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
十几条消费短信通知银行卡里的一万多块钱不!见!啦!罪魁祸首竟是自己的儿子
这是陕西安康西河镇黄女士最近抓狂不已的事,12岁的儿子用手机玩游戏并充值花掉了她银行卡里的万余元。她慌了神,当时以为是电信诈骗,赶紧带着儿子去派出所报案。警方去银行查转账记录,一看,钱都打给了一个账号,这个账号属于一家游戏公司。黄女士这才相信了原来真的是他儿子把钱用在了充值游戏上。
黄女士:我拿手机打开红包一看,里头一千多块钱都没了,然后我查我捆绑的银行卡,里面的一万块钱就剩九块钱了。
儿子小淘: 乱点的
记者:知道你充了多少钱吗
儿子小淘:不知道
在银行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黄女士联系了手机客服中心,但是平台客服称已消费费用无法退还,银行工作人员及派出所干警根据《民法总则》有关规定要求游戏公司要退款。多次沟通协商,10月14日,手机客服方面终于同意退款4976元,黄女士接受了这个结果。
其实类似事情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了可是家长们并没有觉得“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小编也为各位家长咨询了律师
游戏开发商应当增加技术措施 防止未成年人登录、注册、消费
本事件中小淘能成功进入游戏并能消费装备显然 实名认证名存实亡
2010年8月1日施行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文化部于2017年5月1日出台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保护用户注册信息,也就是“实名认证制”。
游戏公司违背了上述法律规定需承担法律责任
但与此同时需要提醒的是避免事情发生要以防为主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孩子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监督管理尽量让孩子少看手机慎玩游戏您说呢~