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登论文,宣称其量子计算器已经实现了“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谷歌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发表文章,说谷歌一共花费了13年的时间来达成这一突破。
source:Google
“量子霸权”是什么?
“量子霸权”这一概念是2011年,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普瑞斯基尔(John Preskill)提出。
这里的“霸权”并非我们平时理解的“霸权主义”,量子霸权是一个专有名词,意思是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量子计算拥有了超越所有古典(非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实现量子计算机特有优势。
在物理实验领域,由于迄今没有任何一台量子装置在实际的测试中验证这一能力,因此,谁能证明这种能力,就代表了实现“量子霸权”。
“量子霸权”的实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就代表量子计算能力从理论变成了实际,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计算能力的飞跃。
一般观点认为,量子计算机至少需要 49 个“量子比特”才能达成“霸权”目标。量子比特(Qubit)与传统计算机的比特(bit)具有截然不同的特性,传统计算器只能在一个比特中表达“1”或者“0”,但由于量子效应,量子字节的位置、方向、动量等数值无法得到明确定义,因此能够同时表示“1”和“0”组成的叠加(superposition)状态。根据谷歌CEO皮查伊文章,所以如果你有2个量子比特,就会同时有四种可能状态,这种计算状态会呈“指数级”增长。
谷歌的“量子霸权”
在公布论文前,谷歌已经凭借着庞大的量子计算机规模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谷歌展示了73量子比特计算机,该计算器明显强于位列第二的竞争对手IBM在今年9月18日公布的53量子比特研究成果。
谷歌在《自然》的论文中表示,这次“量子霸权”实验中,谷歌使用了规模较小的54比特Sycamore计算机。
该计算机能够在200秒内完成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花费10000年所需的随机数计算量,这让目前所有传统计算机相形见绌。
巨头之争
早在2019年9月20日,谷歌曾向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提交了一份报告,称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成功在200秒时间内,完成现存最先进的传统超级计算机 Summit 需1万年时间处理的问题,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
不过该报告后续引发了较多争议,最终并未获学界认可。
而美国另一科技巨头IBM在9月谷歌声称“实现量子霸权”时就提出了质疑。IBM在论文中批评,谷歌称自己实现“量子霸权”的说法具有误导性。
由于谷歌的论文提前遭到泄露,IBM在21日发表博客,表示谷歌声称的“量子霸权”存在巨大缺陷,并没有完全利用现代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Summit完成谷歌声称的计算只需要2天半,根本用不着一万年。IBM说,在估算其传统超级计算机执行计算所需的时间时,谷歌“未能充分考虑大量磁盘存储”的开销。
预期经典计算时间与谷歌 Sycamore 电路的电路深度分析。蓝线估计了 53 量子比特处理器的经典计算运行时间(电路深度为 20 时需要两天半),橙线估计了 54 量子比特处理器的经典计算运行时间。
尽管IBM想要淡化谷歌的成就,不过科学研究界人士对此表示欢迎,《纽约时报》称科学家将此成果与莱特兄弟1903年的首次飞机飞行相提并论。
虽然,IBM 本次拆台 Google 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充满挑衅的举动,但 IBM 顶级量子研究人员兼量子计算总裁(也是本次论文的合著者之一)Jay Gambetta 表示,他们的动机主要是基于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量子霸权」这种说法的不满,而不是存心与 Google 对抗。
就连 John Preskill 教授自己最近也开始反思「量子霸权」一词的不妥之处。他在《量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并总结了公众对于这个词的两个主要反对意见:
第一,「量子霸权」这个术语使得科技公司和媒体对量子技术的报道更加肆无忌惮第二,「量子霸权」容易使人联想到“白人至上”(雷锋网按:量子霸权的英文为 quantum supremacy,“supremacy”一词还有“至上”的意思),这会引发人们的反感
IBM 在其官方博客中表示,上述两个反对意见都是合理的;此外,它还补充了一个观点,即“霸权”和“实现量子霸权”等字眼会误导公众。首先,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真正的量子霸权尚未实现;其次,每种计算机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量子计算机也不会凌驾于传统计算机之上。
此外,IBM 还呼吁行业对诸如「量子计算机首次超越传统计算机,实现 XXX」之类的说法存疑,因为建立合适的衡量基准是极其复杂的。
据介绍,此次“量子霸权”计算研究者随后还会参与研究成果的讨论。
更多深入行情,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拓墣产业研究院《2019年AI人工智能产业报告》。
文稿来源:人工智能那点事
“在看”富三代,转发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