒的画面,视听呈现的精细程度,令人感叹主打“小而美”的分账网剧,历经三年发展,镜头场面也迎来了全线升级,有了真山真水大场面,向着精品化持续迈进。
 
《水墨人生》由麦田映画、耐飞影视、兔子洞文化、雄孩子科技、爱奇艺文学联合出品,爱奇艺云腾计划联合开发的“新国风润眼剧”已经在爱奇艺播出,付费会员能够一次看全两季,共24集。这也是在《等到烟暖雨收》之后,同一团队再次推出原创的民国题材爱情故事。

《水墨人生》以民国时期江南采茶业为背景,讲述了程景墨(冯荔军饰)、阮秋水(吕小雨饰)两个出身不同、生长环境迥异的年轻人因意外相识相爱,却受困于封建宗族礼教而难以相守。程家茶园面临无以为继的窘境,内外交困中原本寄情山水的程景墨承担起了茶园的生意,阮秋水则用自己突出的精算才能给予程景墨支持,茶文化背景下年轻人的创业成长过程由此展开,程景墨和阮秋水同样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而发起抗争。
 
从改编到原创,从古装到民国,从“小而美”到“巧而精”,麦田导演团队及其合作伙伴用持续的作品输出成为分账剧赛道的“标兵”。透过这支年轻内容生产者队伍的创作路径,可以窥见近三年来分账网剧的创新尝试与内容升级。同样面向“Z世代”愿为优质资源付费的年轻观众群体,某种程度来说,《水墨人生》填补了这一圈层受众在“民国爱情故事”上新剧目的空白;同时令淡雅清朗的民国时期江南水乡景观走进大众视野。
 
视听出新:用国风审美打开民国题材
在影视行业,任何事后被总结为“创新突破”的行为,往往在前期规划的时候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水墨人生》之前,民国题材作品数量、质量都相当可观,整体十里洋场、旗袍洋装和色彩浓郁的复古滤镜成为民国题材剧最鲜明的视听特征,配上周旋旖旎的《夜上海》歌声,民国几乎和上海划上等号。突破审美定式和思维定式一样困难,观众能否接受色彩清浅、中式水墨风加持下的民国江南,创作之初仍是未知数。
 
麦田是“坐在观众席里搞创作”的内容生产者。有《等到烟暖雨收》打底,主创团队不仅相信年轻观众的审美,更相信自己已经站在了观众那头。当时“滤镜美颜剧”同样是首创,从配色到构图,再至精致的妆发、服饰,将分账剧的视听呈现带上了新的高度,同时创下超过3500万的票房分账额。
 
麦田导演和团队坚信,国风加持下的烟雨江南,是民国题材尚未面见观众的另一面。
 

服装是角色的第二幅面孔,代表着性格、出身。程景墨世家出身,寄情山水,远离生意场,因此他的服饰以淡色长衫为主,虽然样式简单,但做工极其精巧,无不显示着他优越的家室。
 

相比之下,刘绍坤这个游走在商贾间的“少爷小开”衣着服饰就洋派、华丽得多,不但以西装为主,还有皮鞋、墨镜等显示阔气、张扬身份的小物件来展示他狂妄、爱耍小聪明的性格。
 


女主人公阮秋水的服饰则能够看到她一路成长的痕迹。出身贫苦采莲女,虽然只能穿粗布,但是始终对生活保有期望的性格让阮秋水的服装虽然朴素但永远干净、熨帖,连鞋子上都有绣花,更显江南姑娘的小心思。到程家茶坊做工,统一的采茶女着装仍旧是素净的风格,直到阴差阳错嫁给程老爷,阮秋水的整体造型仍然以饱和度很低的颜色为主,也不见大面积的绣花,最多的装饰是暗纹刺绣。
 
从服装方面来说,《水墨人生》形成了民国题材作品中独树一帜的国风审美。导演麦田透露,整部剧有自己的服装厂,前后共计为剧中人物定制服饰300余套,其中程景墨、阮秋水每人的服装都超过了30套,连仅在剧中一闪而过的人物,都为其量身定制了服装。
 

除此之外,为了重现江南茶园的风光,《水墨人生》到婺源等地取景,拍摄真正的茶园、江南宅院;搭景完成了茶神庙,甚至为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地点“搭了连心竹亭,一个四角,一个六角,寓意十全十美。”麦田回忆当时拍摄的场景说“美术做了四个半月,男主家里的假山,用了27吨石头;茶壶、茶杯,都出自名家之手。”
 
对于这种超乎分账剧常理配置的精细,“把钱花在观众能看得到地方”麦田这样解释道。
 
文化扎根:茶文化与宗族文化里爱情故事 事实上,刨去年代属性,《水墨人生》同属青春偶像剧的内容品类。青春偶像剧制作到今天,或梦回古代,或扎根校园,民国时期纯粹的爱情故事呈现一定程度的断代趋势,《水墨人生》重新实现了衔接,并最大限度避免了同质化的危机。
 
站在观众角度,民国能够形成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比现代新鲜,同时又比古代熟悉,家族秘辛、商场上的你来我往平添神秘感,少年热血、纯真爱恋也因此立得住,说得通。《水墨人生》前三集已经交代清楚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用24集的体量讲述男女主人公1-2年内的命运变迁,虽是娓娓道来的旁观者视角,但因为内容细节足够丰富,反而带来一种“命运共同体”式的沉浸感。尤其对于女性观众而言,代入感会更强。
 

《水墨人生》写茶园、茶商,自然有茶文化。从摘茶、炒茶的仪式和工序;再到程景墨、阮秋水因茶相遇相爱的感情变化,茶不但是《水墨人生》的文化根基,同样也是串联情节的故事线索。

虽然阮秋水进入程家做采茶女是“量身定制”,是被自己的亲爹和程景墨联手糊弄去的,难免有种“霸道总裁眼里只有我”的侥幸意味,但阮秋水本身具有的一技之长却是真功夫:心算能力极强,比账房先生的算盘都快。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程家少爷的垂青,即便有嗜赌成性的爹,这个硬核的姑娘也不会过得太差。
 

描绘爱情往往离不开女性的独立和励志。《水墨人生》里有着和时代同步的真实,不回避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同时也有着领先时代半步的独立女性观念。不得不说,对“超越的度”的把握,《水墨人生》做得很好。

父亲嗜赌成性,阮秋水只能同时打好几份工还债并维持生计。对待钱财的态度、算账的速度,实际上折射出阮秋水敏感的内心世界。阮秋水把尊严看得太重,以至于必须要斤斤计较、毫厘不差。出身市井、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样的出身让她过早成熟,也让她明白要捍卫自己的尊严,有底线的同时也要学会明事理、知进退。
 
不论是别具一格的茶产业、茶文化,还是独属于中国女性传统的意志品质、以及坚韧的精神的呈现,《水墨人生》都采取了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文化品格与人生况味,都蕴藉在剧情当中,通过人物和事件一一呈现。
 
分账市场:有意识的强化合作共赢机制 自2016年爱奇艺推出分账网剧模式起,分账网剧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这三年中,分账票房的天花板被不断推高,从2016年网络剧《妖出长安》分账票房破2000万元,到2018年《等到烟暖雨收》分账票房破3500万,再到今年《绝世千金》目前的5500万元,分账网剧在3年多里完成了3级跳,分账模式的潜力早已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分账剧的制作门槛也在不断提升。
 

重故事轻视听已经成为过去时,分账剧作为直面用户的内容品类,故事内容和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着用户电光火石间的选择。分账剧的终端竞争围绕用户时间展开,相比与赚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能够长久地占有用户时间才是长远的发展之路。
 
留住用户,形成忠诚度高的用户粘性,无外乎两条路:一是内容,二是品牌。
 

对于分账剧这类付费内容来说,优质内容的投票权掌握在用户手中,对于生产者而言要解决的问题是拍给谁看、用户的兴趣点在哪。对于《水墨人生》的主创团队而言,耐飞兔子洞亦或者爱奇艺文学和雄孩子,创作团队整体年轻化、与用户属于同圈层是先天优势,避免了“代沟”或者“壁垒”造成的审美偏差。
除此之外,《等到烟暖雨收》的成功奠定了平台和年轻制作团队之间的“同盟关系”。该剧上线当日即成为爱奇艺分账网剧热度TOP1,据猫眼数据显示,《等到烟暖雨收》开播12天热度突破5000。在百度的电视剧风云榜上,《等到烟暖雨收》位列第二。
诚然,成功的内容无法复制,成功的经验可以传承。加上平台不断在调整分账剧的政策,利好向片方倾斜,针对A/B级的优质网剧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将分账比例由原来的5:5调整为7:3,此后的分账剧市场,仍旧要靠平台和片方结盟来实现拓展。
无数的经验也在证明,小到分账剧市场,大到整个文娱板块,形成自己的品牌是走得长远的唯一出路。代表着并引领着年轻人审美喜好的青春厂牌,应该都准备好了。
 


近期热文
为什么情节简单人物复杂电视剧出爆款
为什么群戏结构的电视剧更容易出爆款
为什么经典叙事的电视剧更容易出爆款

商务合作 请联系:
17710781131/649778177(微信ID)
约稿 请联系:
zsh762079852(微信ID)
转载/加入社群 请联系:
SurperZY216(微信ID)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